彝族非遗:三眼土洞箫——春秋战国传来的远古之音
据《文山地方县志》记载:三眼土洞箫,即“三孔陶埙”,吹孔气鸣乐器,为文山县追栗街大兴寨彝族特有乐器。彝语称之为“底劳”。和流传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埙同属一类,是古老的吹奏乐器。...
分类: 歌舞 点击: 日期: 2023-09-08 05:47:17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咪苏唢呐与民俗
四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咪苏唢呐历史悠久,起源于四川省彝族自治乡咪苏坝,因地区而得名,受到人们的关注。咪苏唢呐是四川省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植根于彝族的传统文化中,与彝族人民有密切的关系,是彝族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咪苏唢呐制作十分精致,而且选材独特、旋律优美,表现了浓郁的彝族民俗文化及巴蜀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分类: 歌舞 点击: 日期: 2022-12-07 04:49:21
彝族乐器铜鼓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含义探究
铜鼓至今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渊源,并在经受时间考验的同时不断沉淀、历练出更深刻的内涵,也发挥出越来越多的文化、功能内涵。它不仅是烹饪食材的炊具,也是婚丧祭祀的乐器;不仅是彰显权利和财富的重器,也是赫赫声威的军鼓。对于传统社会而言,科学尚不发达,人们对封建的迷信、神灵的推崇使得铜鼓在当时有比财富更重要的地位。本文是...
分类: 歌舞 点击: 日期: 2022-11-04 05:03:25
叙永水潦彝族自治乡的彝族咪苏唢呐
咪苏唢呐因地名而闻名于世,起源于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水潦彝族自治乡咪苏坝,地处赤水河中上游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咪苏”在彝语即“香甜”之意。2006年,咪苏唢呐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 歌舞 点击: 日期: 2022-03-31 05:54:14
蜀南彝族咪苏唢呐与民俗关系研究
蜀南彝族咪苏唢呐在历经几百年历史演进过程中,与彝族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始终保持着古朴、原始、独特的彝族民俗风情和民俗文化,其所处地理位置独特,人文历史积淀深厚,在对蜀南彝族咪苏唢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生态保护中,结合民俗、开发旅游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2-01-02 05:17:16
巍山彝族打歌的现代传承——以乐器为主
巍山彝族打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它的艺术和成就涵盖了巍山彝族人民久远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原生态的信仰,其蕴含的价值是突出的和多元的!乐器作为打歌的灵魂载体,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反映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兴衰。大理巍山青华中窑的南山歌,所使用的乐器——大三弦,独具特色,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信息,但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大三弦的制作...
分类: 传承 点击: 日期: 2021-09-22 05:31:48
纪录片:大凉山深处的彝族口弦大师
彝族口弦是大西南彝族地区流传的一种古老乐器,长约两三寸、宽约五寸的竹片,中间精心雕刻出长形的簧牙,有的用簿铜片制成。演奏时左手将口弦簧牙靠近嘴唇,右手指弹动弦片,用气鼓动簧牙产生音响和弦片本身固定的音韵交织在一起,形成铮铮动听,柔和婉转、非常接近口语的音乐旋律。...
分类: 纪录 点击: 日期: 2021-07-24 05:40:57
普乔生:弘扬传统文化“舞”出精彩生活
今年79岁的彝族老人普乔生只要没事,便会带上心爱的三弦,每天带着大家跳几遍古老的彝族“龙纵舞”。他说,作为一名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艺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把彝族乐器和舞蹈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彝族的“龙纵舞”。...
分类: 文化传承人 点击: 日期: 2020-04-01 10:38:50
大姚文化:流传至今的彝族乐器,传递千百年的古老文化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流传至今的彝族乐器,归纳起来,大致分为吹、拉、弹、打四类。吹管乐器有竹笛、小闷笛、哔噜、葫芦笙等;弦乐器有二胡;弹拨乐器有月琴、大三弦、小三弦;打击乐器主要有铜锣、羊皮鼓;吹弹乐器主要有响篾。彝族人吹拉弹奏样样精通,甚至随手扯一片树叶,都能奏出一曲优美的曲调...
分类: 歌舞 点击: 日期: 2019-01-21 11:09:14
最全的彝族吹奏乐器,你见过几种?
云南民族民间吹奏乐器种类繁多、结构独特,按照发音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边棱音类、簧管类、唇振类等三类。其中边棱音类可细分为埙类、笛箫类,簧管类可细分为单簧、双簧及笙簧类,唇振类即号角类,有直形管、锥形管和螺旋管等形制。...
分类: 歌舞 点击: 日期: 2018-12-14 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