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研究之大成 彝学理论创新篇|记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院长王明贵研究员
彝网按:纵观中国彝族,在各个领域都不乏优秀的杰出才俊,他们不仅是社会的栋梁,也是当今彝族人的示范和楷模。在彝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尤其广受彝族人关注,这个领域要出成果很难,必须耐得住寂寞,甘愿常年累月踏踏实实的付出。因此,我们身边有一大批彝学研究者们,一直在低调从事者彝族文化研究工作,纵使成果丰硕,他们都很少有美誉之举,他们大笔如椽但谦虚低调,他们是中国彝族文化真正的顶梁柱。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院长王明贵就是这样一位学者,王院长学识广博、治学严谨、对知识孜孜以求,以民族学特别是彝学研究为主业,已经发表论文120多篇;出版专著、论著、译著25部;主编、副主编出版著作70多部,学术著作合计有600多万字,这在目前的彝学领域也是少有的成就,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但他一直低调做学问,外界对他知之甚少,甚至彝学圈内对他真正了解的也很少,彝族人网将专辟此文,把王明贵院长介绍给大家……
王明贵同志系中共党员,现任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民族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政策,民族学,文学。历任纳雍一中教师,县政府办公室工作员,董地苗族彝族乡副乡长、乡长,纳雍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纳雍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毕节地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毕节学院彝学研究院院长。
做什么学什么,干一行爱一行
王明贵同志是2011年由组织调动,从中共毕节地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调任毕节学院彝学研究院任院长。彝学研究院是2011年才由省里批准的毕节学院二级机构,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个闲职,没有什么权力,打死也不会去的。但是他服从组织安排,到任后立即开展工作,带领这个只有6个人的团队,建立起规章制度,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聘请校外兼职研究员40多名,筹建“彝族文化博物馆”,组织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课题,联系省民委申报建立“贵州省民族古籍研究基地”,与学报合办“彝学专栏”,申办“中华字库 彝文属性标注与切字研讨会”等学术会议等。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使毕节学院的彝学研究声誉陡起,被学术界誉为“彝学研究的重阵”。他所带领的团队被学校评为“优秀科研团队”,本人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自己努力学习新的知识,把民族学、人类学等专业书籍啃下来,努力发表学术文章,于2012年破格评上研究员职称。有位领导开玩笑说:你一年的成绩,当我们二、三十年的努力了!
注重平台建设,培育优秀团队
截止2019年,他带领彝学研究院争取和建立起“贵州民汉双语服务基地”,“贵州省民族古籍研究基地”,“贵州省优秀校园文化育人基地”(全省仅5个),“贵州省人文社科示范基地”,贵州省普通高校自然科学创新人才团队“彝文文献数字化创新平台”,毕节试验区人才基地“彝文文献研究与保护创新人才团队”,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重点学科带头人和人才团队负责人等多个学术、人才与团队平台。
注重后学培养,指导5名本科生论文,作为导师指导的唯一1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被评委5人评全优,认为达到博士学位论文水平。团队成员多人评上高级职称,获得的国家级项目占全校人文社科类总数的一半,获得的省部级、市厅校级成果数量若干,人均数量占全校第一。团队多次被评为学校的优秀科研团队!
诗学研究集大成,彝学理论创新篇
他立足岗位实际,以民族学特别是彝学研究为主业,已经发表论文120多篇;出版专著、论著、译著25部;主编、副主编出版著作70多部。学术著作有《彝语诗歌格律研究》《彝族三段诗研究》(二卷)、《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研究》《彝族传统诗歌研究》《水西简史》《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民族文学史 彝族卷》(二卷)、《奥吉戈卡彝学研究》《韪书编年史》《彝族源流》(汉译散文版)、《贵州彝族制度文化研究》《黔西北彝族经籍研究》《韪书编年史》《中国少数民族民族人口丛书 彝族》《韪书丛考:吉禄札》《韪书丛考:六祖与四大家 勃禄尼君长谱》《虎尾捉风》等。在《民族文学研究》《民族艺术》《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贵州社会科学》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约20篇,在《农业考古》《民族翻译》《贵州大学学报》《贵州文史丛刊》等刊物发表论文70多篇,其他辑刊、文集,报纸发表论文20多篇,代表性论文有《彝族古代文学总观》《撮泰吉与彝族寻根哲学观》《明代的韪书及其历史地位》《清代韪书的繁荣及其历史贡献》《彝族民俗事象中神秘的三》等。尚有《西南彝志译注》《彝学服务发展研究》《爨文丛刻研究》《新泽西花园:彝语三段诗新探)等6部著作签订了出版合同,正在出版中。其学术著作合计有600多万字。
他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7个,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个: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研究,珍本彝文史籍《西南彝志》全26卷整理今译与研究,彝语诗歌格律研究(执行,独著),彝族史诗《支格阿鲁》(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史诗百部工程》子课题)。中央民族文字出版基金项目2个:韪书丛考,《爨文丛刻》研究。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个: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 彝族卷。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个,重点项目2个,一般项目1个;教育部重大项目1个,一般项目1个。主持省部级项目8个,其中:民政部招标项目1个: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高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项目1个:彝学年谱年鉴研究。贵州省优秀科教人才省长基金重大项目1个:“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学史 彝族卷”,专项项目1个;承担其他省级项目4个。主持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民委和毕节市的厅市级项目多个。参加国际学术会议4次。主持、召集“中国第三届支格阿鲁文化学术研讨会”等国家级、省级学术会议3个。
成果入围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获得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第五次、第八次、第九次、第十次(2项)、第十一次、第十二次成果二、三等奖,贵州省文艺奖二、三等奖,毕节第三届至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等。
他的成就和贡献被列专节写入《彝族文学史》(左玉堂主编)、专章写入王菊的《主体转型与学术拓展:彝学研究六十年》等史论著作,《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民族报》等媒体报道过其学术成就。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教授王菊博士认为他是“当前对彝族民间诗歌研究和彝族古代诗学研究的集大成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原所长白庚胜研究员认为他的《彝语诗歌格律研究》是“国际彝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会给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带来重要的启示与推动”,“让学界充分了解到彝族传统诗歌艺术对世界艺术的独特贡献。”“彝族诗歌格律模型的建立,确立了创作新的彝族格律诗歌的规范,也确立了检验创作的彝族诗歌是否遵循格律的标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副主席余未人认为《彝族传统诗歌研究》作者“对彝族传统诗歌与诗学的研究,是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的一个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学术贡献突出,他被彝学界誉为“贵州三王”之一。为此,他承担不少学术兼职,计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彝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地方志专家库专家,省民族古籍专家库专家,省民族宗教类出版物审读(看)专家。毕节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会副会长,曾任贵州省彝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俗学会、贵州作家协会会员。
服务地方发展,践行使命担当
他注重学术研究为发展服务,主持完成“中国大方慕俄格古城文化建设规划方案”为古城建设提供前置顶层设计,撰写《水西简史》等为贵州宣慰府建设、大型电视连续剧《奢香夫人》的拍摄等,提供历史文化服务与支撑;编译约30个支格阿鲁故事和多篇调查研究文章在《毕节日报》《乌蒙论坛》等报刊发表,为“支格阿鲁湖”等地方旅游文化景点建设提供文化支撑;提出“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贵州区域和毕节核心区“一带四城两翼拓展”主体规划思想,并作为规划顾问提供决策思路;完成了“七星关小河彝寨风景区文化策划方案”,组织了织金“那威洛姆”文化策划,完成文朝荣“新史诗”《海雀青松谱》创作出版等。所带领的团队服务地方成果,以“彝风”系列设计及其推广为代表,几乎遍及毕节市各县区,为地方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党和政府对他十分关心,肯定了他的贡献,给了他不少荣誉,主要有: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黔灵学者,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毕节市市管专家,毕节市2019年度先进工作者。
【王明贵研究员学术简历】
(2020年02月02日修订版)
1. 学习与工作简历
王明贵(1966—— ),男(彝族),彝名奥吉戈卡;贵州省纳雍县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原毕节学院)研究员。
1981年9月——1985年7月,就读于贵州民族学院中文系,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0年10月——2002年9月,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班,结业;
1985年8月——1991年6月,任纳雍县第一中学教师、教工团总支书记;
1991年7月——1993年2月,任纳雍县政府办公室秘书;
1993年3月——1995年12月,任纳雍县董地苗族彝族乡副乡长,兼乡政协联络组组长,并兼乡财政所所长;
1996年1月——1998年5月,任纳雍县董地苗族彝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1998年5月——2003年3月,任纳雍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期间:2000年——2002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班);
2003年3月——2006年7月,任纳雍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2006年8月——2011年10月,任中共毕节地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办公室副主任,毕节地区建设经济强县办公室主任;
2011年11月——今,任毕节学院(2014年5月改今名)彝学研究院院长,民族学研究员。其间:2017年7月——8月在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学习学科建设。
2. 荣誉称号与学术兼职
贵州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8年10月)
贵州省第七批省管专家(2014年10月批准)。
毕节市第四批市管专家(2013年2月批准)。
黔灵学者(2017年12月入选,贵州省第二届)。
贵州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2016年11月批准)。
毕节市2019年(国庆70周年)先进工作者。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2018年1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2019年)
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会副会长。贵州省彝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人类学学会副会长。
贵州作家协会会员,贵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贵州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会员。
贵州省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民族古籍专家库专家。
贵州省民族古籍研究基地(毕节学院基地)负责人(2012建立)。贵州省民汉双语服务基地(毕节学院基地)负责人(2013建立)。贵州省优秀校园文化育人基地(毕节学院彝族文化博物馆)负责人(2013批准)。
贵州省高校自然科学创新人才团队“彝文文献数字化建设团队”负责人(2013批准)。
贵州省毕节试验区人才基地重点产业重点学科人才团队“彝文文献保护与研究团队”第二负责人(2012批准)。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毕节试验区研究基地第二负责人(2010——2011)。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2015批准);彝学重点学科带头人(2015年批准);民族学学科带头人(2017年7月批准)。
贵州省重点支持学科(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中国文学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方向负责人。
贵州民族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5批准);西昌学院兼职教授(2016年聘)。
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民族宗教类出版物审读(看)专家(2015批准);
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彝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2015批准);
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测试员(2016年批准);
贵州省地方志专家库专家(2016年12月批准);
国家社科规划课题评审专家(2018.10.25.批准);
贵州省人文社科示范基地(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2018年)负责人;
2019年,当选毕节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兼职)。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