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各界精英

镇雄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彝族美髯公陇兆麟

作者:碎金 发布时间:2023-06-16 原出处:镇雄县政协网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前几年,在镇雄县城,有位满面美髯、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老人像年轻人般匆忙地行走在大街小巷,在县委大院,那就是被人们称作“社会活动家”的彝族诗人陇兆麟。
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ea585562e563eee744495e7a789da66b_15149520661298.jpg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陇兆麟,1941 年农历十月初六出生于云南省镇雄县坡头镇,彝族。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后来创办编辑《鸡鸣诗苑》,先后担任镇雄诗词楹联学会秘书长、专职副会长、会长、名誉会长。就是这位被称作“社会活动家”的老人, 做什么都能做好。做农民,他依靠科技发家致富,并资助贫困学生;当家长, 他不仅把六个子女培养成才,而且自学医术,医治好有小儿麻痹后遗症的三儿子,并做赤脚医生;担任学会秘书长、专职副会长、会长,他不仅维持学会的运转,编辑好《鸡鸣诗苑》,而且把镇雄诗词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把《鸡鸣诗苑》打造成品牌,让镇雄县获得“中华诗词之乡”至高荣誉。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君谋面摄仪标,脸色红泽音嗓高。须鬓斑白多爽飒,宾朋融洽广择交。沧桑岁月诗潮涌,文墨生涯笔浪嚣。唱玉联珠歌盛世,滇东黔北领风骚。”这是贵州省原毕节地区行署专员吴学香撰写的律诗《认识陇兆麟先生》,让他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客观地评价了他,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他 2018 年去昆明定居后,就再也看不到这道风景了。但是, 他为镇雄诗词、镇雄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已经载入历史,印在人们心中。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鸡鸣诗苑》牵线结识县长

1989 年2 月,镇雄县仁和镇石里村医生刘发义举办“石里农民书画展”,他邀请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文学艺术爱好者参加、观展。刘发义、孔鸿猷、陇兆麟和四川叙永、贵州毕节的诗词爱好者提议创办一个刊登诗词和对联的民间刊物《鸡鸣诗苑》。后来,刘发义背井离乡,到昆明行医。孔鸿猷挺身而出,出任主编,陇兆麟鼎力相助,出任副主编,并利用其人缘好、交往广的优势,约稿并寻求支持。一切准备就绪后,1990 年,年近五十岁的陇兆麟说干就干,经过他和孔鸿猷编辑,通过原始的手刻油印,散发着油墨浓香的《鸡鸣诗苑》创刊面世了。他们的心血,也凝聚在一期期《鸡鸣诗苑》里。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1 年 1 月,时任镇雄县长的吕维戬收到陇兆麟寄给他的《鸡鸣诗苑》创刊号和书信,并请他为《鸡鸣诗苑》作序。这位尊重文化人、敬重文化的县长看到《鸡鸣诗苑》很兴奋,很感动,他认为镇雄的民间文学破土而出,崭露新枝,希望镇雄民间文学发展壮大。他给陇兆麟回信,以自己才疏学浅为由拒绝了作序的请求,他希望把《鸡鸣诗苑》办成人民喜欢的刊物,并建议刊登民歌等内容,成为催人奋进、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催化剂, 成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号角,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阵地。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收到回信的陇兆麟十分兴奋,他没有想到能得到县长的肯定和鼓励, 更让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后来县长在办公室约见了他。陇兆麟一身农民打扮,个子不高但精神矍铄,身材瘦削但说话中气十足,从交谈中,吕维戬了解了陇兆麟。镇雄县环保局原局长鲜荣忠在《赠兆麟老弟》中把这件事写了下来:“彝寨精英陇兆麟,西南三省扬名声。文根吐蕊遭霜打, 慧眼县官识巨星。十载一夫浇艺苑,千诗万赋颂升平。更多玉卷常昭世, 恐少贤人可并争。”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陇兆麟从小爱好读书,《幼学》《增广贤文》《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古文观止》《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等四十多部图书陪伴了他的童年,形成了他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扎实的古文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长期受到父亲忠君爱国思想和传统文化思想潜移默化,他崇尚忠爱,讲求信义,性格豁达。上世纪 50 年代进入镇雄中学读书,因家庭成分不好,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他坦然面对,学科技用科技,靠科技发展家庭副业增加收入。农耕之余,读书学习,吟诗作赋,最喜旧体诗词,亦爱楹联创作,生活丰富多彩,内心充实满足。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和多数人的生活经历一样,陇兆麟结婚生子,一共生育四子两女。为了教孩子做生活的强者,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他让孩子经受生活的磨练和困难的考验,培养孩子优良的品质、积极进取的能力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孩子三四岁时,他开始让他们学做家务,洗碗抹桌、扫地煮饭、种花护果、割草喂猪、带领弟妹……一有空闲,他就给孩子们讲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历史故事、英雄人物故事,教孩子爱国爱家、自立自强、勤劳简朴。孩子入学后,配合学校教导他们“五讲四美三热爱”等,到处寻找书籍给他们阅读。上世纪 80 年代初,他家订阅的报刊就有二三十种,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文化氛围,培养他们爱学习好读书的习惯。在他的精心教育下,当时已有一个孩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另外五个正在上大学、读高中和初中。后来,他的子女全部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并出了一个博士、两个硕士,先后进入中央、省级国家机关或从事科研、教育工作。在当地传为佳话,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如今,他的子女有的成名成家, 有的官至厅级。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医治三儿子的小儿麻痹后遗症,陇兆麟夫妇刻苦钻研医学,亲自给孩子扎银针、注射药物,精心护理,使其留下的后遗症慢慢开始好转。“久病成太医”,他因此当上了赤脚医生,并通过考试在 1979 年获得县卫生局颁发的农村医生合格证,在当地行医近二十年。期间,被《湖北专业户报》和《镇雄报》聘为通讯员。曾为镇雄县志办提供相关资料,受到邓培基、项国香两位县领导重视。1984 年获“镇雄县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昭通地区双文明奖”。1988 年受云南省民委马主任委托,与贵州省威宁县联办“昆威民族铅锌冶炼厂”,任副厂长。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俩人交谈甚欢,陇兆麟给吕维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陇兆麟没有告诉吕维戬他资助贫困学生的事情。在坡头居住期间,陇兆麟依靠科技发展家庭副业,经济条件不差。据《鸡鸣诗苑》原主编、同为坡头人的孔鸿猷介绍,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陇兆麟每个月都挤出十元、二十元资助贫困学生。在那个年代,十元、二十元不是小数目。陇兆麟被聘为县政府办临时工之后,最初工资八十元。此时正是他子女读书用钱的时候,但是,他的资助活动并没有中断。他说:“如果资助中断,贫困学生就可能失学,而自己咬咬牙就挺过去了,大不了寅吃卯粮!”大一点的子女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就负责弟弟妹妹的生活费,之后,全部工作的子女们负责父母的生活费,他便把自己的大部分收入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不管是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只要是勤奋好学的贫穷学生,他都资助。他还利用自己是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呼吁当地政府和县民政局、县民宗局、县工会、团县委、县妇联等单位和部门,为部分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得到他资助的学生,遍布镇雄各乡镇,多达数十人。受他资助的学生,有的已经工作,有的还在读书,有的高考落榜之后外出务工,但都对他充满感激之情,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位老人的尊重。有的用书信表达,有的用礼物表达,他都笑呵呵接收了;但对给他汇款的学生,他都婉言谢绝并退回去了。他说:“看到他们在我的帮助下自食其力,我是最高兴的,我也是为家乡做贡献!”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吕维戬后来著文认为陇兆麟“为人秉忠孝而传家,操勤勉以自立”,文学功底深厚,诗词楹联作品质量高,将在镇雄诗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3 年 5 月 25 日,在县长吕维戬的关心下,镇雄诗词楹联学会成立,办公地点在县委大院,与县志办合署办公。通过选举,县志办主任兼任会长,由吕维戬提名,聘请陇兆麟为县政府办长期合同工,并出任学会秘书长兼《鸡鸣诗苑》驻会编辑。爱好变成工作,陇兆麟获得无穷的力量。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展宏图把《鸡鸣诗苑》打造成文化品牌

陇兆麟从担任学会秘书长到担任专职副会长、会长,一直兢兢业业, 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不负众望,作出重大贡献, 把《鸡鸣诗苑》做成镇雄的文化名片,把《鸡鸣诗苑》打造成文化品牌, 促进了镇雄诗词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贵州省原副省长冉砚农在《赠兆麟》中这样评价他:“勤奋好学爱诗坛,奉献耕耘岂等闲。每到鸡鸣百花放,诗友含笑艳阳天。”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镇雄诗词楹联学会成立初期,有县长吕维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学会运转正常,办刊经费充足。随着吕维戬调离镇雄,县政府拨付的资金在1995 年全部用完之后,学会没有资金来源,运转困难。为了让学会生存下去,陇兆麟四处游说,到处化缘,争取领导支持,向各级单位和部门、企业、社会名流和亲朋好友寻求支持,争取赞助。虽然遭受过“白眼”, 不被理解,甚至被冷嘲热讽打击,但他不忘初心,不怕委屈,长期坚持。凭着他的执着和坚韧,以及他一心为学会的热心,感动了被求助者,他们都伸出援助之手,力所能及地支持帮助他。不管别人赞助多少,哪怕只是区区几十元,他都笑纳,并心怀感恩,毕恭毕敬感谢。因此,他被人们称作“社会活动家”。无独有偶,贵州省原毕节地区行署副专员、作家王明灯也称他为“社会活动家”,并这样评价他:“尤慕先生神彩彰,八寻已过韵风扬。诗词经典时时靓,曲赋文章处处昌。品厚怀宽藏气度,格高胸坦露锋芒。不停秉笔追新艳,德艺双馨广宇芳。”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靠着社会各界的支持,学会正常运转,《鸡鸣诗苑》按时出版。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8 年 11 月,镇雄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后,镇雄诗词楹联学会作为隶属县文联的下属协会,工作上接受县文联的领导和指导。学会以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为指引,紧随时代步伐,结合本县实际大力举办诗词创作培训,着力培养诗词楹联爱好群体,壮大诗词创作队伍, 做好诗词普及教育工作,积极开展诗词欣赏、创作和研究工作,不断提高会员的诗词楹联理论水平和艺术修养。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扩大学会影响,壮大诗词创作队伍,培养新秀,提高《鸡鸣诗苑》质量,陇兆麟广泛动员诗词楹联爱好者加入学会,通过书信、电话、现场等方式到处约稿。每每遇到文化人,第一句话就是:“写几首诗词给我, 我在《鸡鸣诗苑》上登。”你不交稿的话,下次遇着他又这样约稿。许多作者就是这样被他逼着搞诗词创作的。罗凤是镇雄县一中的英语老师,在陇兆麟的动员、引导和培养下,她走上了诗词创作之路,成为镇雄诗词楹联学会理事。她说:“我作为学会的一名理事,过去受陇老的教诲多,现在也还在接受他的培养和其他同志的关心。”镇雄县泼机镇堵密村的农民 申庆武爱好诗词,外出务工期间就靠诗词创作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他自嘲: “农民文化本身低,不懂平仄和规律。信口开河唱大戏,只图活泼有生机。”他知道《鸡鸣诗苑》刊登诗词后,就到县委大院寻找陇兆麟投稿,陇兆麟要他现场作诗,获得认可后,才接受他的诗词,最终发表在《鸡鸣诗苑》上。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约稿越多,陇兆麟的工作量就越大,他乐此不彼,经常半夜三更还在办公室修改稿件,把关润色。他乐为他人作嫁衣,积极负责地帮助会员改抄作品向外推荐,扩大镇雄诗词的整体影响力。他说:“我在编辑《鸡鸣诗苑》近三十年来,推荐了约两万件作品出去,有一百多位诗友的五千多首作品被国家级、省级、市级的报刊杂志和出版书籍发表。”镇雄诗词和镇雄作者在他的推荐下走出了镇雄、走出了昭通、走出了云南,走向全国。著名书画家、原贵州文史研究馆馆长冯济泉在《赠兆麟》中写到:“典论文赋领骚风,镇雄唱晓映寰中。激励人心张正气,鸡鸣三省起诗钟。”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提高会员的水平和激发大家的热情,他举办改稿会、培训会、研讨会,通过交流、培训、研讨等方式,不断提高会员诗词楹联创作水平和鉴赏能力。农民会员和其他没有正式工作的会员来参加活动,他考虑很周到,安排学会负责他们的吃住,并且补助他们车费。为了让诗词楹联后继有人,他组织会员教师为城区中小学生授课,对有兴趣爱好的学生传授创作知识,并在《鸡鸣诗苑》开设“校园新芽”专栏,编辑修改学生作品, 提供发表平台,先后发表学生诗词楹联习作一千多首(副),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和创作动力,为繁荣诗词文化“从娃娃抓起”奠定了坚实基础。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学会只有陇兆麟一名专职人员,他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只要不出差, 他就忙学会的工作,除了忙《鸡鸣诗苑》约稿、编辑、校对,他还要跑印刷厂谈价钱,交涉相关事情。书出版之后,他还负责发行,为了节约邮费, 在县城的作者他亲自送书上门。如此繁杂的工作,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有点吃不消,但这位老人晚睡早起,整天乐呵呵地工作学习,潜心诗词创作, 成为镇雄诗词创作的佼佼者,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和中华南社研究会会员。目前,他已在《中华诗词》《中国楹联报》等各级各类报刊发表诗、词、联、文一千三百余件,与陇耀伦合著出版《芒部府陇氏诗文集》等。他的作品《鸡鸣三省一彝家》一文发表在 1995 年 1 月 18 日《云南日报》上,在《我说我的民族》征文中荣获二等奖,并在 1999 年荣获云南日报社第五届通讯员好作品三等奖,收入通讯员优秀作品集《耕耘与收获》; 同年,他的对联作品获得云南日报社和昆明世博园“99 征联”三等奖。2011 年,他获得镇雄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个人奖。2014 年荣获云南省彝学会和省楹联学会先进个人一等奖。2015 年荣获省诗词学会首届“诗词贡献奖”,同年,他的家庭入选“首届全国书香之家”。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他的努力发动下,镇雄诗词楹联学会会员超过四百人,庞大的诗词楹联创作群体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篇,成为西南边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他的带领和推荐下,全县加入中华诗词学会十三人,加入中国楹联学会六人,加入中国南社研究会两人,加入云南诗词学会六十二人, 加入云南楹联学会四十二人,加入云南南社研究会一百二十四人,加入昭通诗词学会七十二人,有十五人被选为省级学会理事或常务理事。会员荣获全国和省、市级各种征文奖三十多人次,为镇雄诗词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由于成绩突出,2004 年 2 月 19 日,学会被云南省民政厅表彰为“优秀社会团体”;同年 11 月 3 日,荣获全国“弘扬民族文化先进集体”称号,是此次全国 40 家受中国楹联学会表彰先进集体中唯一的一个县级单位。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镇雄诗词楹联学会这几十年,陇兆麟累计编辑《鸡鸣诗苑》二十七期、《会刊》《镇雄环保诗文集》《镇雄诗词》卷二、《镇雄对联》卷二各一卷,帮助孔鸿猷、杨春霖等四十一人出了专集,实际编印七十二辑。可谓春华秋实,耕耘有获。特别是《鸡鸣诗苑》在他的努力下,从手刻油印每期六十册到公开出版发行一千八百册,从刊登诗词联二百五十首(副) 到刊登诗词联文三千首(副、篇),作者从创刊时的三十多人增加到全国二十个省市和香港等地区的一千多人。几十年如一日,他把《鸡鸣诗苑》打造成镇雄的文化品牌、文化名片,走出昭通,走出云南,促进了镇雄诗词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负众望成功申报“中华诗词之乡”荣誉称号

2008 年,镇雄诗词楹联学会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时年六十七岁的陇兆麟被选举为学会会长。当时,子女都劝他好好休息,安度晚年, 他也答应子女要求,干完这届就退休。但是,五年之后的 2013 年,学会第五次换届,县委领导希望他继续当会长,他说:“我最后要为镇雄办件大事!”这件大事就是为镇雄申报“中华诗词之乡”。“中华诗词之乡” 是中华诗词学会命名、挂牌、授予全国范围内国粹文化底蕴深厚、诗词继承和发展工作突出的县(市)、乡(镇)的荣誉称号,是一个县(市)、乡(镇)在历史底蕴、文化品位、文明程度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的体现, 是一块传统文化“含金量”很高的牌子。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印记,更是一个地方的灵魂。为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诗词文化,繁荣镇雄文化事业,铸造镇雄文化名片,打造镇雄文化品牌, 2013 年 8 月,镇雄县启动了“中华诗词之乡”申报工作。在镇雄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文联的大力支持下,镇雄县成立了“诗词之乡”创建工作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在镇雄诗词楹联学会,负责“诗词之乡”创建工作业务。由于学会班子只有他一人是专职,其他班子成员都是兼职, 只能工作之余参与。据时任镇雄县新闻中心副主任、镇雄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的陈鑫介绍,“诗词之乡”创建工作主要是陇兆麟负责,他认真协调各成员单位,统筹安排创建工作,落实具体工作职责,运用各种形式, 开展扎实丰富的创建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形成关注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的社会共识,推动创建工作循序开展。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6 年5 月8 日至9 日,以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钱志熙为组长的考察组一行深入我县一中、一小、南台相关社区、坡头镇及“鸡鸣三省”景点等地考察采风,并召开汇报会、座谈会,了解“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工作开展情况。镇雄县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抓手,夯实全县诗词创作基础;以弘扬时代主旋律为方向,精心打造镇雄文化品牌;以落实具体创建措施为核心,实现诗词宣教进单位、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的“五进”目标;以筹措创建工作经费为保障,推进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以丰富诗词创作载体为名片,努力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以出色的工作效果, 获得考察组的认可和肯定,最终赢得“中华诗词之乡”至高荣誉。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6 年 10 月 28 日,镇雄县举行“中华诗词之乡”授牌仪式。中华诗词学会原副会长欧阳鹤,中华诗词学会秘书长刘庆霖,中华诗词学会宣教部主任王子江等领导出席授牌仪式。陇兆麟说:看到刘秘书长把“中华诗词之乡”牌匾授与县领导,我内心是骄傲和自豪的,我为家乡做了一件大事。我不仅秉先祖辅臣公遗训教育子女“官不在大小,主要是要为家乡做事”,而且自己也是这样做的。我们要倍加珍惜荣誉,让“中华诗词之乡”成为地域标志、文化标志,持续放大“中华诗词之乡”的品牌效应。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8 年 8 月,镇雄诗词楹联学会举行第六次代表大会,陇兆麟卸任会长,被特聘为名誉会长。之后,他离开镇雄到昆明定居。他在《八十初度》中这样写到:“髯飘目朗鬓霜繁,自喜微躯劫后安。晚景黄花吟步稳, 阳春白雪和腔难。虽无仙骨知时蹇,却有童心伴子欢。人世沧桑等闲视, 且观东海再凭栏。”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只要有一颗闲不住的心,就有忙不完的事。陇兆麟到昆明之后如鱼得水,但他还是心系镇雄,继续为镇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加入云南省老干部诗词协会,担任《滇老诗苑》编委,兼任云南省老干部诗词协会镇雄分会会长。他说:“改革开放以来,镇雄政通人和,民情振奋,尽智尽力,脱贫致富,取得可喜成绩。为善歌善咏者提供了诸多歌咏对象和精神食粮。学会既是诗词爱好者畅吐心声的舞台,也是时代青年磨锋试笔的操场。”为了响应云南省老干诗协“建党百年颂歌”之倡议,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他决定编辑《建党百年颂歌·镇雄卷》。他在昆明和镇雄两地发出征稿相关事宜,鼓励各界同仁与时俱进,为唱响主旋律和建设和谐社会踊跃投稿,经他与杨志华、陈鑫三位编辑废寝忘食,《建党百年颂歌·镇雄卷》终于编印完成。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1 年 9 月 17 至 18 日,陇兆麟陪同云南省老干部诗词协会会长徐发苍一行到镇雄考察座谈,他们准备组织省级诗家词人、专家学者,创作反映镇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和推介旅游景区景点的古典诗词专著,帮助宣传推介镇雄。他在《古稀晋九》中这样憧憬到:“回首浮生几度秋,礼浸风雨不言愁。光阴渐逝身犹健,华发频添意未休。心悦诗囚寂寞愿,神飞翰采誉虚流。化机彻悟情弥处,志在高山流水洲。”Ju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