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彝人纪事

彝族小伙在宁夏的人生逆袭

作者:蒲利宏 发布时间:2016-05-09 原出处:宁夏日报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嘈杂的实训车间,弥漫着混合气体的味道。两平方米的操作间内,堆满了各种焊接工具。
 
  阿苏阿甲戴着防护头套,一手拿着焊枪,一手握紧钢管,开始最后的焊接工序。
 
  顾不上去擦顺着黝黑的面颊流到脖子里的汗水,他要赶在中午收工前完成手头这批活。
 
  “其他学生每天在实训车间工作8小时,而阿苏阿甲则要干上十三四个小时。”宁夏工业学校机电工程系主任申海舰说。
 
  阿苏阿甲靠着勤学苦练,去年在“全国中职院校技能大赛”焊接项目上,夺得三等奖,成为该项目唯一一位宁夏获奖者。
 
  本来已经联系好工作岗位,为了备战今年5月在天津举行的“全国中职院校技能大赛”,阿苏阿甲留了下来。一是为学校争得荣誉,一是为了报恩。
 
  阿苏阿甲出生于四川省西昌市凉山区响水乡阿嘎保古村一个彝族家庭。2岁时母亲因病去世,剩下他和身体残疾的父亲相依为命。迫于生计,没上完初中他就出外打工。
 
  5年里,阿苏阿甲先后在广东、福建、四川、新疆、北京、宁夏等地一边流浪,一边打工。他捡过垃圾、干过建筑工、修理工、给理发馆当过学徒,“当时最实际的想法,就是混口饭吃,不给家里添负担。”
 
  有一年,他到云南大理去打工,结果途中身上仅有的300元被偷。举目无亲的他在大理流浪了半个多月,白天乞讨,晚上就睡在桥洞底下。最后被一个理发店老板收留,在店里打工3个月,才得以返家。
 
  人生在2013年7月的一天发生了逆转。当时的阿苏阿甲在石嘴山市一家工地上当小工,闲暇之余就在当地一家琴行学琴,正巧被宁夏工业学校教师张岩碰到。了解到他坎坷的人生际遇,张岩对阿苏阿甲说:“孩子,趁年轻学门手艺吧,我介绍你到我们学校学习焊接专业。”
 
  就这样,经过特批,学校一路开“绿灯”,阿苏阿甲带着琴行老板赠送的一把吉他来到宁夏工业学校,重新寻找人生的起点。
 
  “张岩老师给我买来被褥、衣服、洗漱用具,每个月还给我的饭卡打钱,就这样靠着大家的接济,有了稳定的生活。”阿苏阿甲说。张岩老师辞职后,学校的金星老师又不时给他送来生活费,为手机充话费,周末邀请他到家中吃饭……
 
  前年放寒假,学生们都回家过年了,阿苏阿甲独自留在宿舍,准备打工赚取生活费。金星老师找到他,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以后挣钱的机会多的是,但是孝敬父亲的机会可不多。”随后,金老师为他买了车票,塞给他500元,亲自把阿苏阿甲送上回乡的火车。
 
  老师们心疼这个苦孩子,总是利用业余时间给阿苏阿甲“恶补”文化课,安排他在“金牌工人”吴作斌手下学艺……阿苏阿甲心里有本账:在宁夏的这3年,他一共收到老师和同学们用各种方式提供的爱心资助达四五万元。这些爱心接力,不但帮助他解决了生活问题,还让他有能力给家里寄钱贴补家用。
 
  22岁的阿苏阿甲如今已熟练掌握手工电弧焊、二氧化碳焊、氩弧焊等技术。因为有全国技能大赛三等奖的证书,曾有一家四川企业想高薪聘请他,结果被他婉拒,“这里有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我选择留在宁夏。”他说。
 
  大凉山与星海湖,远隔两三千公里,因为爱,彝族小伙阿苏阿甲在宁夏找到了人生的支点;因为爱,他选择在宁夏落地生根,回报这片热土。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