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彝人纪事

普飞:谁遮蔽了阳光作家

作者:普飞 发布时间:2011-08-03 原出处:普飞博客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莫凯·奥依蒙是冉隆中每次写云南峨山县彝族作者群时都会提到的彝族作家。这位彝族作家至今仍是不拿分文薪水的农民,他汉名李仕学,居住在峨山彝族自治县岔河乡河外村委会一个汉名叫进宝的彝族村子里。李仕学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后,给自己取了个彝族笔名莫凯·奥依蒙。我住的双江镇富泉村委会距离岔河乡的进宝90余里,双江镇的彝语与岔河乡的彝语相同,只有个别词句不一致。按照我那里的彝语解释,莫凯是天上,奥依蒙是太阳光,如此,这里把这位彝族农民作家称做阳光作家,多少有着根据吧!1H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位彝族农民作家发表作品,极少署汉名李仕学,例如他发表在《滇池》1991年第9期的《高原汉子》和《民族文学》1998年第10期的《李森林的荒滩》等两个短篇小说。其它都用彝族笔名莫凯·奥依蒙,我见到的就有短篇小说《扎家三代人》(《萌芽》1991年第1期),中篇小说《城市加盟》(《边疆文学》2004年第12期)、《无言的长子河》(《边疆文学》2006年第3期)、《生活频道》(《中国作家》2010年7月文学版)。1H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也是农民作家,深知农民作家的艰苦。好在我又一次被派到那个我曾经任职过的公办学校第二次当民办教师期间,从民办教师被吸收为国家干部,到县文化馆工作了。我到县文化馆工作后,从上世纪1980年开始,多次上山下乡到岔河乡去发动业余文学创作。在我的鼓动下,岔河乡像山上长蘑菇时也长鸡枞一样冒出了好几个追求文学的彝族青年,最突出的是当时的李仕学即今日的莫凯·奥依蒙,和比前者年长两岁的写诗的柏映荣即今天的柏叶,他们两个都是不曾当过民办教师而整天要在田地里劳动的农民。看到他们对文学的痴情,我常常想:如果他们能够出来在领取国家工资的什么单位工作,免去繁重的体力劳动,工作之余就有足够的创作精力了。1H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终于有一天,我们县县志办公室的主任来到了我工作的县文化馆,对我说:他们那里需要再吸收一个能写作的人,我掌握的作者多,要求我给他们推荐一名笔杆子。1H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时最值得让我推荐的就是莫凯·奥依蒙和柏叶。莫凯·奥依蒙是写小说的,柏叶是写诗的,由于我是写小说的,当然倾向莫凯·奥依蒙。但是,写诗的柏叶曾经给我写来一封信,信中有一句是:请你把我扶上文坛,我给你下跪。我便对来找我的县志办主任说:给你推荐两个吧!县志办主任说:我们只要一名。这样,我把给我写来过一封信的柏叶推荐了。1H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仍然惦记着写小说的莫凯·奥依蒙,立誓下一次县志办再来要人时,我就推荐莫凯·奥依蒙。一年以后,那个曾经找我要人的县志办主任调到峨山县所属的玉溪市工作去了。再来找我要人时,是接替工作的县志办新主任。令我十分遗憾的是这一次他们要的是已经参加工作的非农业人口,不要农业人口。我只好推荐了一个在化肥厂工作的带残疾的工人。这个人不是彝族,也不是本县人,而且年纪比前面说到的莫凯·奥依蒙和柏叶大多了,只因他也是我掌握的一个作者,看着他跛了一只脚,在化肥厂做工怪可怜的,我就推荐了他。1H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果不再吸收农业人口,我说的阳光作家莫凯·奥依蒙就只能继续当农民了。1H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过了十余年,我退休了,不会有谁找我要人了。1H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H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已在县志办参加了工作的写诗的柏叶被吸收为国家干部后,先是调入县文化局的文艺创作室专业创作,后来转到了县文联继续创作,因为创作条件极好,又经常有机会接触从上面下来的作家、诗人和编辑,他比其他业余作者发表了多得多的作品。至于那个身带残疾的工人作者,一直在县志办工作,也写了很多文章,最后从县志办退休。只有阳光作家莫凯·奥依蒙一直被大山里的树林遮蔽着,从原先的一个19岁青年变成了一个已经46岁的中年人,要想“阳光”也“阳光”不起来了。我每每想起莫凯·奥依蒙,就有一种疑似因我工作一时失误而导致他不能“阳光”的心痛,但又觉得这不是我导致的。我长期阅读他们两人的作品,总觉得莫凯·奥依蒙的作品在题材选择、主题提炼和对该题材内容的展现能力,都要比拿着国家工资写作的柏叶强多了。如果对莫凯·奥依蒙有个如柏叶一样的安排,莫凯·奥依蒙发表的作品会比柏叶更多更上乘;反过来,如果让柏叶像莫凯·奥依蒙那样当个不拿国家工资的农民作家,那么柏叶发表的作品就可想而知。1H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延伸阅读:关于莫凯·奥依蒙与柏叶1H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仕学(笔名:莫凯·奥依蒙),男,彝族,农民余业作家。 1H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56年生于峨山县岔河乡进宝村,1982年初中毕业回家务农并开始业余文学创作。系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第一次玉溪市文代、作代会代表,第一、二次峨山县文代会代表。1991年,小说《扎家三代》在上海作协主办的《萌芽》杂志月刊发表。至今已在《民族文学》、《农村青年》、《萌芽》、《边疆文学》、《滇池》、《云南日报》等数十家省内外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评论、随笔近百篇,有小说集《最近的远山》。 1H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短篇小说《荒滩》获易门、峨山、新平、元江四县文联共同举办的第一届“哀牢山四县小说联谊赛”一等奖;1997年玉溪、曲靖、红河三地州文联举办的“三地州短篇小说擂台赛”三等奖。《一社之长》蝉联第二届“哀牢山四县小说联谊赛”一等奖;1998年玉溪、曲靖、红河“三州、市短篇小说擂台赛”佳作奖。中篇小说《“酒司令”之死》获得第二届《玉溪》杂志“创作奖”;峨山县1991——1993年文学艺术创作二等奖。1H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柏叶(曾用名柏映荣),男、彝族,中共党员。1963年9月6日生,岔河乡齐云村人,1971年至1982年先后在齐云小学、田心小学、岔河中心小学、峨山民族中学读书。1984年10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县史志办公室,大龙潭乡政府,县文化室创作室等单位工作。1983年加入玉溪市作家协会;1992年加入云南省作家协会;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玉溪市作家协会理事。 1H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供职峨山县文联,任秘书长。 1H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2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今已在百家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文学报刊杂志发表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戏剧文学等在内的文学作品五百多篇(首)。现已出版诗集《飞翔的天空》(1996年德宏民族出版社)、《彝山恋歌》(1997年云南民族出版社)、《梦的眼睛》(1999年北京作家出版社)和长篇小说《魂归沉寂》(2002年云南民族出版社)。作品《我的度儿嫫》和《彝山恋歌》先后荣获第一届和第三届云南文学奖。作品《流星》和《献给新世纪的彝歌》荣获第一届和第四届边疆文学奖,作品《致失学的儿子》荣获云南省建国五十周年征文奖,作品《绿汁江》荣获云南省少数民族诗歌大奖赛优秀作品奖。现已举办的玉溪市政府文学艺术奖第一届和第二届也都有作品获奖。作品入选《建国五十周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诗歌卷》。1H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简介: 1H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飞,男,彝族,1934年生,云南玉溪峨山彝族自治县县锦屏乡富泉村公所万河村人。普飞高小未毕业就回家务农,曾参加昆洛公路的修筑,回乡后,经县医院培训后在农村作过医疗保健工作。   1H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54年,普飞开始为《云南青年报》、《云南农民报》、《云南日报》写通讯、山歌、故事之类的稿件。   1H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55年,他的第一篇小说《孟元才入社》获省文化局和省发起的文艺创作征文奖。在1956年,《我的舅母》、《红旗》、《三个牧童》分别发表于《边疆文艺》和《红岩》杂志,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云南省分会会员。从1958年起,被聘为民办教师,课余时间仍坚持业余创作活动,并在这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H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0年,普飞被吸收到县文化馆工作,主编馆办刊物《峨山文讯》(后改名为《峨山文化》,接着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先后担任县人大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并当选为省作协理事和玉溪地区文联副主席。   1H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0年到峨山县文化馆工作,任《峨山文化》报总编辑,是云南省作家协会第三、第四届理事,云南省政协第五、第六、第七届委员。1996年8月退休。   1H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著有《小阳雀》、《妇女队长》、《重赶峨山街》、《打豪猪》、《猎村的孩子》、《对象》、《爱听音乐的小野兔》、《迷人的火把节》、《飘去的云》、《普飞儿童文学作品选》、《蓝宝石少女》、《约克的故事》。短篇小说《山路崎岖》,写的是人生在社会,做好事也会遭致诬陷,因而做好事也像走崎岖山路一样曲折艰难。获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童话散文《走在五彩缤纷的地方》,写几个孩子沿着彩虹的脊背走到了天上,那里是个五彩缤纷的地方。之后他们沿着彩虹的彩虹的另一端走下地来。获第七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1H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