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彝人纪事

走出彝乡 90后彝族姑娘成“缫丝皇后”

作者:梁波 田雪皎 徐湘东 李强 李俊雅 发布时间:2018-02-11 原出处:封面新闻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封面新闻记者 梁波 田雪皎 徐湘东 李强 李俊雅 摄影报道)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缫丝“机器人”前,小或停摆,一双手“旋转”五秒钟后,小或又恢复转动……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月6日,四川凉山州宁南县城近郊,南丝路集团缫丝车间,只看得见晏鲁作娴熟麻利的动作,却难看见那一根蚕丝在哪里!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出生于1992年的晏鲁作,是一名彝族姑娘。2008年入职南丝路公司成为一名缫丝工人后,她通过钻研,创新出以自己姓氏命名的缫丝方法,被称为大凉山上的“缫丝皇后”。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晏鲁作的家在骑骡乡,距宁南县城大概30公里左右。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不是这份工作,我的人生可能会是另一番风景……”说着不太流利的普通话,晏鲁作的笑声淹没了缫丝机器人发出的轰鸣声。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农家女到“缫丝皇后”,晏鲁作的十年蝶变,是四川凉山州宁南县发展蚕桑产业带给当地人就业创业的一个缩影。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四川南丝路集团董事长林平介绍,仅在该集团就业的彝族农村户口员工超过100人,人均月工资达3500元。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比耐心更比“眼力见”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8年,晏鲁作初中毕业。作为家里的大姐,她决定外出打工。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正好这一年,南丝路集团蚕丝车间扩建,需要招聘缫丝工。经过视力、身体等考核,晏鲁作应聘成功,岗位被安排在缫丝车间。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个工作不累人,但很单调。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晏鲁作每天的工作,是在一台自动缫丝机前,来回踱步,只要发现丝线被卡或者断掉,她赶紧上前,进行手动整理。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要在一秒钟内,找到断掉的蚕丝,然后穿过一个针眼般大小的孔,再跟小或上的丝连接起来……”说话间,也就是五秒钟左右,晏鲁作面前停摆的小或已恢复正常。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晏鲁作自己不完全统计,按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她要在自动前的步行总里程达到4公里。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工作单调,却十分重要。”晏鲁作说,她们负责的这道工序,是蚕丝质量的最关键一环,不仅比耐心细致,还比谁能保护好自己眼睛。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晏鲁作进厂时,她的视力为5.2。十年过去,依然如此。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进厂仅仅一年时间,晏鲁作迅速地从“学生”变成了可以带徒弟的“师傅”,2009年被评为宁南茧丝系统节约标兵。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家女当上省劳模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蚕丝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也需要创新型、技术型人才。作为一线工人,晏鲁作最清楚“技术无能累死人”的道理。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我一个初中生,又能做些什么呢?”晏鲁作说,尽管自己书读得少,可爱动脑子,在冥思苦想了好多个夜晚后,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创出一套又便于操作、又降低强度、又提高效率的缫丝手法来。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了目标,做事也就有了激情。晏鲁作记不清所有人都下班了,她一个人呆呆地站在机床前比划了多少次,研究了多少次;记不清每一段时间的缫丝巡回检查情况我统计了多少次,比对了多少次。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志者事竟成,晏鲁作终于在自动缫丝机车速、蚕茧质量情况和巡回检查次数上找到了最佳结合点,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操作手法。“我将这套手法用得精妙娴熟,一般缫丝工人只能操作40-50绪,而我可以同时操作70绪。”晏鲁作说。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精湛的技术让晏鲁作在年年技能评比中实现了缫丝损耗、质量、产量全厂最优,同事们送给她一个骄傲的称呼:“缫丝皇后”。至此,晏鲁作不仅成为宁南县乃至凉山州缫丝业的一面先进旗帜,2010年至2013年连续三年荣获凉山州缫丝能手称号。2015年,她还获得了四川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晏鲁作眼里,她知道自己命运的改变,完全得益于企业给她提供了工作平台。“能尽我最大的努力为它做一点事,就是一种幸福。同时,一个人好不是好,众人好企业才更好。”晏鲁作说。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于是,除正常上班外,晏鲁作还毫无保留地把自创的“绝活”—— “晏式操作法”传授给车间其他工友,让“晏式操作法”在全公司得到推广,所有缫丝工的操作技术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有效地降低了缫丝劳动强度,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带新人学习缫丝技术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活,不仅会加重自己的工作负担,而且还会影响工资收入,但晏鲁作无怨无悔。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短短几年时间,通过晏鲁作手把手的教授,已培养20多名新工,不仅让他们个个成为缫丝高手,还屡次获得公司缫丝能手、节约标兵等荣誉称号。o7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