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录彝文书籍的李甲福:为了彝家经典永流传
彝族文字是与甲骨文相并列的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用彝文记载的文献内容及范围更是丰富广泛,蕴含着人类大量的智慧结晶,是研究彝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依据。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能识别彝文的人越来越少,尚存的彝文典籍也所剩无几,彝族文字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
近年来,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洼垤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彝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大力宣传民族文化的重要性,鼓励民间文化传承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2月26日,洼垤乡罗垤村委会的民间彝文传承人李甲福把他历时一年精心抄录的19本彝文书籍手抄本交到了洼垤乡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手中。
当工作人员来到罗垤村后,李甲福热情地招呼大家先到家中看看自己的“宝贝”。李甲福把书籍从防水的塑料袋包裹中一本本取出,边拿边介绍这些书包括字典、算法、历史、故事等等。别看李甲福虽然已经76岁了,但学无止境的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1965年,小学毕业的他在贫困的罗垤村当起了代课老师,一直奉献于当地的教育事业直到退休,60岁才跟随当地的彝族老贝玛学习彝文,短短几年就把古彝文学得透彻。他说:“现在老人们都老了,担心年轻人忘记属于自己本民族的东西,没有人能识读彝族文字,所以想尽自己的力量,用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知道彝族文字和彝文典籍记载的内容,把彝族文化传给后代。”
在捐赠手抄本之前,李甲福一遍又一遍地向村中的年轻人们讲起书中有趣的故事,告诉大家彝族文化博大精深,要好好读、好好悟。用红红的绸带打包好的书本不仅包含了李甲福日复一日抄录的辛苦,更加寄托了他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希望。
洼垤乡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主任杨国梅表示,“非常感谢李甲福老师花了一年的时间,认真精心的抄录,这对我们彝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后我们洼垤乡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将保管好和利用好这些书籍,将我们的彝族文字和彝族文化发扬传承下去。”
(作者:杨国梅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孙贵升,原文标题:为了彝家经典永流传)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刘伯承和政治委员
- 2 大凉山飞出的彝族兵
- 3 彝族姑娘:姚林辉
- 4 上海大剧院为彝族金嗓子杨学进首开...
- 5 营造
- 6 忆李力
- 7 “月琴之王”阿署竹林的艺术人生
- 8 难忘阿细跤王龙文才
- 9 某色尼古――大凉山彝族口弦名匠
- 10 万选蓉:做聋儿永远的“漂亮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