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怀念王子国先生
我与王子国先生仅有一面之交。但这一面之交,我们却交谈了四个小时,令我终身难忘。至今回想起来,他那侃侃而谈的音容笑貌,至今还历历在目。
2017年4月20日,广东珠海的刘明武教授应邀到云南讲学,从昆明到楚雄紫溪山拜访张之道。张老师给我电话,叫我上紫溪山去。我赶到紫溪山张老师家中,刘明武、张之道我们三人相互交谈着,突然客厅左手边的卧室门吱的发出响声,里面走出一位头戴鸭舌帽,身材矮小、精神憔悴,两鬓斑白却面带微笑的老人,脚一颠一颠地走到我旁边坐下。这时张老师立即站了起来,给我们介绍:这是贵州大毕摩王子国先生。我立刻站了起来拉住王子国先生的手说:“王老师,您好,您的大名如雷贯耳,拜读您的《吐鲁窦吉》后,一直想与您谋面,未曾想今天见到您,感到很高兴。”
(图片说明:图左1笔者、左2为刘明武,右2为王子国、右1为张之道)
刘明武对王子国先生说:“你译注的《吐鲁窦吉》(宇宙生化),从源头上讲清阴阳五行的出处,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汉族同胞要感谢你了。”刘明武接着说:“几千年来阴阳五行被称之为‘玄学’,因为阴阳五行的准确出处在哪里?人们说不清、道不明。‘玄学’这顶帽子压得国内无数学者喘不过气来,因为从源头上根本性依据的缺失,所以对阴阳、五行等理论的解释,一直存在着‘难以服众的说服力’的问题。在我认识了彝族十月太阳历和阅读了《吐鲁窦吉》后,我写了一系列论文,从源头上讲清了阴阳五行的出处,从此摘掉了中医是‘玄学’的帽子。孔夫子说:“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意思是中原丢失的文化,可以从少数民族地区找回来。诸子百家对阴阳五行的源头和出处,说不清、道不明,现如今从彝族十月太阳历里却找到了准确的解答。”
刘明武接着说:“能够完美完整解释阴阳五行的,中华大地上唯有彝族文化。彝族同胞保留了一种汉族已经失传了的十月太阳历,这种十月太阳历中出现了阴阳五行等理论。”
“十月太阳历中的阴阳。十月太阳历一年分前后两截,前一截为阳,后一截为阴。两截之分以冬至夏至为界:冬至到夏至,为前一截;夏至到冬至,为后一截。如果说苗族古历的阴旦阳旦,量化出的是南北回归线上的两个点,那么,彝族十月太阳历中的阴阳两截,量化出的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两条线。点,既是空间点,也是时间点。线,既是空间线,也是时间线。十月太阳历中的阴阳,既可以在空间中验证,也可以在时间中验证。”
“十月太阳历中的五行。太阳回归年分五季,五季称五行。一季一行,五季五行。与春夏秋冬命名四时一样,彝族先贤以金木水火土命名五行。五行一行一季72天,五行360天。十月太阳历中的五行,是太阳回归年的时间长度去尾数,然后一分为五的结果。365天的回归年为平年,平年过大年,节日用3天,小年用2天。366天的回归年为闰年,闰年的大年节、小年节均用3天。冬至为大年,夏至为小年。年节所用的时间,不计入五行中的任何一行。”
在刘明武侃侃而谈彝族十月太阳历中的阴阳五行时,王子国先生的右手和我的左手是紧紧相扣在一起的,我注意看到他刚从室内走出来时,他的面色苍黄略显暗黑、精神憔悴,但听着刘明武讲述《吐鲁窦吉》中的阴阳五行时,他的脸色开始好转过来,显得有些血色、发亮,尤其他那晦暗的眼神开始逐渐变得炯炯有神。他对刘明武说:“你们是汉族同胞,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彝族医药理论和彝族文化,太让我感动了。中医药与彝医药同根同源,彝汉同胞之间就是要像我们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才能使中医药文化和彝医药文化复兴起来。”
刘明武对王子国先生说:“你是彝族毕摩中,我最尊重、敬仰的一位。我们在2013年7月27日,贵州省毕节市召开的‘彝族十月太阳历与火把节文化论坛’上就相互认识了。在近4年的时间里,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您和张之道先生一样,都为我国的彝族医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之间的友谊将进一步推动彝族医药和彝族文化的发展。”到了吃饭时,张之道家的工作人员才跟我说,王子国老师生病后,是张老师专程把他从贵州接到我们这里来治病的。
那天,我们还对彝族文化中五生十成、十生五成和河图、洛书等内容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并对某些作者编写彝族医药书籍时思路不清晰、选题不严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善意的批评和建议。临吃晚饭时,大家高兴得坐在一起合影留念。王子国先生还把他在贵州的详细地址与电话号码用手抄写后送给我,希望我今后到贵州时,去找他玩。
进入鼠年以来,在我们云南,德高望重的李桂英老主任(彝族)、王天玺老书记(彝族)先后驾鹤西去。4月5日,又听到贵州的大毕摩王子国先生(彝族)病逝,心情总是惶惶不安。王子国先生一生为人谦逊、厚道,乐于助人,专注于彝族文化的学术探索,在古彝文和彝文古籍翻译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颇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的病逝,是对我国彝族文化的一大损失,我们要继承他未尽的事业,进一步弘扬彝族文化和彝族医药,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做出成绩,来悼念李桂英、王天玺和王子国老前辈。
同时,我还由此联想到在西南四省区,目前存活的老毕摩和老彝医也不多了,这些人经济条件有限,生活一般,大多数都是在70-85岁之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引以为戒,给他们做一次身体健康检查,尽量的组织人员抢救他们的学术思想内容和医技医德,因为精通古彝文的毕摩在我国已十分稀少了,现在进行抢救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不然,像王子国先生这样72岁就病逝的,我们只有扼腕叹息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