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教育

蒋艳:用心教好每一名学生

作者:俄木尔坡 发布时间:2015-01-13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村里来了第一位“汉嘎嫫”老师
 
  23年前(1991年)的秋季开学伊始,在美姑县依果觉乡偏远的甘都村小学校,迎来了一名年轻的汉族女教师。村民都说这位老师的讲课就像收音机播单员,因为蒋艳是甘都村小学的第一位汉族老师,村民听不懂她说的话,只她是一名汉语女老师,就亲切的称她为“汉嘎嫫”(汉族妹子)老师。
 
  做同学们的知己姐姐
 
  蒋艳回忆说,那年她19岁,从会理师范毕业出来后,踌躇满志地走进了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因为自己在城镇里长大,没走过山路,一开始,从乡中心走教到甘都村小路虽然路不远,但需要翻过一座小山坡,这一上一下的走下来,晴天一身灰,遇到下雨天路面就很滑,走到学校鞋子和裤子上沾满泥,每走一步都很费劲,到了学校就使人疲惫不堪。
 
  当时,甘都村小学有3个教学班,蒋艳教的是新招生的一年级教学班,自己不会彝语,学生不会汉语,在这样语言不通的情况下,课堂教学难度不言而喻。
 
  蒋老师说,当时一走进学校,看着孩子们黑不溜秋脸,穿着破烂不堪的衣物,自打心里就发冷。蒋老师就从家里带上自己的盆子和肥皂,放在教室里,教同学们从洗脸、洗手开始做起,同时,通过表扬穿干净衣物的同学,倡导同学们勤洗衣服,热爱生活,教孩子们逐步走上爱讲卫生的好习惯。
 
  有一天,蒋老师带同学们在教室外上体育课,村小里当时也没有什么体育器材,蒋老师就带大家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玩得正尽兴时,突然听到教室里一个孩子的哭叫声,蒋老师和同学们跑进来一看,原来是班里的一名小男生趁老师不在,拿了一根粉笔玩,却不知怎么弄的,把粉笔塞进了自己的鼻孔里,一时间吸不出来就把自己吓哭了。蒋老师说,当时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就鼓励这位同学用手赌住另外一个鼻孔,使劲吹气,但由于这位同学不懂汉语,又紧张,根本就不听蒋老师的指引,蒋老师没办法就用手轻轻抚摸被赌住的鼻子,轻轻地从下往下推挤,过了几分钟后,随着一个大喷嚏,塞在鼻孔里的粉笔终于被喷出来了,喷出来的粉笔打在前面的桌子上折跳到了教室门外,看到这情景,现场的同学们都哈哈大笑了起来,蒋老师这才松了一口气。
 
  从此,蒋老师认识到,在山村,对娃娃们教育安全教育是一堂必不可少的课。从此,他每天教同学们在生活中如何学会保护自己,放学回家路上要该注意一些什么事,吃饭要注意什么,运动时要注意什么等安全习惯一一从头教起。
 
  “那时,家长们对送子入学的意识很差,动员孩子入学和家访是最头痛的事,很多家长把年纪大的娃娃换回去劳动,把年纪小的弟弟妹妹换到学校来替课。”蒋老师说,在甘都村小学,最让她头痛的事就是在家访路上走吊桥的事,因为恐高,看着桥下湍急的河水,走在摇摇晃晃的吊桥上,身体直打哆嗦。还好,村干部们很支持蒋老师的工作,经常陪同她去做家访活动,家长们对蒋老师也很是热情,虽然那里的孩子家庭都很困难,但他们都很好客。
 
  蒋艳老师在指导同学们收拾床铺
 
  那时,村小的课程一天就设4节课,以语文和数学科目为主,一周就有一节音乐课和体育课外。上课时间为中午12点上课到下午4点放学。因为有的孩子要走很长很长的山路才能到学校,为了不让孩子在路上饿着肚子,家长们经常给孩子们带上一些煮洋芋或荞粑做晌午饭。当孩子们将开吃这些带餐时,总会先向蒋老师递上一个,蒋老师说,有这么可爱的孩子在关心着她,这时自己的心里就会感觉很很幸福,但蒋老师一般会带微笑着谢绝孩子们的这番好意,因为她更多的是担心孩子们饿了肚子就没精神上课。
 
  面对着种种困难,蒋老师穿梭于学生和家长们间,有时语言不通也就只能用肢体语言来表达,相处久了,蒋老师和这里的同学们和村民们慢慢的建立起了感情,沟通上也逐步有了好转,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孩子们平时都会偶尔给蒋老师送来一些土豆和蔬菜什么的,每当逢年过节,同学们都给蒋老师送来一些腊肉,挂满了蒋老师那间小小的卧室。
 
  给差生一个自信的空间
 
  在甘都村任教3年后,蒋老师所教的班级转到乡中中心校寄宿教学了。同年(1994年)9月,蒋老师因家庭和工作需要,调进了依果觉乡中心校。
 
  工作点从村小转移到了中心校,蒋老师对民族地区教育教学工作,从此也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转折点。
 
  蒋艳老师课堂上
 
  在乡村小学,刚入学的孩子们都是没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孩子,直接进入小学一年级,因为孩子们平时用的彝族母语,而教科书是用汉语编写的,所以同学们对课程教学的接受力非常有限的,而蒋老师认识到,孩子的启蒙教育是很关键的,它将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升学和生活。从此,蒋老师利用节假日和周末免费给孩子们辅导功课。
 
  蒋老师说,任何一个老师要想学科的平均成绩搞上去,那就得消灭班上的差生。面对差生,老师要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给差生营造一个想学、想改的冲动,给他们一个上进的氛围和一个走出自卑,重建自信的机会。
 
  作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蒋老师给予差生们更多的是关怀,善于去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蒋老师说,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告诉她,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粗暴的批评或嘲笑高明有效得多,所以一旦发现差生们一旦有了小小的进步就要及时给予他(她)鼓励,用自己的微笑、眼神去鼓励,用同学们的掌声去鼓励,要让他们也感受到自己进步和成功的喜悦。
 
  差生的转变,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蒋老师在班上开展了一个“一帮一”的活动,让一个优生带一个差生,先培训优生,让他们伸出关爱之手,在生活上和学习上与我一起帮助差生们,关心差生们。在班上形了成优生与优生竞争,差生与差生竞争的你争我赶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这样达到了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其中,培养差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关键的一步,课堂上要设计一些差生能够回答上来的问题,即使遇到差生不能回答,也不能放弃,这时的老师就要善于引导他们,一定要在自己的引导下,让差生回答,给予他们回答的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
 
  当然对这些差生,蒋老师给他们开小灶是必不可少的,课外的辅导要形式要多样化,给他们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从此,经常的,蒋老师就要把他们带出教室,走到校园的小溪边,看台上,草坪里,花园旁,教他们不同的学习方法,教他们写作文,带着他们搞活动,通过实践收集素材,教他们如何写作文,怎么下第一笔等等。
 
  通过实践证明,蒋老师认识到,平时间不管在课堂内外,鼓励差生各抒己见,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多肯定他们的观点,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喜欢自己,并喜欢自己的学科。当然,差生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它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要靠老师的持之以恒,长期的坚持,否则差生的转化就会夭折。总的来说,对差生转化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激励法、表扬法、反复法相结合。
 
  当时,蒋老师所在的依果觉乡中心校开展教学质量奖励机制,在学区中心校,因为蒋老师的用心,几乎所有的教学质量将都被她一个人所包揽。蒋老师教书有方,在全学苑区传开来了,每当新学年报名,家长们都排着长队,想方设法把孩子挤到蒋老师所教的班级里,有的是从邻乡转学过来的,有的是本校的差生要求调班的。特别在新招生的孩子家长们,都去挤着报蒋老师所教的班级。
 
  午饭时间,蒋老师在了解同学们的吃饭情况
 
  功夫不负有心人,蒋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奖状和证书占满了她的半面书柜,“美姑县教学质量先进奖”,美姑县“优秀人才示范岗”美姑县“首届杰出创新人才提名奖,美姑县“优秀班主任”,美姑县“优秀教师”,凉山州“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等,面对荣誉,蒋老师说,自己只是做了自已应该做的事,能得到学生们和领导及同事们的认可,将是对自己今后教育工作最大的鼓舞。
 
  做学生的贴心姐姐
 
  2003年9月,蒋老师调离依果觉乡中心校,当家长们得知蒋老师要调离时,纷纷前来欢送,乡亲们有的拿来平时舍不得喝的好酒,有的从商店买来唐果,有的送来鸡蛋。蒋老师带着依果觉孩子家长们的厚爱和祝福,来到了美姑县城关二小(现在的美姑县民族初级中学)。
 
  到县城关二小后,蒋老师接的是一个即将小学毕业的六年级(3)班。
 
  一到班上,蒋老师就发现,班里有一位女同学总是心事沉沉,闷闷不乐的,她叫欧其金沙。后来通过细心沟通交流才发现,原来金沙从小就被家人订了娃娃妻,要小学毕业了,自己一直在总担心自己毕业后就没办法继续去上学了。
 
  得知消息和,蒋老师就开始做金沙同学的知心姐姐,经常与金沙同学一起谈心,交心,也经常在给金沙的家长做思想工作,就这样,金沙同学就慢慢变得活跃了起来,对自己今后的学业充满了新希望。通过一年的努力,金沙同学小学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上了州民族初级中学。
 
  2004年10月,本以为金沙同学顺利去州民族中学报名开学的蒋老师,从班里同学那里得知消息称,小学毕业后,金沙同学因被家人逞强她回家结婚,金沙以离家出走的方式跑出去打工了!
 
  后来几经周转,蒋老师通过欧其金沙在美姑读初中的同学找到金沙的联系方式,联系到了金沙,通过安慰并鼓励金沙同学原因听蒋老师的话,原因回到学校上课了,但这时州民中报名时间已过了,所以蒋老师就鼓励金沙回到美姑民中(蒋老师自己所教的初一年级)就读。同时,蒋老师向学校汇领导报了金沙同学的特殊情况,校方领导很快答应为金沙同学打开了绿色通道。看到蒋老师为金沙同学的上学下了这么大功夫,金沙的家长们也向男方赔了钱,取消了其娃娃妻,金沙在蒋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顺利读完了中专,读完了大专,2013年,金沙大专毕业并顺利考上了特岗老师,在自己的家乡做上一名人民教师。
 
  2007年9月,美姑县面向全县招收了50名4年级女子特长班,教学点设在城关二小,学校把这个全县唯有女子班教学管理重任交到蒋老师的身上。
 
  本以为,做为女子特长班,都是从全县各学区的优秀学生中考试择优录取而来,应该都很优秀,很好管理,但通过蒋老师一讲才知道,管理女子班的同学,是一件极为困难的大事。
 
  蒋老师告诉记者,一般女生都爱小气,所以,做子女特长班的班主任,是必须要真心与每一个女生做好朋友,好知己。每天早上,要第一个赶到教室里,第一件事就是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同学的的脸色和表情,如果看到有同学表情不对就说明有问题,这时不及时与其沟通,这将直接影响该生一天或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经过蒋老师的经验总结,女生心情受影响的最多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自身身体,第二个是家庭情况,第三个是和同学之间的关系。
 
  在女子特长班,蒋老师除了上课,茶余饭后不停的在和同学们上一堂特殊的课——精神课堂,通过精神课堂,教同学们为人处事、交际礼节和团队精神的建立等方面的典故和知识。
 
  蒋老师还专门给女子特长班制定了每周一圈绕环成路长跑计划,通过长跑,让同学们学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和帮忙的行为习惯。
 
  为了能和同学的关系保持不脱节,每缝节假日的时候,蒋老师经常从自己家里煮些鸡蛋、粽子,或买些月饼送到学校里,和那些因路途遥远而不能回去的同学们一起过节日,和他们一起讲故事,一起唱歌,一起看电视来分享节日的快乐。
 
  据了解,彝区的娃娃们可能饮食习惯原因,患有肠胃病的占多数,蒋老师的女子特长班也不另外,同学们经常会突然出现肚子痛,腰疼等大小症状,为了能及时接收到病痛学生的消息并及时得到治疗,蒋老师的电话从来都是24时开机。
 
  今年6月20日晚上11点许,蒋老师接到学校管理员老师的电话,说他们班里的一名同学突然昏厥过去,蒋老师和丈夫开车赶赴学校,把这位生病的女生第一时间送到了县医院,得到了及时治疗。后经了解,原来这位同学在当天下午起身体开始有些不舒服,在吃晚饭时又和一名同学发生了争执,后该同学的姐姐知道后又批评了她,所以导致了该同学在身体和情绪不稳定而发生了轻度昏厥现象。
 
  当第二天孩子的家长赶到县医院时,该同学已经完成康复了,看到这情景,家长们激动的向蒋老师表示感激不已。蒋老师告诉记者,类似的情况一年至少要发生3-5次左右。
 
  给孩子上好课,当好一个班的“父母”的同时,蒋老师还经常给班里的贫困女生寻找一些资助者,对贫困学生和家庭进行一对一的资助。另外,为了鼓励同学们更加努力学习,蒋老师还每学年都要2000元的工资,给同学们做进步奖、和保持奖的奖励制度。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