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教育

呼唤人文精神 拯救民族文化 提炼生活品格――白庚胜教授在西南民大

作者:施亚梅 发布时间:2004-09-02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2004年4月26日,西南民族大学教务处、彝学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共同组织邀请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国际萨满学会副会长、国际纳西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党组书记白庚胜博士为西南民族大学校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文化精神”的学术讲座。参加讲座的的还有四川大学、成都运动技术学院的部分教师和研究生。著名白族诗人、文学评论家栗原小荻也出席了这次活动。vh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h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讲座中,白教授围绕着民族民间文化的国际保护、国家保护和民间保护三大问题作了具体的论述。在谈了对全球化这一问题总体看法之后列举了当前我们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上所存在的普遍误区和现象,例如:只对少量的、可视的、具象的、偏于硬件方面的文化进行保护而漠视了大量的抽象化和不可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只注重民俗文化资料的静态保护而忽略对民族民间文化智慧体系的动态保护。而国际保护综合利用各国的优势技术资源来引进人才、知识、资金、国际标准、惯例等对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利用和开发。在这个问题上,他以云南丽江为例,介绍了国际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国家保护方面,白教授强调一定要以法律作为准绳,不能一贯地使用各种应对政策进行表层的治理和维护。国家应该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建立设施以及建立健全各项相关法制来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vh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h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教授将民间保护的几种主要形式一一作了详细的介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文化是以其特定的地理因素作为载体而存在的,生产保护、生活保护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强调了文化应该成为一种活体,而不是仅仅靠文献记载来保存。生活保护作为一种活体保留民族民间文化的主要形式,要清楚地意识到在中西交融的过程中移植和替换文化的现象。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每个人都应该勇敢地承担作为文化主体的责任,参与到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文化精神传承的进程中来,以个体的生命力量来体验和演绎民族民间文化。学术保护是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民间文化保护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当自觉地去拓展研究民族民间文化的形式、手段和方法。民俗学作为研究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工具,不能一直停滞在世纪中期的查阅检索文献阶段,要大踏步地进入民间,“把教室移到田间地头,把书桌移到炕头”更好地为人民大众的物质和精神生产生活服务。在此,白教授还严肃地指出,当前学术研究者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普遍存在,喜好猎奇表面的肤浅现象,而对民族文化精神这样的问题并未给予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可民族文化精神恰恰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根。提到教育保护的情况时,白教授的精彩阐述不断地赢得了场内师生的阵阵掌声,他呼吁教育作为保护人们自尊心、尊严的一个重要手段,应该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和冲突中找到一种平衡,国际化的进程若以牺牲民族化为前提,那么我们所进行的无疑就是一次残酷的“奴化演变”。如果民族民间文化不能进入我们的传统教育体制,那么拯救和传承民间文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作为民间文化的保护形式之一,产业保护担当起了传播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重任。正是因为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播,中华文化也才得到了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和赞誉。我们当前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就要合理地利用“市场”这一杠杆,应用一切先进手段,将我们的民族民间文化发扬光大。vh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h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讲座结束之间,白教授详细地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他勉励大家要怀着对大西南、对民族的关爱,积极地投入到抢救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来,运用全人类的智慧和知识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这次讲座由西南民族大学罗庆春教授主持,在结束时他作了扼要中肯的总结,并结合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子众多的特点,指出当代民族大学生更应具有民族忧患意识,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将来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传播及变革、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短短两个小时充满人文气息的精彩讲座给予了师生们丰富的知识信息和深刻的启示,大家都受益匪浅、深受鼓舞。vh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