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要闻

“三带”经济,托起金阳

作者:邱禄宪(金阳县委宣传 发布时间:2005-09-17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全州“两会”期间,州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发展“三带”经济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问题。拓展“两线”、开发“三江”、发展“三带”经济,是州委五届八次全委会确立的统筹全州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因地制宜的发展“三带”经济,即发展河谷平坝经济带,二半山经济带和高山经济带,并以河谷平坝经济带动二半山和高山地区经济,促进全州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带”经济是金阳县结合实际率先提出并实施的经济发展战略。如何在全州实施推广“三带”经济发展战略?金阳县为我们积累了哪些经验?记者采访了金阳县“三带”经济发展战略工作。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金阳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地处大小凉山与云贵高原之间,地势切割强烈,立体气候明显,全县呈高、中、低三个农业经济带,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早在90年代,金阳县就开始探索全县的经济结构布局,制定了“开发低山、发展中山、利用高山”的农业发展思路。并根据县内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等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可是,实践证明,前期提出的发展思路存在着许多不足,各区域间贫富差距较大,无法真正实现全县的跨越式发展。为彻底改变金阳农业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的生产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根据全县的地理环境条件、人口分布状况,金阳县委、县政府于2002年创造性的提出了“三带”经济发展战略。把“三带”确定为沿江农业综合开发带、二半山多种经营开发带、高山林草畜牧业带。即沿江利用良好的光热条件和交通,劳动力等优势,搞好农业综合开发;二半山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经济林木,促进农民增收;高山地区在抓好生态建设的同时,实施草畜工程,发展畜牧业。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人们得出了结论:海拔1000米以下的沿江农业综合开发带,土壤肥沃,气温较高,交通发达,是种植经济林木、水果、早熟蔬菜等农副产品的最佳地区。海拔1000至2000米的二半山多种经营开发带,土地面积最广,气候最好,人口最多,资源最丰富,发展潜力最大的一带。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林草畜牧业带,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交通不便,气候寒冷,出产单一,群众观念意识淡泊,发展畜牧业是根本出路。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市场为导向,按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合理规划实施项目,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沿江所有乡镇大力发展蚕桑生产的同时,在对坪镇新银村、大沙田村种植早熟蔬菜、香蕉等热带水果;春江乡幺米沱村种植优质脐橙;热水河乡大沙坝村种植西瓜;德溪乡双龙坝村种植水果等等。县上针对部分沿江地区缺水的实际困难,在山江乡棉沙湾、热水河乡大沙坝、瓜子地实施了跨江引水工程,把云南的尾水引到金阳境内搞农业综合开发。依托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天保、水保等工程,在二半山地区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以青花椒、白魔芋为主打产业,附带蚕桑、烤烟、苦丁茶、核桃、女贞等经济成分。把发展高山畜牧业列为“双增”项目之一,重点发展,并与生态移民、退耕还林、天保等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实行退耕还林,林下种草,种草养畜。实施种草养畜基地建设,推广科技示范园区,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带动全县。政府出资购买优质种牛、种羊,无偿发放给农民喂养,并在养殖技术、疾病预防、销售信息等方面给予服务。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初春的金阳,生机盎然,菜农的脸上流露出丰收的喜悦。无论在哪一个菜市场,都能买到新鲜的蔬菜。一位卖菜的大娘告诉记者,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后,沿江的早熟蔬菜不仅满足了县内的需求,还销到了邻县、邻省的市场。对坪镇新银村、大沙田村的农民瞄准市场,改过去的种植双季稻为种植早熟蔬菜,实现了收入翻番。热水河乡大沙坝村的农民种植西瓜,人均增收200元。山江乡田坝子村过去是出名的饿饭村,农民每年都用甘蔗到二半山去调换粮食。实施沿江开发后,该村将近1000亩坡地改成了良田,种植优质水稻,户均收入水稻5000多斤,农民赵忠能家产水稻12000斤。村民们高兴的说:“现在做一年的庄稼,两年都吃不完了。”芦稿、春江、德溪等沿江乡镇的蚕桑生产迅速发展,其中对坪镇已发展为全县的蚕桑生产大镇,蚕茧产量占全县的50%以上。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三带”经济中,二半山经济带的成效最为显著。一批批青花椒、白魔芋专业乡、专业村、专业大户迅速崛起,带动了其他经济积极发展。目前,全县青花椒种植面积达30多万亩,2000多万株,产量450万斤,产值上亿元,椒农人平收入500元以上。红联乡1060户共种植青花椒60万株,年产青花椒40万斤,产值800万元,仅次项收入就实现椒年人平收入1100元。油房村的冯银海、钱文才、肖同亮等100余户椒农,每年的青花椒收入都上万元。青花椒公司、青花椒医院等企业应运而生。白魔芋种植面积达2.2万亩,年产商品芋7300吨,产值2190万元,芋农人均收入389元。桃坪乡的魔芋大户刘科友,种植了10亩白魔芋,产芋18500斤,收入14780元。木府乡的农民郑国纷承包荒山种植白魔芋,年收入50000余元。白魔芋精粉、雪魔芋等产品已打入国内、国际市场,深受消费者的亲睐。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山林草畜牧业带经济为高寒山区农牧民找到了出路。在依达乡三村、热柯觉乡丙乙底村,记者看到比猪还肥的绵羊悠闲的吃着青草,牧民的圈楼上堆满了自己种植的草料。一位牧民介绍说,他家现有36只绵羊,去年卖了8只,得了1760元。为努力把产品变成商品,将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资本,改变高山农牧民过去只养不卖的陈旧观念,金阳县按“支部+协会”的运作模式,积极发展各种养殖协会,组织营销。并在县城、丙底、老寨子等地建立了牲畜交易市场,促进了市场交易。县畜牧局资料表明,2004年,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1.23亿元,肉类总产量1.47万吨,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65元;年出栏羊18.3万只,出栏牛1.06万头,动物重大疾病防治率达到100%。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 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政府在服务上狠下功夫,组织农民学习培训相关科技知识,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宣传包装上下功夫,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加大投入实施基地建设、水系配套,无偿为农民供应种源及农药,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促进了青花椒、白魔芋生产的产业化、专业化发展。由于从市场的需求出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还节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劳务输出打下了基础。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带”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使金阳县的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增粮增收的二元、三元种植结构。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40852万元,比实施“三带”经济发展战略前的30996万元增长了 %;农业总产值达34868万元,比上年增长18.3%,比实施前的27540万元增长了 %;粮食总产量达64410吨,比实施前的60896吨增长了 %;县财政收入以每年20%的增幅上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每年100元的增幅上升,县域经济呈良好发展势态。金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青花椒第一县”、 “全国魔芋重点种植基地县”。去年州委书记吴靖平到金阳调研时,对金阳实施“三带”经济发展战略,推动县域跨发展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三带”经济发展战略切合实际,符合凉山州情,适合于在全州大部分地区推广。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金阳县在发展“三带”经济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也许值得我们借鉴,必将对全州发展“三带”经济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只有吸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的吸取经验教训,不断的总结完善,不断的探索前进,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