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彝族的孩子们普及卫生教育
见到村子里的孩子们,第一印象是:“哇,真黑”!彝族人中肤色黑的人的确不少,但我所看到的黑却有所不同。脸和手漆黑,也许是用脏手揉过眼睛的缘故,不少孩子眼睛充血,眼屎挂在眼角上,牙齿也尽是虫牙。
这里便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昭觉县,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而我到的这个村子直到最近才把水引来,但也只是村里的几处可以接水,并非每户都有水管。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保证的当然是饮用水。这里的人还没有洗脸、洗手、刷牙的习惯,各家各户也没有厕所。由于缺水,卫生条件相当差。再往深处的村落走,人畜同住的地方也时有可见。
上午10点半过后,吃过早饭的孩子们向学校走去。上课时间是上午的11点到下午的4点。彝族人习惯每天吃两餐,没有午休。下课后,孩子们回家吃晚饭。主食是土豆和荞麦,这个村子在海拔约3000米的山上,食品也比较短缺。
全校学生共31人,分为一年级和五年级两级。在一年级的班级,4-11岁的孩子一起学习,因为年龄差较大,教师很伤脑筋。五年级的班级有9人,其中女孩子仅两人。由于财力有限,加之受家长的意识影响,女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仍然很少。女孩子读两、三年书,男孩子一直读到小学毕业,这似乎便是该地区的平均学历。
彝族人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平时都是用彝语说话。进了小学开始学说普通话,到了高年级便可以用普通话进行交谈。不过,与只上过两、三年学的女孩子以及妇女是很难沟通的。
尽管生活环境是严酷的,孩子们的脸上却阳光灿烂。每一次去村子,都感到从孩子们那里吸取了不少朝气。我发誓,“要使这些孩子们的笑脸永驻”。
在中国第二次从事志愿活动的原因
我是一名护士,在日本的医院和保育园有过12年的工作经历。实际上,从1999年起我曾有过两年的志愿者经历,当时我去的是重庆医科大学的附属儿童医院。在那里,我与中国的护士们一起工作,同时向她们介绍日本的看护情况。其间,我多次目睹了中国农村孩子们营养状况的恶劣以及保健卫生知识的欠缺,到贫困地区和农村工作的愿望也就越来越强烈。结果,我这次志愿来到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都?西昌市,也就是我现在活动的场所。我将自己的档案放在凉山州红十字会,日常工作则是前往开车1-2小时方能抵达的昭觉县等国家级贫困地区,向彝族的孩子们讲授洗手和漱口的重要性。有时我还自己绘图,改编一些歌曲,与孩子们一起歌唱,在这个过程当中向他们传授卫生知识。孩子们很穷,但精神状态很好。他们的眼睛忽闪忽闪地注视着我,反倒使我力量倍增。
与中国大学生志愿者的友情
来到凉山州,还有另一件事令我高兴,那便是与浙江大学研究生志愿者偶然相识,一起活动,并成了好朋友。他们在名为解放沟的一个村子的中心小学(约有300名学生)负责教授自然、音乐和美术等,活动为期1年,如今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村里的人们与他们都很熟。
我们的相识始于他们的一声招呼。当时,我与来自日本护校的学生们一起第一次走访这个村子。周围都是(肤色较黑的)彝族人,我们的样子很扎眼。第一眼看到我们,他们显得很吃惊。而我们同样也是如此:“这些肤色白皙、活泼可爱的年轻人怎么会出现在彝族的村子里?”
他们4人就住在小学附近的宿舍里。据他们说,这里电、自来水、电话什么都有,与以往大不相同了。饭大家轮流做,各自拿出自己的绝活。我也沾了几次光,样样都非常好吃,我佩服极了。
后来,一同作为志愿者在西昌市服务的音乐队员同我一起上了一堂他们的音乐课。我也吹奏了萧笛,向孩子们介绍了日本的音乐。第一次我们要让孩子记住我们的面孔,此后,我又去了几次,向他们传授健康知识等。
第二次在中国生活,在国家级贫困地区从事志愿活动,生活环境的确很艰苦(电话线和纱窗时常被老鼠咬坏),但也很快乐、很充实。今年的黄金周我结束了自己的志愿活动,刚刚回到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