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要闻

发窝彝乡:污水治理,扮“靓”乡村颜值

作者:​李绍德 段付杰 普达 发布时间:2024-04-10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发窝乡持续开展远学浙江“千万工程”、近学“牟定治污经验”,通过实施3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项目,探索形成“乡级实施、村级协调、工匠管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长效治理”的发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发窝乡生态环境从“治”到“质”转变,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更加优美了。
lQ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wximage001.jpglQ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村施策,项目规划“实”起来

组建3支13人污水治理项目工作专班,深入52个村组实地规划、实地测试,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模式,做到项目规划“3个实际”,即施工措施符合实际、数据测量符合实际、资金测算符合实际,在项目实施中全过程指导监督,结合各村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施工思路,提升改进后实现工程方案最优、资金最省、效果最好。lQ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强化宣传,引导群众“动”起来

用好村委会主任助理制度,是发窝乡党委政府夯实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村委会主任助理进村入户召开户长会、群众会20余次,发放“全域大扫除、和美迎新年”倡议书,全面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理念,面对面听群众意见建议,统筹措施拿方案。做到“3个明确”,即明确治理方式,明确治理任务,明确治理目标,以党建引领激发群众活力,做到项目征求群众意见,项目得到群众支持,项目实施群众满意,形成上下齐心、同向发力的良好格局。lQ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wximage003.jpglQ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盘活资源,组织工匠“干”起来

针对污水治理项目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人工成本高的情况,发窝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本土资源优势,由各村挖掘本土工匠“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由12个村委会一村聘请一工匠,让一支“熟村情、懂群众、会技术”的工匠人才,采用“工匠+技术工人+群众”投劳模式,即工匠参与现场管理,技术工人架设管线,群众出工出力,组建施工班组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合力推进项目建设。lQ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多措并举,保障措施“用”起来

在资金保障上,多方筹措,多向发力,探索“1+4+5”模式,即群众筹10%,村集体筹40%,乡政府筹50%模式保障资金支持,群众筹措部分采取投工投劳、以劳折资的方式参与,村集体筹措部分采取盘活村集体资金、向挂包单位争取的方式参与,乡政府筹措部分采取向上争取、社会募捐等方式保障。在项目实施上,探索“3+N”模式,即“乡级组织+村级协调+工匠实施+N”模式,乡级组织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质量把控,投资控制;村级负责项目协调推进;工匠负责施工管理推进;N为群众投工投劳、乡贤能人资助、整合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户厕改造等,实现户厕改造和污水治理的有机结合,既治理了污水,又改造了厕所。lQ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wximage005.jpglQ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重管理,长效机制“管”起来

在管理运营上,采用“片长+户长”两长管理模式,明确管护责任,片长为村组干部,户长为实施项目户主,清扫井及接户管线由农户负责管护,主管及处理设施由村组负责管护并定期组织清理,村委会对各村管护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将问题在末端遏制,让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农村污水对生产、生活环境的提升作用,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环保知识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将农村污水治理与村民相关的责任义务纳入到“村规民约”中,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形成项目管护长效机制。lQ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wximage007.jpglQ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下一步,发窝乡持续强化乡级干部到村指导,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用好乡贤能人等机会,通过召开党员会、户长会等方式,不断强化群众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关注和认可,引导群众发挥主人翁意识,真正从“要我治”转变为“我要治”,积极参与到后续41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中来,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融入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中,形成全面的因地制宜的农村污水治理方案,以示范引领全局,以点式“盆景”变为乡村绚丽的“风景”线,不断提升农村治污工作新格局。lQ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段付杰、普达武,定县发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