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要闻

发窝彝乡:牧歌奏响振兴曲

作者:​李绍德 武学成 杨杰 王正华 发布时间:2024-04-13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中村村委会养殖能手李琴彪,利用林茂草丰的自然优势,养殖黑山羊,在科技特派团专家组的精心帮扶下,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从80多只、年出栏30头跃升到存栏300多只,出栏80余只,年纯收入达8万元以上,过上了美满幸福新生活,这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发窝乡众多养殖致富的一个缩影。VB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wimage001.jpgVB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该乡紧盯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发展目标,立足自身地域特点、资源禀赋和畜牧养殖传统优势,将山地牧业作为富民强乡的主抓手,将肉牛、黑山羊、生猪、武定鸡发展放在首位,全面推进山地牧业养殖基地建设,山地牧业“畜”势勃发,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VB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wimage003.jpgVB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强基础、高起点、适度规模谋划特色山地牧业,扶持引进两手同抓,以示范带动全盘,以亮点推动提升。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累计投入产业资金2000余万元,多点发力培育壮大发窝村老书多养猪场、分多村清宏润武定鸡养殖合作社、大西邑发乐宝肉牛养殖合作社、中村翊晨黑山羊养殖合作社等一批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小石桥、黑虎山肉牛养殖示范村,全乡山地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态化”发展势头强劲。年存栏鸡3.6余万羽、出栏25万余羽;通过县级龙头企业带动全乡牛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增收,实现畜牧业收入1.2亿元,出栏大牲畜2259头,实现肉类总产量2826吨。VB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wimage005.jpgVB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充分用好科技特派团帮扶武定力量,结合科技特派团科技科研优势,深度衔接补齐发窝山地牧业技术人才项目等短板,先后邀请科技特派团深入发窝开展调研指导5次,深入山地一线,进一步摸清制约产业发展问题短板和科技服务需求,坚持问题在一线发现,难题在一线解决。以实地考察、科学谋划、技术传授、交流经验等方式,给与农户精准指导服务,建成肉牛、黑山羊生态养殖示范基地5个。通过山地养牛,发展村集体经济年收入6万余元,带动群众增产增收2000万元。VB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wimage007.jpgVB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坚持预防为主、层层落实防疫责任,全乡春秋两防畜禽免疫密度均达100%。建立乡畜牧科技人员挂钩联系村组及养殖大户工作机制,通过科技培训、技术服务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每年邀请州县专家指导3次以上,组织外出学习交流2次以上。全面开展品种改良、养殖技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技术推广,进一步提高山地牧业科技含量。VB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wimage009.jpgVB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推广肉牛冻精改良2500头,肉羊杂交改良16000胎,生猪人工授精4000胎,推广优质牧草种植1000亩,青贮饲料加工100吨,举办养殖技术培训4期、培训600人次。全乡初步形成政府引导、龙头带动、科技示范、规模发展、农户参与、市场联动的猪牛羊鸡山地牧业发展格局,群众日子越来越甜蜜,产业振兴之路越走越宽。截至2024一季度末,发展中小规模养殖场(户)肉牛10头以上28户,黑山羊100只以上45户,生猪500头以上2户,武定鸡500羽以上3户。VB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wimage011.jpgVB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wimage013.jpgVB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wimage015.jpgVB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李绍德、武学成,武定县委宣传部;杨杰、王正华,武定县发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