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要闻

发窝彝乡大坪子 桃子红了 日子甜

作者:​李绍德 武学成 杨杰 李俊龙 邓滇禹 发布时间:2024-06-16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走进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发窝乡山品村委会董家村“大坪子”,山头上300亩“董家脆桃”基地生机盎然,红红的桃子缀满枝头,阵阵桃香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摘下一个鲜红诱人的桃子,咬一口,果肉脆甜可口,清香宜人。
4F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01.jpg4F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董家村种植大户董学能和村民们穿梭在桃林里采摘桃子,一筐筐鲜红的桃子点亮了村民的笑脸。“今年我们在管理上下了大功夫,在桃花盛开时就采取控花,结果时及时疏果,严格控制挂果量,现在果实个头大,品质好,收购商很看重这里的桃子,今年的桃子不愁卖,定能有个好收成了。”董学能乐呵呵地说。4F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03.jpg4F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董家村“大坪子”土地肥沃、海拔高、温差大、光照充足,是发窝乡发展林果最早的地方,已有20余年了,前期主要以苹果和核桃为主,由于缺乏科学管理,产量不高,品质不优,加之交通条件受限,效益不高。4F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05.jpg4F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转变董家村资源丰富但产量低、销售难的现状,2004年,山品村委会积极向上对接,多次邀请省、州、县林果业专家到董家村“大坪子”实地考察,深入分析现有产业基础及资源优势后,提出了发展种植“北京桃”的建议。2006年,山品村委会引进种植“北京桃”优秀品种,动员当地种植大户董学能带头试种,经过多次进行嫁接改良,培植出适合“大坪子”种植的高山“董家脆桃”。“董家脆桃”色泽鲜艳、个大形正,清香脆甜,深受消费者青睐和喜爱。  4F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07.jpg4F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发窝乡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先后投入资金50余万元,硬化董家村“大坪子”“董家脆桃”种植基地机耕路2公里;每年邀请林果业专家到董家村开展专业技术培训2次,现场指导桃树嫁接、修枝、施肥管理等技术,推动“董家脆桃”实现种植科学、产量增加、品质提升、农民致富。4F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09.jpg4F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山品村委会董家村“大坪子”共有34户群众种植“董家脆桃”300余亩,年产量超13000公斤,户均增收15000元,“大坪子”的脆桃红了,董家群众的“钱袋子”也鼓了,家家户户都盖了小洋楼,买了小汽车,日子过得比蜜甜。4F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11.jpg4F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李绍德、武学成,武定县委宣传部;杨杰、李俊龙、邓滇禹,发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