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要闻

插甸镇:车间建到家门口产业就业“双丰收”

作者:李绍德 李昕蓉 发布时间:2025-01-14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深冬的武定县插甸坝子,寒气袭人,而在芸岭鲜生有机蔬菜基地里大棚里,一棵棵绿油油的生菜在温暖的大棚里郁郁葱葱,每个大棚里都有附近村民在忙碌,采摘、分捡、装箱忙得不亦乐乎,一百多村民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Rb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dimage001.jpgRb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插甸镇把乡村振兴车间建设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重要抓手,架起群众从家门口通往富裕生活的“幸福桥”。“闲置资产”变“增收活水”助力产业发展。以国字号农业龙头企业——云南芸岭鲜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核心,建起了有机蔬菜种植、分拣、包装和农产品、中药材加工、仓储物流等农业产业聚集发展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插甸片区初具规模,目前正式运营。通过“1+1+12”“六机制五金”模式,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搭建务工就业“大舞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增加收入。Rb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负责采摘蔬菜,每天有100块钱,工作八个小时,休息时间还能回家喂喂鸡猪,还能学到种植技术,这个月我已拿到4000元了,很划算。”在务工车间等待接热水的古普村村民张晓琴开心地说。Rb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dimage003.jpgRb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该镇通过探索建立劳务输出新机制,带动辖区群众就近就地务工1000余人,辖区群众每年户均增加务工收入3000元以上,镇内务工人员达到3.6万余人次,实现务工收入600余万元。不断拓宽群众稳定增收致富新路子。Rb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负责栽种蔬菜组组长,之前公司给每个员工进行技术培训,我带着15个人、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种植,除草,施肥一年四季都有活计做,大家积极性都很高,我是拿管理人员工资,每月3000多元,比员工高一点,我很满意这份工作。”古普村委会大刺棚村村民罗文华说。Rb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dimage005.jpgRb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该镇探索出“五金”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培强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流转1000余亩土地建成标准化大棚,辖区群众每年通过土地流转可获得租金达120万元以上。实现镇内就业务工年收入达600万元以上。建立起“财政扶持项目+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脱贫户”利益联结机制,每年可通过资产收益带动全镇12个村委会经济增收213万元。通过“数治插甸”建立劳动力资源库和岗位需求资源库,依托镇级党组织领办企业精准实施组织化用工,平台公司每派出1名工人,村集体和平台公司可获得10元服务费。滚动发展积。12个村每年从集体收益中积累互助金,按照“433”机制,将互助金用于落实各村风险标注户的帮扶措施、一般脱贫户的巩固措施和“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就近就地务工三类对象就餐补助。Rb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镇、村以主动服务为着力点,不断激活车间发展活力。围绕企业“点菜”、政府“上菜”,着力聆听企业诉求,切实解决企业需求,协助企业宣传招聘信息,对接村民就业需求,破解企业用工难、村民就业难的矛盾。Rb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李昕蓉,插甸镇党委宣传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