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婺故地:万象“耕”新不负春
春寒还未完全消退,罗婺大地已经涌起春耕备耕热潮。老农人和新农人纷纷抖擞精神,拿起农具、开动机器来到田间地头,用镰刀锄头的碰撞声、旋耕机的马达声,奏响春耕“前奏曲”。
护好“第一果”“立春过后,樱桃花开正盛,闻到的是满园香气。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狮山镇吆鹰村委会大石房组的村民们格外关注,因为这关系到村里的明星水果——4000亩樱桃的收成。这里独特的自然气候樱桃早开花、早成熟、捷足先登大市场。
2月14日,首届“樱桃花开·情漫武定”艺术节在这里开幕。参加艺术节的嘉宾、游客及当地民众到该村踏春赏花,成百上千的游客纷至沓来。
村民韩海彬说起樱桃颇有兴趣,他家每年樱桃收入就不下10万元,早就建起了三层楼房子。他说“全村有62户286人,现有林果5000余亩,主要种植樱桃、桃、板栗、梨、核桃等经济林果,一年四季村里都有林果成熟上市销售,引来众多游客纷纷前来旅游观光、采摘蔬果,大石房村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樱桃村、生态旅游村。”
插甸镇安拉降底村枇杷种植基地的山脚下,20余名果农在技术人员带领下,除草、施肥、疏果、压条、套袋。下午收工时,枇杷树枝上扎着一个个橘红色果袋,如同一片花海。“套袋后,进行果树灌溉。由于这里气候好、果实成熟早,效益就更好。”种植户张春说。
“张春家枇杷有120亩了,每年产量在6吨左右,收入20余万元,不仅自家有收入,还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一天有10个多村民在果园里劳作,每天100元,家门口务工,收入顾家两不误。”安拉村党总支书记李建明说。
与降底村相比,安德坝子明显冷了几分,但这挡不住村民们春耕备耕的热情。 一大早,村民杨兰花带着村里的10多名妇女在插甸镇芸岭鲜生有机蔬菜基地,忙开了。“大家要注意,不要采到枯叶子,盖膜的时候不要压到芹菜。”杨兰花正招呼着同伴。
“云南芸岭鲜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我镇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起了仓储物流,每年当地群众获得地租110万元。平时80人,忙时上百人务工,实现务工总收入350万元,产业园每年可为12个村委会增加村集体收入80多万元。确保农民不出村、不出镇就可就地就近实现就业。”插甸镇镇长杨旭保如是说。
武定县农业农村局长李佳富说:“现在正值备春耕,棚室蔬菜生产的繁忙季节,我们局的技术人员从棚室育苗的关键环节,营养土的配置、浸种、催芽、定植各个环节进行技术跟踪服务指导,使我们农民的技术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确保全县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