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水西古彝文化”辉煌从“贵州宣慰府”恢复重建看大方县文化战略眼光
(中广网贵州12月9日消息)2009年11月21日,雪花飞舞、天寒地冻。但在大方县“贵州宣慰府”恢复重建工程建设工地上,却人头攒动,各种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据了解,该工程自去年11月初启动以来,目前已累计完成85%,工程将于今年内竣工。
在采访现场,记者还获悉,大方县刚刚获得两张靓丽“名片”:一是11月24日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受到表彰嘉奖,是贵州省仅有的两家“全国文化先进单位”之一:二是获得国务院命名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新时期新形势下审视大方的发展,我们需要一种文化战略眼光。大方县的出路在哪里?在文化。可以说,水西古彝文化是大方发展旅游业的灵魂。”大方县委书记沈晓春在描摹该县未来发展壮大的规划蓝图时充满信心和期待。
独具特色的文化项目
记者采访中得知,“贵州宣慰府”建设总占地面积137亩,总建筑面积7969.8平方米,预计总投资4950万元,实际投资近8000万元。
大方县80岁的文化老人黄炯杰告诉记者,鉴于我国历代史官们在编写史书时总是“记朝不记野”,所以导致奢香夫人的历史功绩一直未被充分挖掘宣传出来,通过他对奢香文化30多年的研究发现,奢香夫人是贵州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女政治家,肖克将军曾称赞她为“促进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巾帼英雄”。她引进先进技术发展生产,开辟驿道、兴办汉学,对贵州建省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条件,她不畏强权斗智斗勇,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统一,明太祖朱元璋曾称赞“奢香归附,胜得十万雄兵!”奢香夫人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彝族历史文化,成为黔西北彝族文化的精髓。
“贵州宣慰府”是奢香夫人执政时的府邸,大方人称之为“九层衙门”,始建于蜀汉年间,时称“慕俄格城堡”,是古代水西地区各族人民膜拜的精神圣地,更是水西地区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象征。遗憾的是,清朝年间“贵州宣慰府”因战争毁于一旦。为纪念奢香夫人这位伟大的女性,经大方县委、大方县人民政府请示,在毕节地委、行署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中宣部和国家民委批准,决定拍摄30集电视连续剧《奢香夫人》,去年6月,《奢香夫人》剧本已经完成并通过国家民委的审定。为使电视剧《奢香夫人》更真实的再现历史、展示民族文化的魅力,大方县决定对“贵州宣慰府”进行恢复重建,工程报经毕节地委、行署批准后,又被贵州省委、省政府列为2008年全省重点工程。
据介绍,恢复重建的“贵州宣慰府”迭建在大方县原蜀汉罗甸王府——慕俄格城堡遗址之上。是依据史书记载的蜀汉罗甸王府“一场八院九层”的建筑规模和风格来规划设计的。从前至后第一级为王府护卫部,第二级为放置兵器的藏戈房,第三级为王府服役人员住所,第四级为食堂及蓄粮仓库,第五级为放置仙钟、仙鼓的大厅,第六级为王府内一般官员办公场所,第七级为宰相及重臣办公场所,第八级为罗甸王住所及议事厅,第九级为歌舞堂及王室祖先灵堂。
仅仅为一部电视剧的拍摄而筹资近8000万元建“贵州宣慰府”,值还是不值?
大方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沈义勇说,对“贵州宣慰府”进行恢复重建,打造30集电视连续剧《奢香夫人》,是大方县弘扬民族文化,再现历史辉煌,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建设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恢复重建的“贵州宣慰府”在投入30集电视连续剧《奢香夫人》的拍摄使用后。还将作为大方水西古彝文化城中展现水西古彝文化的旅游景点供游人参观和凭吊。从表面上看,建“贵州宣慰府”好像仅仅只是为了拍摄电视剧《奢香夫人》,但实际上,这一工程是大方县近年来着力打造“奢香故里、古彝圣地”整体构想的一个突破口。同时,大方县花巨资恢复重建的“贵州宣慰府”还将会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独树一帜的文化现象
采访当天,记者获悉,大方县刚刚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
大方县具有全国罕见的独特民间文化现象。该县是1988年国家文化部第一批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与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并称全国三大农民画之乡。1984年举行的全国农民画展上,大方县选送的农民画参加展出,贵州作品共获得4个奖,其中大方农民画就获得了3个奖。几十年来,大方县农民画创作始终保持活力,每届全国农民画展,大方县均有作品入选并获奖。大方县近几年加大对农民画创作的扶持力度,采取开办培训班、高稿酬征集农民画的方式刺激农民画家的创作积极性。目前,该县“农民画进课堂”工程已经启动。从去年开始,对全县10位农民画传承人每人每月给予200元生活补助,这一举措在全省尚属首家。
大方县还是全省有名的书法之乡,全县有书法爱好者上千人,省书法协会会员有46名之多,其中有不少是全国书法协会会员,去年,该县有两位10岁男孩参加武汉市举行的全国少儿现场书法大赛,双双夺得金奖。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