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腰上,一条通往群众心坎的路
在罗婺故地的武定,交通基础设施的薄弱是制约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但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行走在这片武定人民世世代代热爱、守护的土地上,无不感受到交通建设的热潮。在离县城约50公里外的上沾良亦是如此。
在插甸镇上沾良、安拉,山与山之间、村与村之间,因没有通畅的公路而阻碍经济发展的村庄有而多之,它们大多分布在最偏远的山区或县界的边缘。那里的人们有的一辈子也没去过县城,只能活在“山”的世界里,而至于精彩的“外面世界”,只能充满想象和羡慕。
2015年,当脱贫攻坚的“春风”刮到罗婺大地,交通,作为基础扶贫的第一要素,不仅寄托着上沾良、安拉贫困群众沟通外界、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求和发展梦想,更因此成为了干部向群众做出的庄严承诺。
就在这一年,在插甸镇通往上沾良、安拉两个村的必经山腰上,路基在工人们的汗水浇灌下,徐徐地出现在期待了许久的村民眼前,一条“深山绝壁通天路,历经艰辛架飞虹”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向上沾良、安拉群众打开,意味着他们在通村水泥路修成后,不再受着“路途艰辛的苦”,可以通过这条唯一的通村水泥路到插甸镇、武定县、昆明市、全国其它地方甚至出国。
“有人来这里,改变了往日的模样……”这里,往日来回县城需要大约两三天的时间,沿着松包园大梁子,翻山越岭,徒步、骑马再搭乘班车,“出去一趟实属不易”。而当施工队随着脱贫攻坚的春风来到这片孤山中时,这里闭塞的山地开出一条光明大道,无人不欢喜,无人不感恩。
“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脱贫攻坚,有了这些,才有我们这条通村水泥路。我们盼这条路盼了太久了!”“有了路,我们这些农民的鸡、猪、牛、羊、花椒、核桃、烤烟、豌豆、各种野生菌、中药材就可以大批量的运送出去了,老百姓收入就可以增加了!”“没有路,我们只能一辈子待在这里,出去实在太难了,不说别的,就孩子读书都恼火。”据县交通局介绍,过去由于没有通往山外的公路,村民要想到县城,走路、“人背马驮”,出行实属不易。
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村长感慨道:“太好了,修路是件大好事,不都说‘要想富先修路’嘛。在我们这里,尤其是这座大山上能有一条路,意义太大了。现在国家政策好,要改善住房条件,大宗建材要运送到各村各户,没有公路不行;要实施产业富民,大批的农产品要流向市场,没有通畅的交通不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量人、财、物在城市与农村间流动,没有便捷的交通也是不行的……”在武定县贫攻坚主战场上,“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浅显而真实,每一项具体的脱贫攻坚任务指标,都首先对交通提出了最迫切的要求。
据悉,插甸镇至上沾良至安拉的水泥路工程项目为通村水泥路,全长17公里,途经永西合村、松包园村、上沾良村、安拉村、3个行政村,项目总投资700余万元。受益人数3000多人。
目前,这条路像玉带般连接城市、乡村,通往群众的心坎,带来脱贫致富的美好憧憬与未来。(李绍德)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