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照片见证“悬崖村”之变——从细节看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和彝区面貌变化
2013年2月
阿克鸠射徒步深入“悬崖村”采访,拍下当时难行的藤梯
2016年5月
因进出村要借助藤梯攀爬落差达800米的山崖,“悬崖村”引来社会广泛关注
2016年
凉山州、昭觉县两级统筹投入资金100万元,实施“钢管天梯”工程,新建了由1500根钢管构成的“钢梯路”
2017年3月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特别提到了“悬崖村”
到2020年
凉山州将实现11个深度贫困县摘帽、1118个贫困村退出、4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好开心,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其中有两张照片是我拍摄的。”12月2日,凉山州昭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委外宣办主任阿克鸠射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这一信息,很快引来众多好友点赞。
这条动态中,阿克鸠射晒出了两张照片,一张是“悬崖村”的藤梯,两位村民在爬山途中休息;一张是“悬崖村”的钢梯,10余人在钢梯上行走,一些人还在欣赏沿途风景。
就是这两张照片,入选“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观众也从这两张照片,见证“悬崖村”的之变。
镜头 折射大凉山扶贫的急与难
“悬崖村”,即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因进出村要借助10多段藤梯,攀爬落差达800米的山崖,2016年5月,在媒体的聚焦下,这个大凉山深处不为人知的小山村引来社会广泛关注。
“我们大人辛苦点无所谓,但孩子还要下山上学啊,每次送孩子们走这么危险的路,我们的心都是紧的。”对曾经的出行难、出行险,阿土列尔村村民陈古吉印象深刻。
为有效缓解村民出行难、出行险问题,2016年,凉山州、昭觉县两级统筹投入资金100万元,实施“钢管天梯”工程,新建了由1500根钢管构成的“钢梯路”。
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特别提到了“悬崖村”。村民的出行状况,牵动着总书记的心。
凉山州和社会各界迅速行动。移动4G网络基站建起来了,无人机邮路开通了,幼教点建起来了,旅游设施逐渐完善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也慕名而来,“悬崖村”成了旅游地。
“两张照片拍摄时间相差近4年,基本可以折射出这个村的变化。”阿克鸠射告诉记者。“悬崖村”的变化,不仅折射出大凉山扶贫的急与难,也由此成为观察四川脱贫攻坚的一扇窗。
镜头 折射脱贫成效和彝区变化
阿克鸠射是第一个采访“悬崖村”的媒体人。2013年2月,他徒步深入“悬崖村”采访后,在当地媒体图文并茂地发表了《徒步探寻昭觉古里拉达秘境》等文章。“那时候还是难行的藤梯,光从山脚爬上山就用了4个小时。”阿克鸠射告诉记者,但想想山上的村民常年都靠此出行,咬咬牙,擦擦汗,他硬是爬上山完成了采访。“展出的两张照片中,其中一张就是在那次采访时拍摄的。”
此后,阿克鸠射多次进入“悬崖村”采访,用镜头和笔见证“悬崖村”的变化。阿克鸠射介绍,另一张图是在2016年年底拍摄,当时,牢固的钢梯已建设完毕,村民上下山安全多了。随着“悬崖村”知名度的提高,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到村里体验。
“我最近一次去‘悬崖村’是在今年10月。”阿克鸠射说,“悬崖村”的变化,折射了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效和彝区面貌的变化。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凉山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攻克深度贫困作为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头等大事,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记者了解到,到2020年,凉山州将实现11个深度贫困县摘帽、1118个贫困村退出、4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记者 何勤华)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