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平:双柏文化铸魂 共创民族团结一家亲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情感基础、动力源泉和重要目标,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是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故乡,是查姆文化的滥觞之地,被原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文化艺术之乡”。近年来,双柏县在争创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中,始终注重发挥中国彝族虎文化故乡的民族文化优势,致力于打造民族文化展示区,开创文化发展模式,支持双柏民族工作。
传承基因,创新文化发展。双柏县民族文化底蕴丰厚,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叙事长诗《赛玻嫫》享誉海内外,被称为彝族的“根谱”;彝族民间说唱《阿佐分家》被称为彝剧“开山之作”;彝文医药典籍《齐苏书》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早12年;彝族传统舞蹈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被称为彝族古傩仪的“珍存”和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中国彝族老虎笙和彝族创世史诗《查姆》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该县把民族文化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实现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开创建立了“彝族虎文化研究基地”、双柏彝族查姆文化研究院,整理翻译出版了《阿左分家》《赛玻嫫》《齐苏书》为代表的中国彝族查姆文化丛书等一批彝文典籍,出版发行《双柏“三笙”》文化丛书、双柏彝族《查姆字典》《彝文识字兴趣读本》;举办了“滇中彝文彝语培训班”“云南省少数民族作家培训班”“云南省中青年作家培训班”和连续7届“查姆诗会”,彝族祭祀舞《祭虎》《跳火神》、毕摩古歌《查姆》演出荣获了“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金奖、“山花奖”等系列奖项,大力弘扬和传播展示双柏特色文化。
惠民工程 打牢团结根基。双柏县先后投入1亿元,建成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599个,实现党员10人或人口200人以上村民小组全覆盖,进一步打牢基层文化阵地;加大“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服务,现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建成8个乡镇阅览室和89个农家书屋,建有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中心1个、8个乡镇基层服务点,建成84个农文网培训学校分校,提升了文化资源共享水平。目前,该县共有各类民族民间艺人914名,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7名。县老年人文体活动中心、羽毛球馆和网球场建成投入使用,县民族文化体育中心、查姆文化展示中心、彝族老虎笙传习所、游泳馆等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为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造阵地 彰显虎乡风采。双柏县整合投入2000多万元,批次实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十百千万”集中示范工程,即建立1个县城集中展示厅,10个示范小区,100个示范单位,1000个示范村,10000户示范户,构建“正能量引力场”。在全省率先建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和查姆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建成了全国最大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虎韵壁雕,汉彝文对照的以中华十三德为主要内容的乾惕门、浴心廊和廉洁廊道。在主要街道通过利用灯杆、墙体、绿化带等现有载体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牌、造型雕刻版及民族文化创意挂件,形成气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双柏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该县重点打造了8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李方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镇、社区等共121家单位或地区被命名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或地区,全面彰显了新时代虎乡民族团结新风貌、新风采。同时,该县以领导带头,干部跟上,“五老”“四干”为骨干,组建“虎乡宣讲团”“双柏精神宣讲团”,采取多种形式,把党的十九大精神、民族政策宣传到各村各寨、家家户户。通过“三比三看”讲变化等活动,围绕村间“一口、一路、一场所、一庭院”做实村寨文化,在全县范围内推动村规民约管人治村,倡导文明新风,传播正气能量。
丰富节会 深化文明创建。举全县之力办好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全面打响彝族“虎文化”品牌。同时,根据各地少数民族传统及精神文化发展需求,组织开办好虎笙节、火把节、锣笙节、彝乐节、开街节、中元节、仙鹤节、云药康养文化旅游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实现乡乡有民族节庆,村村有文艺队伍的蓬勃态势,打造了深受群众欢迎、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的节会文化品牌。积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每年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乡村运动会,成功举办了以“乐跑双柏•虎虎笙威”为主题的首届双柏查姆杯半程马拉松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查姆湖欢乐跑活动,积极组团参加国家和省、州举办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特别是陀螺运动项目在省级和国家举办的历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均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在全县范围内建设陀螺、秋千、射弩训练场地23个,与县内8所学校合作建立双拐、板鞋竞速、彝族式摔跤训练基地,组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兴趣爱好组,为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双柏县自2013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以来,文化软实力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深深熔铸于各个民族的血脉之中,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凝聚起民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磅礴之力。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