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推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泸沽湖蓝宝石。陈乐乐 摄
凉山新闻网讯(记者 袁蕾)重大文旅项目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牛鼻子”。近日,全州文旅重大项目和景区建设工作推进会提出,2020年,凉山将把文旅项目建设作为培育全域旅游首位产业的重要抓手、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破题关键、建设文化强州旅游强州的有力支撑,聚焦重大文旅项目,加快推进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推动文化旅游精品工程、示范项目落地。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关键点和突破口,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加快打造“大凉山彝族风情旅游目的地”“国际阳光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文化强州旅游强州。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 带动文旅投资扩容增量
2019年,我州完成文旅投资70亿元以上,建成全州文旅项目库,包装储备重大文旅项目154个、总投资761.3亿元;截至目前,全州已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38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11个、3A级景区24个、2A级景区3个,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天府旅游名县各1个;2019年全州共接待游客4883.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0.21亿元,文化旅游产业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良好态势。
聚焦州委州政府确定的项目工作主题,抓好项目落地落实,开工建设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形成文旅经济更多实物量,牵引带动全州文旅经济加快发展。进一步加大项目申报争取力度,力争螺髻山5A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西昌市柒门渔村兰馆项目、冕宁县彝海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等7个文旅融合项目进入全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项目。
加大项目实施力度,抓好总投资2.72亿元的会理县龙肘山景区、木里县玛娜查金景区等25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加快预计投资101亿元的40个在建项目进度,推进预计投资152.6亿元的44个前期项目尽快开工,争取预计投资261.5亿元的10个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加快预计投资246亿元的60个储备项目招商引资步伐,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项目化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大项目跟踪督办力度,聚焦“10+4+N”项目,定期不定期督促指导相关县市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强化督办和服务,严格项目进度月统计、季通报、年考核制度,全力推动文旅项目落地落实加快建设。
以品牌创建为重点 全面启动A级景区创建工作
今年全州文旅品牌创建以泸沽湖、螺髻山两个国家5A级景区为重点,联动推进天府旅游名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力争实现文旅品 牌创建新提升新突破。要抓好A级景区创建,正排工序、倒排工期,严把时间节点、加快推进泸沽湖、螺髻山创建5A景区各项工作;全面完成茅坡樱红、老君峰景区创4A级景区省检反馈意见整改,
积极推动马湖景区通过4A级景区创建省检。
全面启动18个3A级景区创建工作,力争创建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7个。与此同时,抓好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放大西昌天府旅游名县品牌效应,示范带动全州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冕宁、会理入围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为2023年建成3个天府旅游名县奠定坚实的基础。抓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力争西昌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会理县、冕宁县积极申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启动德昌、会东、宁南、普格、盐源、越西等10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为我州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州夯实基础。
文旅融合发展 提升文旅经济发展质量
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今年全州文化旅游工作的主题主线,将聚焦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业态创新,进一步提升凉山文旅经济发展质量。
实施文旅融合发展工程,积极推动全州38个A级景区、10个大凉山旅游名镇串珠成线、连片成面,培育一批乡村旅游、休闲旅 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非遗旅游精品线路,培育文化旅游与科技、体育、康养等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
实施服务提升工程,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旧六要素和“商养学闲情奇”新六要素,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服务品质,补短板、强优势、精特色,让游客在凉山享受更优质的服务,拥有更好的旅游体验。
实施主题营销工程,围绕“魅力中国城”“五彩凉山·度假天堂”文旅品牌,构建州县联动传播推广模式,积极参加全国、全省重要文化旅游交易博览会和文化旅游主题活动,全方位宣传展示我州优质文化旅游资源。要实施全域旅游信息化提升工程,顺应信息时代发展需求,全行业、全要素、全方位推进文化旅游信息化建设,推动产品和服务全面融合、全面提档升级,依托五彩凉山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尽快建成“一部手机游凉山”。
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正在成为凉山文旅产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重要引擎和动力,为我州培养全域旅游首位产业、建设文化强州旅游强州注入了强大活力。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