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云南民族大学副教授嘉日姆几博士在云南黑树林地区调研民族问题

作者:张志强 发布时间:2015-01-15 00:00:00 原出处:《彝博通讯》 彝族人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近日,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副教授、云南大学西边中心特聘研究员嘉日姆几博士在云南境内民族问题高发的黑树林热点地区调研。“黑树林地区”特指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普洱市、玉溪市交界处面积为841平方公里的哈尼族聚居区,总人口67131人,哈尼族同胞的人口比例在95%以上,为我国哈尼族聚居区的核心区域。黑树林村位于该区域腹心地带的三村乡,因过去林大树黑而得 名。自清乾隆年间,黑树林村民便从大山里挖沟引水,开垦、灌溉梯田,同时,也围绕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分配展开了不间断的纷争。云南省委、政府为解决该区域的各种集体性纷争,曾于1987年在该区域成立黑树林地区工委及办事处,此后习惯称该区域为“黑树林地区”,其含义为“民族问题高发的黑树林热点地区”。5Q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嘉日姆几博士(左二)访谈当地白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群众
 
  据统计,从解放初期到1992年,在黑树林地区的墨江、红河两县约53公里交界的18个地段上共发生械斗36起。其中,1980—1992年为高发期,共发生18起群众性械斗事件。纷争涉及两县3万亩土地内的水源、森林土地等,参加人数少则上百人,多则数千人,其纠纷时间之长,矛盾涉及面积之广,械斗规模之大,造成损失之重,实属罕见”。 黑树林作为云南省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民族问题的“热点”地区,其问题一度被理解为哈尼族因水利纠纷而产生的民族内部矛盾,是一种“特殊”的民族问题,部分学界还建议将该类型纳入民族问题的范畴来拓展对民族问题的新认识。云南省委、政府先后在昆明、思茅等地多次召开有关该区域的省级会议,专门成立云南省民委民族工作队进驻黑树林工作。在云南省各有关部门、黑树林人民和云南省民委民族工作队长达30来年的努力下,黑树林的纷争基本停止,各项事业发展迅速。
 
嘉日姆几博士(左二)与黑树林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合影
 
  嘉日姆几此翻调研已是第三次下黑树林地区调研黑树林民族问题,经过前两次为期均为一月以上的调研,嘉日姆几博士已写就题为《民族问题社会建构的随机过程与马尔可夫性策略——云南黑树林地区水利纷争民族问题化的人类学解读》的专文,该文通过解读云南黑树林地区水利纷争民族问题化的历史过程,揭示出民族问题社会建构的随机过程与人为因素之关系暨政府应对此问题时的策略与方式。认为政府用马尔可夫性策略处置随机过程的实践行之有效,其原理就在于将随机过程转化为有序过程来处置;总之,动力性过程和目的性过程似乎在民族问题的社会建构中同时发挥作用,政府的观念和干预行为在介入之初就参与了民族问题的社会建构且伴随着问题复杂化的风险,但对于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来说,搁置争议、面向未来、敢于担当似乎是不二的选择,此处恰好就是马尔可夫性策略的意义和价值所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界似乎对此举的建设性意义认识不够,对民族问题生成过程的压缩、转换机理与应对策略探讨不深,甚至还有误解政府对相关问题的探索与实践之嫌疑,因此,理论工作似乎已经落后于实务,再说,此策略的应用似乎已经超出民族问题的范围而扩展至所有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中。
 
  此番调研嘉日姆几博士初步规划为半月,嘉日姆几博士向来理论功底扎实、调研一丝不苟,已有不少成果发表于《民族研究》、《社会学研究》等顶级刊物上,已跻身云南民族学、人类学领域重要学者之列,此翻对民族问题热地区黑树林进行地毯式的调研,我们可期待他在民族问题上会有重要成果问世。
 
 
(云南通讯一组 供稿  彝博通讯第22期)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所属专题:

彝族博士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