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身份认同的困境》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按:一直记得李永祥(云南省社科院研究院研究员,美国华盛顿大学博士)兄的话,“王俊,我每天都在看书,经常看到十一、二点,你也要多花点时间看书”。我一直对永祥兄怀有奇怪的感情,一方面,我把他视为良师,经常向他请教问题,愿意听从他的意见;另一方面,我也愿意将他视作兄长,对他充满弟兄般的情谊,这种奇怪的感情常常让我将他对我的叮嘱一字不落的记在心里。但惭愧得很,我一直无法做到他说的那样。这当中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根本上还是我太懒,没有好好严格要求自己。感谢凉山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晓夫老师,蒙他不弃、邀我撰一些随笔,刊在他主编的“凉山州非遗网”上,为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做一些呐喊,我去年就爽快地答应了的,但坚持几个月后我就调到了贵州民族大学,工作单位的变动让我找到了懈怠的借口,于是就有些心安理得地停了下来,2014年就这样过去了。我知道晓夫老师让我写随笔是心疼我太累,不让我太过辛苦,但后来我隐隐约约好像明白随笔对我来说恰恰是最难的,写诗吧,毕竟不是小年轻人,有些矫情;游记吧,我走过的地方真的不多,没什么好写的;针砭时弊的东西又有被封杀的危险,算去算来,只有写点书评或读后感是最不困难的,且风险小,即便有人拍砖,也不会有上纲上线的风险,还能督促我多看些书,部分实现永祥兄的期待,真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于是打算从2015年1月起,争取每月在“凉山非遗网”上力所能及地发表1至2篇书评或读后感。
《身份认同的困境》[①]是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教授阿尔弗雷德•格罗赛(Alfred Grosser)的一本专著,说是专著,其实内容不多,只是一本8万字的小册子。
身份是一个中性词,《辞海》是这样解释的,“人的出身、地位或资格”。[②]身份如影随形,贯穿人的一生。
当初买这本书是因为标题很抢眼,想象会是一本很周全的书,能解决现代人惶惶然的某些问题,结果书到之后有些失望,疑惑这小册子是书商忽悠的噱头,消极地翻开第一页,然后是第二页,直到一口气将其读完。
这是一本被作者压缩了的书,客观地说,这本书并不复杂,虽然文字都有西方逻辑的特点,但内容并不晦涩,字里行间闪耀着思想的火花,就我而言,这就是我一直渴望的。
综合来看,整本书建立在身份、记忆和精神等几个关键词之上。
基于作者政治学研究的学术背景,作者将“身份”界定为“政治身份”,而“政治身份”的推理和参照体现则存在着双重不协调性,每个人都“从其意识到的同情心理和根据他被自身所属社会群体灌输的思维判断模式来进行分析和评判,而自己对此却没有意识。”[③]随后,作者从“国际层面”、“合法性与政治生活”、“社会性与经济生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在“国际层面”,实现“全体人类共同的政治身份”常常在诸如《同一个世界》(oneword)等著作中得到体现,国际联盟及联合国等也渴望“建立一种并不直接将所有个体包括在内的秩序••••••”。这种以联合国为主要标志,包括各种国际组织、国际经济组织等在内相关组织模糊了人们的身份,“作为地缘政治基础以及传统政治思想之根基的领土,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丧失了其重要性。”作者对身份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可能出现的变化给予了讨论说明。那么,是否说人们的身份就只有政治或经济等要素决定呢,当然不是,作者对此进行了说明,这就过渡到第二个关键词,即“记忆”。“个体记忆”往往受“集体记忆”的影响,而“集体记忆”又往往建立在神话等的基础之上,“神话赋予了民族集体共同的情感”。这无疑是极有启发意义的,给了我很多联想,就彝族而言,我们的“集体记忆”究竟是什么呢?什么样的“集体记忆”让我即便身处五湖四海页认同于“彝族”的民族身份?我的理解是“六祖”的故事,彝族“六祖”的记忆应该是所有彝族人共有的“集体记忆”,缺了这一点,要让大家都认同于“彝族”这一族称恐怕是很困难的。“记忆的传递塑造着个体身份的形成。它在每个人所受的影响中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需要强调的是,在现代的身份认同中,“媒体的认同型”力量往往起着巨大的作用,作者的这个观点很新颖,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与此同时,这些媒体又以多种方式影响着各种身份类别。”作者专章举了案例“欧洲身份”。
作者最后建议,“由此,在分析身份认同和自我身份认同的困难上,要想保持协调一致性,就必须参与到对归属性群体之未来的引导和掌控尝试中去,那是一种政治参与、真正的公民参与的必要性。”
整体来看,巴黎政治学院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公民丛书》是一系列不错的书,能给我们许多启发,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找来读一下,首批书目如下:
(法)西尔维•布吕内尔:《饥荒与政治》
(法)让—雅克•加巴:《南北合作的困局》
(法)奥利维埃•多尔富斯:《地理观下的全球化》
(瑞士)吉尔伯特•埃蒂安:《反潮流发展战略》
(法)让—皮埃尔•戈丹:《何谓治理》
(法)贝尔纳•古奈:《反思文化例外论》
(法)阿尔弗雷德•格罗塞:《身份认同的困境》
(法)索菲•博迪—根德罗:《城市暴力的终结?》
2015年3月10日星期二 花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介绍:王俊,男,彝族,彝名鲁弘阿雾,云南昭通人,贵州民族大学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
注释:
注释:
[①] (法)阿尔弗雷德•格罗赛著,王鲲译,《身份认同的困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②] 夏征农,陈至立,《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1659页
[③] (法)阿尔弗雷德•格罗赛著,王鲲译,《身份认同的困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