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乡旅游 Tourism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乡旅游 > 旅游资讯

龙氏家祠记忆

作者:龙兆明 发布时间:2013-02-16 原出处:昭通日报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如果说云南近代历史是一部书,那龙氏家祠就是这部书的序言;如果说昭通历史文化是一本画册,那龙氏家祠就是这本画册中最精美的一页;如果说龙氏家祠是昭通的文化名片,那这张名片展示的是当代昭通人尊重历史、崇尚文化、珍爱艺术的传统和民风。wv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龙云先生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著名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主持云南军政事务18年,致力于云南的建设,一生“反蒋、抗日、联共”。他不仅是昭通的骄傲,也是云南的骄傲。wv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龙云(1884.11.19—1962.6.27),彝族,原名登云,字志舟,彝名纳吉瓦梯(又名纳吉达史),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松乐村营盘人。4岁时父亲去世,与母亲和妹妹龙志桢相依为命。龙云自幼喜爱骑马射箭,练习武艺。青年时期迫于生计,在金沙江上运过漂木。1911年,龙云与表弟卢汉、好友邹若衡等在四川加入了魏焕章的反清部队,同年底投奔滇军。1912年5月,龙云、卢汉被送进云南讲武堂第四期学习,龙云学骑兵科,卢汉学步兵科。1914年,龙云讲武堂毕业后,分回昭通独立营任少尉排长。1915年,龙云调回昆明,到唐继尧身边工作,并迅速得到唐继尧的提拔重用。1927年,龙云发动“兵谏”,唐继尧被迫交出政权。1928年底,龙云相继担任云南省主席、十三路军总指挥、滇黔绥靖公署主任等职。抗日战争期间,龙云先后组织第60军、第58军、新3军共27万将士开赴抗日前线,滇军在台儿庄会战及以后的对日本侵略军作战中英勇战斗,虽伤亡惨重,仍前赴后继,为国家民族作出了重要贡献。当抗战进入最艰苦阶段的时候,龙云向蒋介石主动请缨,于1937年10月至1938年8月,组织40多万云南各族人民用最原始的工具,历尽艰辛,用短短的10个月时间,修筑了927公里的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生命线。wv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龙云主政云南18年,在此期间,他致力推动云南建设,大力发展工业,兴修水利,修建了巫家坝机场、松花坝水库等,还努力团结少数民族,巩固西南边疆,作为大后方的云南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wv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民国昭通县志》记载,龙云极为关心家乡建设,经常捐资支持昭通的社会事业。他捐资支持昭通实业公司修建大龙洞电厂,使昭通城于1935年用上了电灯,成为云南省继昆明之后第一个用上电灯的地州;他捐资修建怀远街,使怀远街成为昭通城又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区,促进了昭通商业发展;他捐资修建、整治昭鲁河,使昭阳与鲁甸相连的大片沼泽成为万亩良田等等。新中国成立后,龙云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1962年6月27日病逝于北京,享年78岁。周恩来总理前往吊唁时肯定了龙云“反蒋、抗日、联共”的功劳。1980年7月,中共中央为龙云彻底平反。1987年11月19日,在龙云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说:“龙云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民主人士和爱国将领,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位真诚的朋友,他对人民的事业有过重要的贡献。”“他的一生是一个光荣的爱国者的一生。”wv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龙氏家祠就是龙云精心择地修建的家祠,是他回乡祭祖的家庙。wv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说到龙氏家祠,就不得不提及龙云的母亲和胞妹龙志桢女士。wv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龙云的母亲1922年病逝,1924年,龙云把母亲的灵柩从炎山运到昭通城,葬于簸箕湾小松山。在地方官绅的要求下,1923年,龙云在昭通城中心辕门口为母亲修建了三台三楹石质节孝双全牌坊,牌坊高大巍峨,牌坊上的两副对联极为醒目。一副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大手笔:“自飂安四千载传家,生儿岂是池中物;与点苍十九峰抗节,立表真为山上型”。一副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动家、外交家,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的墨宝:“有子能学万人敌,大节堪为百世师。”可惜牌坊于上世纪50年代初被拆毁。wv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龙云的胞妹龙志桢是个节孝双全的女子,因未婚夫亡故,她终生未嫁,她一生行善积德,致力推动家乡的公益事业。除了主持修建家祠外,她出资大力兴办教育,出资创办了炎山小学、回龙场小学,捐资修建了昭通女子中学礼堂,招聘有学识的教师任教,动员鼓励穷人送孩子到学堂免费读书;据《民国昭通县志》记载,志桢女士看到大批逃难到昭通的难民游离失所,饥寒交迫,她就招募难民疏通河道,开荒垦田,减免地租,使他们在昭通安家立业;每遇灾荒,志桢女士就减免田租,开仓放粮,在城内外多处搭棚,熬粥煮饭赈济灾民等等。对志桢女士的善举,当地老一辈人至今仍然津津乐道,尊敬地称她“龙姑太”。1935年,志桢女士去世,葬在小松山与母亲作伴。在龙氏家祠的陈列中,有蒋介石为志桢女士的题词“操行可风”、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词“坚金碎玉”,张治中将军题词“巾帼丈夫”等。国民政府还在昆明圆通山为志桢女士修建了一座石碑坊,上题“贞孝慈祥”,至今保存完好,属省级重点保护文物。wv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龙氏家祠位于昭通城南12公里的簸箕村,主体工程建于1930年至1933年,整个建筑群建设完成耗时十余年,占地17033.14平方米。外墙用毛石砌院墙与外界隔离,大门设在院墙西侧,与甬道相通,宅院和家祠东西分列,其余部分为园林景致。祠堂坐南朝北,占地3196.56平方米,由正殿、过厅、厢房、耳房、影壁等组成两进院落,在中轴线上形成两个大天井,在四角形成四个漏角天井。家祠的正前方为三叠水式一字影壁,影壁两端与两扇大门相接,大门为欧式风格,门额上分别大书“源远”,“流长”。正殿单檐为歇山式覆盖琉璃瓦,屋脊上有雕琢极为精致的二龙戏宝石雕;过厅单檐为硬山琉璃顶,前檐下悬挂“龙氏家祠”大匾,下设御路踏跺,御路石为高浮雕五龙捧圣图案;正殿是整个建筑群的中心,房顶为单檐黄琉璃瓦顶,五开间,三面围廊。正殿正门上方正中,悬挂蒋介石题“封鲊丸熊”大匾,从匾上右方“龙太夫人徽德”字样来看,是专为纪念龙太夫人而作,内含两个古代贤母的典故,意在颂扬龙太夫人教子有方之意。左边门上方正中,悬挂着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胡汉民题大匾“遗德孔长”。右边门上方正中悬挂民国时期云南大书法家陈荣昌题大匾“燕天昌后”。wv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正殿内到处是雕梁画栋,木漆镏金,内顶遍雕井口天花,均为云龙翻腾图案,色彩华丽鲜艳。家祠内外各种木雕、石雕均为高浮雕、透雕和镂空雕等,或为龙凤呈祥,或为人物故事,或为瑞兽芝草等,造型各异,生动传神,竟无一雷同,精美之致。正殿明间设以龛位,供奉龙氏祖宗牌位和龙云父母牌位。殿外设月台,正殿前檐和月台外围设石栏望柱。家祠内还建有铜铸的亭子和大钟,每天东方破晓,就准时敲响大钟,洪亮的钟声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wv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龙氏家祠整个建筑群气势恢宏,布局规整严谨,庄严宽敞,功能齐全。由于建造时聘请了西南地区的大批能工巧匠参与,画栋雕梁,工艺精巧乃至奢华,后代工匠望而兴叹,因而家祠的建筑艺术代表了当时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平,堪称中国近代家祠建筑的翘楚。wv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龙氏家祠由于龙云的身份和地位等因素,其规格、等级、内涵等等都超过了一般的家祠。家祠内的木雕、井口天花、栋梁、柱础、窗花及牌位,“龙”的形象和图案极为丰富、生动,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家祠内除了有蒋介石、胡汉民、林森等人的题词外,还有于右任、张治中等一批国民党党政要员的题词,及清朝最后一个状元袁嘉谷、云南大书法家陈荣昌等社会名流的题词及书法,可惜早已不知所终。wv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祠既有中国传统庙堂的严肃,又有苏州园林的雅致,还有欧洲建筑的情调及那个时代的特征,把这些风格迥异的艺术和因素如此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了自身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这在全中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建筑艺术杰作。德国大文豪歌德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龙氏家祠就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凝固在昭阳大地上,一段关于“云南王”风云际会的华彩乐章。它不但与当时的国家命运紧密联系,也是龙云人生历程的写照。随着时光的流逝,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艺术视角角度的变化和视野的拓展,人们对家祠本身所承载、蕴含、展示出来的丰富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和信息等有了重新认识,并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不断开展深究和发掘。可以说,龙氏家祠是研究中国近代宗法制度、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和封疆大吏错综复杂的关系、云南近代民风民俗、中国近代祠堂建筑艺术不可多得的宝贵实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云南人民珍贵的文化遗产。wv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龙氏家祠曾经承载着龙氏家族的荣耀和辉煌,也承载着当时昭通青年的希望和梦想。当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许多昭通青年报名投军奔赴抗日前线,与龙云的影响和号召是分不开的。wv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34年清明节前,龙云回到昭通,率家人在家祠里祭拜祖宗,并对昭通官民作了“民为贵,君为轻”的演讲。他在大会上向民众发问:“你们知不知道,民主与独裁有何区别?”指出独裁政体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他的演讲在民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从此以后直到病逝,龙云就再也没有回到过昭通老家。wv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51年,政府将龙氏家祠改作它用,农校、农科所、荣军院和财校四个单位先后在此办公或住宿,龙氏家祠遭到了很大的损毁和破坏。面对破败不堪的龙氏家祠,昭通各界有识之士和社会贤达不断奔走呼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以提案等形式,要求政府尽快采取措施,抢救性保护龙氏家祠。wv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5年,昭通市一届人大六次全会作出了关于抢救性保护龙氏家祠的决定。2006年4月,在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市政府拨专款1100余万元正式启动了修缮工程。2008年底,昭通市文体局将主体工程修缮完工的龙氏家祠移交昭阳区文联管理。如今,已修缮完工的龙氏家祠已经成为昭通极为重要的一张名片,许多来昭通的外地人都要前往参观。wv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物是记载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实物,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和宝贵财富。如果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那么文物就是灵魂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文物,就是保护了文明,就是保护了文化的传承。今天,历经磨难的龙氏家祠修缮一新,得到了极好的保护,实为昭通人之幸、昭通文化艺术之幸,也是云南文化艺术之幸,我们应该好好珍惜。wv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得到了曹吟葵先生的重要指点和帮助,在此谨向曹老先生深表谢意。〕wv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延伸阅读:关于龙氏家祠wv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龙氏家祠位于云南昭通城南10公里簸箕湾村,系民国时期云南省主席龙云祭祖修建的家祠。始建于1930年,竣工于1942年,城墙内占地26亩,主体包括祠堂和宅院两大建筑群,并有门楼、粮仓、月牙池、花园、碉楼、网球场、城墙、护城河等附属设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wv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祠堂是龙云家族祭祀和举行重大活动的专用场所。由三进院落构成四合六天井,包括照壁、卷门、过厅、两厢、正殿。过厅前雕有“五龙捧圣”石刻,正中悬挂陈荣昌书“龙氏家祠”;正殿单檐歇山式,覆琉璃瓦,屋脊饰二龙戏宝,殿前石砌月台,饰栏板望柱,置有蒋中正书“封鲊丸熊”等匾额和章太炎等人题写的楹联,殿内供龙云祖先牌位。wv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宅院,为传统的四合五天井建筑,包括正房、倒座、两厢及东、西两角碉楼。整个建筑气势恢宏,构件中柱、础、槅扇、雀替、挂落等或镂雕人物故事、瑞兽芝草、博古图案,或彩绘云龙、珍禽、小景,反映了当时云南在木作、石雕、绘画等方面精湛的艺术水平。wv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