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花会
自从1982年县华山九十九个山头来的九十九个毕摩用九十九把长号恢复了插花节以来,昙华山上的插花节就一年比一年办得热闹。我参加的这次“春天的花会”尤其隆重,节日的彩门完全是用马樱花和山茶花装饰起来的。
清晨,我很早就随村子里盛装的彝族姑娘到山上去采马樱花。她们身上那以大红为基调,绣上繁杂图案的头帕、挎包和衣服,在蓝天和满山花儿的映衬之下,也好似一朵朵鲜艳的马樱花。我注意到她们背的挎包,十分精美,图案变化万千,一位姑娘指着挎包上的图案告诉我:“这种中间是四方形的代表房子,有四条代表小路的图案从‘房子’四方延伸出去,房子的外围是收割后的荞麦,再往外是盛开的荞麦花,边上环绕的是各种各样的花草,整个图案的含意是‘当粮食丰收时,我们的爱情也要收获了’”。花会上,当小伙子给姑娘插上定情的马樱花时,姑娘就会将这准备已久的挎包送给他。花采好了、姑娘们坚持说要等“打跳”后才会选择中意的小伙子给她们插花,否则,她们宁愿相互之间插花,相互祝愿,等待来年再作选择。
姑娘们采回了好多的花,这些艳丽的花除了被插在了家里的门头、篱笆、农具和牲畜头上,还要插在祖灵、土主和山神的神位上,以此来乞求村寨一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家人平安幸福。
正午时分、毕摩在昙华山上吹响了威武雄浑的彝家过山号,由德高望重的外摩主持的祭奠“马樱花”(咪依鲁)的挑选“花仙子”的仪式开始了。“花仙子”是由昙华乡各个自然村的毕摩首先选出候选人,再送到花会上由主持仪式的大毕摩挑选。侯选人心须是谈吐、举止、品行、外貌都不错的未谈恋爱的姑娘。毕摩拿着法铃一边唱着彝族史诗《梅葛》中有关天、地人和各种植物的由来、一边在头戴马樱花的候选人前缓缓而行,当唱到关于“女人”一篇时停住,这时,在他面前的侯选人便幸运地成为了本次插花节的“花仙子”。
这一次选出的“花仙子”是水磨村的姑娘李素娟,她在云南民族村里的彝族村工作,这次特地赶回来参加花仙子的选举,她可是当地能唱会跳、见过世面的姑娘。毕摩将他选出的花仙子引到了马樱花树下,唱起了祭奠马樱花的歌:
“山茶花开在路下边,
马樱花长在路上方,
这是为什么啊?
让我来告诉你吧……”
那天,在素娟姑娘的热情邀请下,我们去她家吃了晚饭、典型的彝家菜十分可口。我们用苦荞饼、核桃蘸着蜂蜜吃,隔着鲜美的汤,听着彝族老人们唱祝酒歌,说真的,酒没喝、人却先醉了。
入夜,昙华山上篝火雄雄,欢快的彝家人手拉手围成圆圈,在弦子、芦笙、笛子、唢呐的伴奏下跳起了节奏强烈,粗犷有力的“打跳”舞,这种舞只跳不唱,全靠音乐声和脚步声渲染气氛,当地人形象而直接地把它叫做“跳脚”。跳脚的年轻人脚在跳动,眼睛却在圈子里到处寻找着自己中意的人,合意了,便相互眉来眼去,圆圈时而扩大,不时有后来者加入,时而却又缩小了,因为不时有在跳脚中生出了情意的人退场,双双融入那朦胧的夜色中,有人说,彝族有“跳歌跳到太阳出”的习惯,因而常常是“阿哥跳破千层底、小妹踩烂绣花鞋”,或许是年轻的阿哥阿妹正准备将他们积蓄了一冬的激情尽情地释放在这春天的夜晚吧。
春天的花会在昙华山一般历时三天,节日里,老人们忙着走亲串戚,年轻人忙着交朋友,做买卖的则忙看拉货进山,昔日冷清的山寨会因为节日的到来而变得热闹非凡。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黑石大洞 梭山一绝
- 2 精美的石头不仅仅只会唱歌
- 3 神秘的撒尼村
- 4 昙华山马樱花
- 5 我的彝乡旧情
- 6 寻访阿诗玛
- 7 泸沽湖,一个打不开的结
- 8 路南石林――叫一声阿诗玛
- 9 探奇揽胜黄莲行
- 10 余秋雨“点金”普者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