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双柏县概况
楚雄双柏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楚雄彝族自治州南部,是一个充满自然美景和民族文化魅力的地方。
地理位置
双柏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楚雄州南部,哀牢山脉以东,金沙江与红河水系分水岭南侧,北纬24°13′~24°55′、东经101°03′~102°02′之间。地处楚雄、玉溪、普洱三州市交界处,东与易门县、禄丰市毗邻,南与新平县、峨山县交界,西与景东县、镇沅县相连,北与楚雄市接壤,行政区域面积4045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
县辖妥甸、大庄、石咢嘉、法脿、大麦地5个镇和安龙堡、爱尼山、独田3个乡,87个村(居)委会(其中5个城市社区、9个农村社区、73个村委会)、1595个村(居)民小组、2035个自然村。
人口民族
2023年末,全县总人口(常住人口)为12.97万人。据公安部门统计,2023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49790人,城镇人口59845人,境内居住着汉、彝、回、苗、哈尼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7772人,占总人口的51.92%,人口自然增长率-2.09‰。
历史沿革
双柏设行政区历史悠久,旧属古滇国之地,为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益州郡24县之一,纳入了中原王朝郡县管辖之下;自唐以降,辖区多有变更。公元1275年为南安州,领广通县,属威楚路,治所为今楚雄市云龙;民国元年(1912年)改州为县,因与福建南安县重名,易名摩刍县;1929年6月恢复汉时双柏县名;1947年,治所由云龙迁至妥甸;1949年4月,又重新迁返云龙;1950年1月双柏解放,县治仍在云龙;1958年10月撤销双柏县,并入楚雄县;1959年11月恢复双柏县,县城从云龙迁至妥甸至今。
民族文化
双柏民族文化底蕴丰厚,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叙事长诗《赛玻嫫》享誉海内外,被称为彝族“根谱”;彝族民间说唱《阿佐分家》被称为彝剧“始祖”;彝文医药书《齐苏书》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早12年。
旅游文化
双柏县深厚浓郁的民族文化,孕育了包罗万象、异彩纷呈的节庆活动。有一年一度的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法脿镇的虎笙节、石咢嘉镇的七月十五中元节、大麦地镇的开街节、安龙堡乡的花鼓节、大庄镇的仙鹤节、爱尼山的云药康养文化旅游节、独田乡的山歌节。
美丽的查姆湖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滇中休闲度假新佳境,也是双柏民族文化旅游核心区;风情烂漫的石咢嘉古镇已成为令人神往的东方秘境;哀牢山国家公园因为有原始森林、高山草甸、湿地“天池”,已成为滇中高端生态旅游的首选之地;离县城不远的白竹山,因为有著名的白竹山茶叶,成为登山爱好者和茶文化追随者的心仪之地。
近年来,双柏县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目前,有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即查姆湖景区;有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即李方村景区;有1家三星级旅游饭店,即新泰酒店;有3个旅行社门市部,全县有50多家农家乐(包括民宿),全县有宾馆酒店157家,共有床位4153个。基本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业体系。
发展优势
双柏县红河源头的重要生态屏障,是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是虎文化的“活化石”、绿孔雀的“栖息乐土”,也是彝族“三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高达84%的森林覆盖率、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和全世界现今种群数量最集中、保护最完好、亚洲最大的绿孔雀栖息地,为双柏赢得了“滇中绿海明珠”“中国虎文化之乡”“中国绿孔雀之乡”“中国天然氧吧”等美誉。
主要有四大优势:一是区位优势。双柏是楚雄南大门,云南地理中心,是“楚雄半小时经济圈”的辐射范围。二是资源优势。双柏县煤、铁、铜、银、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开采价值较高。三是生态优势。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4%,境内宜牧草山草坡450多万亩,科学发展草食畜牧业和特色家禽业前景广阔。四是民族文化荟萃。
综合实力
202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1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7亿元,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8亿元,增长7.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2亿元,增长11.4%;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7144元、15967元,增长3.6%、9.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完成州下达任务。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雷波县
- 2 喜德县
- 3 红河点滴
- 4 历史名城越西县
- 5 陆良风光
- 6 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
- 7 奢香故里——贵州大方
- 8 大姚县文化
- 9 弥勒县概况
- 10 楚雄:一片美丽神奇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