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月湖村
月湖村位于石林景区东北方向10公里处的一片喀斯特地貌中,这个水面仅有3平方公里的形如一弯月牙的湖泊,秀美异常。湖水清幽透澈,湖畔芳草青青,湖心稀稀疏疏地冒出一些袖珍小岛,岛上石灰石就象一群群放牧的牛羊。
月牙湖边上有一上住着400多户、2000余人的彝族支系撒尼人寨子--月湖村。登上月湖村旁石山,四围的山野满目葱茏。村边的月湖,被大大小小40多个湖泊紧紧的簇拥着。月湖村依偎在星罗棋布的湖光山色之中,好似一颗明珠。村中房前屋后、街头巷尾生长着2000多棵已有500年以上的参天古木。
月湖村在清代以前并无村寨,只有一条由滇东、滇中通往滇南的驿道。当时,土匪、强盗猖獗,时常袭扰抢掠驿道上的马帮、商队。清代的地方官吏从月湖周围的5个村寨选调、隔离出一些农户在驿道上保护过往的马帮、商队,逐渐形成了一个叫“隔五村”的村落。
1995年,彝族名人张冲将军来到早已将“隔五村”易名为“押宝村”的村子,登山眺望风光秀丽的湖泊和村落后,欣然将“押宝村”改名为“月湖村”。“月湖”和“月湖村”从此而得名。
月湖村至今还完好地保留着一段两公里长的古驿道。每天清晨和傍晚,外出劳动的人们,放牧的牛羊,就在这段古老的驿道上匆匆走过。
月湖村的传统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彝族有自己古老的象形文字,如今只有毕摩在使用这种文字。毕摩是集老师、经师、祭师、巫师为一身的彝族知识分子,他们经祖上一代一代地言传口授而掌握了彝文,他们的经书多达数十部。寨子里举行婚礼,要请毕摩到家中为新郎新娘祝福,吟唱那部众人熟知的著名的叙事长诗《阿诗玛》,这是婚礼上必唱的“送嫁歌”。举行葬礼时,丧家要请毕摩超度亡灵。毕摩吟诵《指路经》,为亡灵指点迷津,告诉亡灵古时祖先迁徙的路线,教他踏着祖先的足迹回到遥远的老家--“我们的地方”。在各种宗教法事活动乃至摔跤、斗牛等比赛活动中,毕摩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主持者之一。因此,毕摩是备受人们尊敬的人物。月湖村有7个年过花甲的毕摩老人。他们一年四季在四邻八乡奔波游动,履行着自己的神圣使命。
撒尼人信奉原始自然宗教,一年之中几乎月月有节庆、祭祀活动,这些活动大都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十一月里为期7天的“密枝节”是月湖村最隆重最神圣的宗教节日。“密枝节”是撒尼人的“男人节”。月湖村的男人们在毕摩的带领下进入郁郁葱葱的“密枝林”--(神山)杀牲祭祀,祭拜“密枝神”(龙树),下“龙宫”中一尊形如黑青蛙的石头--“密枝神”(神龙),乞求神灵赐予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保佑全村人幸福安康。男人们在神山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与神灵同餐共饮。他们还会借助酒意和神灵的威严,指名道姓地批评工作有失误的村官,抨击不遵守村规的民约,品行不端的村民,把自己心中的怨恨统统发泄出来。受到批评甚至责难的人们,不论言辞多么刺耳难听,也只能看在神灵的份上笑脸相迎,点头称是,决不能有不满情绪。节日里的批评指责、攻击谩骂是不会在日后的生活中结下仇怨的。村民们说这是千古不变的神灵主持的“民主会议”。这一招还真管用,它起到了批评教育、扶正压邪的作用,使得撒尼人良好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遗忘在田间地头的物品有人会帮你捡回或代为保管;刚捕获的鱼儿随意放养在船舱里无需看护而从来不会丢失一条。月湖村还有10多户汉族同胞同撒尼人和睦相处,形同亲兄弟般友爱,关系非常融洽。
月湖村人能歌善舞,不论男女老少,个个都会跳他们百跳不厌的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歌舞《霸王鞭》和《大三弦舞》。村里共有青年、中年、老年歌舞队7支,每逢村里婚丧嫁娶,歌舞队都要前去跳舞助兴。他们能自己动手制作大三弦、小三弦、三线胡琴、口弦、竹笛等乐器,自编自导排演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节目,深受村民们喜爱。
撒尼人的服饰绚丽多彩。尽管机织布料的服装早已进入彝家生活,但月湖村人依然在使用古老的织布机织布,用原始的传统工艺制作服饰。姑娘们个个都会挑针刺绣,缝制自己喜欢的“阿诗码”服装。麻布褂古朴大方,是男人们最爱穿的。他们还会用一种叫火草的植物叶片上的白色纤维捻线织成褂子穿。要采集到够做一件褂子的火草纤维需要很长时间,有的经几代人才能完成。因此,火草衣被当作珍品收藏。
如果到热情好客的村民家里做客,你能品尝到撒尼人亲手制作的美味食品。鲜美可口的“骨头参”、“生猪肝”是款待客人的佳肴。月湖村人腌制的卤腐多种多样,“苦荞粑粑蘸蜂蜜”也是在别的地方已经很难品尝到的特色食品之一。月湖村人严格按节令用糯米酿出来的甜白酒,让人越喝越想喝。
我们在月湖村的一天清晨,看见一家院子里正在杀鸡宰羊忙成一团,一问得知这家的小伙子爱上了本村一个姑娘,要到女方家“喝小酒”即喝定亲酒。男方的七八个男人在媒人的带领下,挑着彩礼和酒肉食品,来到只有二三百米之遥的女方家。女方家见男方家的人来,就把门死死地关了起来不让客人进屋。双方隔门“唇枪舌战”,用幽默有趣的语言相互挑逗取乐。最终,能说会道的媒人用巧妙的话语“骗”开了紧闭的大门。进门后,男人们反客为主,很麻利地支灶生火操办伙食,准备款待女方家的亲朋好友。
老毕摩则带着两位搭挡,来到女方家为“喝小酒”主持仪式,他们吹出的唢呐声使月湖村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之中。
晚宴开始了,女方家的亲友们济济一堂,共同品尝男方家带来的美味佳肴。村里的歌舞队也在院子里尽情地表演乡村歌舞,为“喝小酒”助兴,为一对新人祝福。
腼腆的“新郎新娘”在“喝小酒”过程中却很少露面,不知躲在哪里卿卿我我,诉说衷肠。他们期盼着媒人与女方家父母在“喝小酒”中商定婚期,期待着举行隆重的“喝大酒”即结婚的幸福时刻。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