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资料与文献

云南少数民族农村的社会文化变迁:对石林圭山大糯黑村彝族撒尼支系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王玲 发布时间:2024-10-05 原出处:QQ阅读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书名:《云南少数民族农村的社会文化变迁:对石林圭山大糯黑村彝族撒尼支系的调查与思考》
K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名: 王玲编著K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f3.jpgK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引言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乡大糯黑村是一个典型的彝族撒尼村寨,彝族撒尼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8%,全村236户人家几乎全是彝族撒尼人。该村位于石林县东部的边远地区,距石林风景名胜区25公里,距石林县城30公里,现有省道昆泸公路和九(乡)—石(林)—阿(庐古洞)旅游专线公路途经该村。大糯黑村的平均海拔为1985米,地处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地带,这里山峰石岭,重峦叠嶂,层林尽染,溶沟、峰丛发育,喀斯特地貌特征十分显著。这种地貌主要由上古生界及中生界碳酸盐和石灰岩覆盖,经雨水暗流的长期溶蚀、冲刷,以及崩落,形成典型的岩溶地貌。K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糯黑村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石头成林,是一座典型的“石头城”、“石头寨”,石头是该村最为突出的特征。村子四周群山环绕,中间有一个明亮如镜的圆形大水塘,倒映着水塘周边别致的石板房和远处高耸入云的石山。村中一栋栋石板垒砌而成的房屋,顺着山势一排排展开,显得错落有致,别具特色。村子周围到处可见洼地、漏斗、地下河、溶洞,与石山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石山上的溶洞很多,几乎山山有洞,洞中还有洞。许多溶洞都有独特的奇观异景,有些杂居在茫茫石丛中,观者需进入洞内才能领略那些光怪陆离、玲珑剔透的奇景;有些还有挂满天棚和岩壁的形形色色的钟乳石,观者只要站在洞口便可欣赏之。那些巧夺天工的钟乳石造型奇巧,形态各异,蔚为壮观。K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古以来,石头就与大糯黑村的彝族撒尼人结下了不解之缘,石头不仅托起了彝族撒尼人的梦想,而且与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坚如磐石的民族精神息息相关。独特的石文化是贯穿大糯黑村彝族撒尼社会文化传统的恒定特征。K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头是大糯黑村彝族撒尼民居建筑的核心。撒尼语所说的“鲁查底玛”,汉语意为石栏,是指用石头砌墙而围成的一块场地,一般建于村子中心,它是彝族撒尼传统社会文化的重要传承场所之一。过去,村子里的撒尼“聪窝”(即头人)就在石栏内召集众人议事,石栏成了撒尼村寨的政治活动中心。平时撒尼人聚集在石栏里谈事说闲,年节时则聚集在石栏里举行赛歌、跳弦等文艺活动,石栏成为撒尼人社交娱乐的重要社会活动场所。石栏文化表现了彝族撒尼人对群众组织的依恋性,是彝族撒尼传统社会文化特征中整体性的表现。2006年,在位于大糯黑村中心的村礼堂旁新建成一个石板文化广场,广场中央竖立起一个石板舞台,那里便成了撒尼村民每晚歇工后自发集会,举行跳大三弦舞等撒尼歌舞活动的自娱自乐场所和展示撒尼传统音乐舞蹈的固定场所。K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糯黑村的石板建筑独具特色,石楼建筑成为当地彝族撒尼人石文化的重要标志。石林彝族撒尼人民间有这样的谚语:“线日努拖黑,努黑努遮黑,顾黑查夜黑,格思拖拍黑。”其汉语意思是:海邑土库房,糯黑石板房,和合篱笆房,月湖茅草房。这四句民谚概括了石林彝族撒尼人有代表性的四种民居建筑及其主要的分布村落。石板房现仅见于大糯黑村,是该村撒尼人的传统民居。上述撒尼民谚中提及的海邑、和合、月湖均为大糯黑村周边的彝族撒尼村落,甚至这些村落的撒尼民居也与石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篱笆房要以石为墙基;茅草房虽是土木结构,但也需以石块奠基,夯土为墙。K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撒尼人有一首民歌唱道:“波罗其鲁饶,喊给尼云斥;鲁喊斯哈考,坚模冲拉沙。”其汉语意为:哥哥山坡放牛羊,妹妹织麻白又长;石板房子遮风雨,冬天暖来夏天凉。这首撒尼民歌刻画出撒尼人的传统生活画面:小伙放羊,姑娘织麻,撒尼人居住于冬暖夏凉的石板房中。大糯黑村彝族撒尼人的石板民居历史悠久,有的石板房已经有300余年的历史,而且该村石板房的民居建筑风格一直沿袭至今,现在该村98%以上的建筑仍是用石板建盖的。一接近大糯黑村村口,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便是清一色的石楼,石头的墙、石片的瓦、石块的门风,洋洋洒洒,平平展展,一派石寨风光。K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糯黑村的石板建筑不仅独具特色,而且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在云南彝族地区非常具有代表性,堪称少数民族石板建筑的标本。大糯黑村位于群山环抱之中,树木茂密,村子周边满山遍地都是石头,因此当地木材和石材资源丰富。由于当地出产的青石坚硬,产状独特,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所以用青石切割而成的石板修建的房屋结实耐用。祖祖辈辈生活在大糯黑村的彝族撒尼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上山采石,依照其纹理把石头改制成大小不等的石板,结合彝族土掌房的建筑风格,依地势巧妙设计,创造性地建盖了造型优美、居住舒适、生活方便、独具特色的石板房。用石材为原料建成的民居建筑是大糯黑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居建筑特色。撒尼石板房大多为两层楼结构,瓦顶,楼上、楼下各三间,房间的空间较大。梁、柱、椽、楼均为木料,唯山墙、背墙不同于一般的土基房和砖房,是用石板垒砌而成。石板房的内部结构仍保持原有传统风格,楼下中间为堂屋,两侧为卧室,右侧隔出一间为厨房,主楼两侧附耳房。楼上通常不住人,而是用于储藏粮食和堆放大型物件。在石板铺设的庭院外侧,仍用石板建盖厕所、柴房、畜舍,这样的建筑布局便于撒尼人以合理、卫生的方式生产、生活。总之,撒尼人的石板房在外观上整齐美观,在结构上坚固结实,在功能上多元实用。K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勤劳智慧的大糯黑村彝族撒尼村民不仅用石头建盖石板房,而且每家每户还用石头修建石板烤烟房、石板庭院、石板围墙,用石头围砌成牛圈、羊圈、猪圈、鸡圈、狗窝、蜂窝等。烤烟质量的关键取决于烤烟房,烤烟房一般用土或石头砌成。大糯黑村由于天然石材较多,村民就地取材,修建石板烤烟房,烤出来的烟叶品质很好,因此大糯黑村被列为昆明市、石林县的烤烟种植示范基地。村中的一条条小路均用石板铺成,就连一块块的山地都用石板或石块垒起围埂,形成石山、石楼、石门、石栏、石路、石街、石地,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奇特别致,极富观赏价值。K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糯黑村出产石灰石,尤以出产石林圭山奇石闻名。由于其特有的石材资源,大糯黑村的石匠在当地较为出名,他们有的擅长人物石雕和狮子石雕,有的擅长撒尼碑文石刻,有的专门选用红石头雕刻小石虎。近年来,该村发展了采石业,建立了石材加工厂。大糯黑村小学的操场及供小学生就餐时使用的石桌、石凳均是用本村自产的石板铺就或制成。村民们开采的石材和加工的石板除供应本村使用外,还被周边村寨争相购置,用于修建传统的石板桥、石板门等设施。此外,九(乡)—石(林)—阿(庐古洞)旅游专线公路的挡墙设施,以及昆明世博园、云南民族村、翠湖公园中的石板小道,都部分地使用大糯黑村石材加工厂出产的石板铺设而成。K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以食为天,大糯黑村彝族撒尼人的传统饮食方式也与石头有关。撒尼人的传统主食为玉米、荞麦,食用前均需用石磨磨成面粉。撒尼人磨面时多用手推、人拉石磨,磨量多时还用马拉石磨。撒尼人的特色食品的制作,如包谷粑粑(玉米饼)、蜂蜜拌炒燕麦面等的制作,仍离不开石磨。撒尼人把鲜嫩的青包谷(玉米)去壳、去核后,将包谷米籽用石磨磨成糊状,加入适量红糖或白糖,再加入鸡蛋拌匀,倒入平底锅内用油煎熟,即烹制成鲜香甜嫩的包谷粑粑。他们把洗净、晒干的燕麦放入锅中炒熟,用石磨磨成细粉,筛去麸皮,即做成燕麦炒面。每年春节前夕,撒尼人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他们将装满水的大锅放置在路边的石缝上,石缝中间燃起火,烧水用于杀年猪,石头就这样又变成了春节杀年猪的用具之一。K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撒尼人的婚俗中,石头也有用武之地。撒尼人举行迎亲仪式时,新郎用红布带背花篮,花篮底下必须拴一块石头增重,沉甸甸的花篮象征着迎亲礼的分量重。花篮里装有四个蒲箩,蒲箩里装满新郎家送给新娘买嫁妆的礼物和礼钱。新娘家的伴娘们把新郎用来挑礼物的蒲箩藏起来,在伴郎们挑来的长箩里放上沉甸甸的石头,或在长箩下面拴上石头,然后再还给新郎和伴郎们,让他们挑回。撒尼人用这样的方式来考验新郎的体格和毅力。如果新郎挑不动装有石头的长箩,新娘家的人就要给他画花脸,并趁机朝伴郎们的脸上抹锅灰,在热烈的喧闹嬉戏之中,整个迎亲仪式达到高潮。K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撒尼传统服饰的制作同样离不开石头。迄今为止,大糯黑村撒尼人仍在种麻、纺麻、织麻,仍会用古老的方法制作撒尼男性最喜爱穿着的民族传统服饰——无袖麻布褂。他们的麻布褂边上镶有一道蓝布边,并绣有蓝色的花纹图案,显得潇洒、洁净、美观,富有阳刚之美,颇具地方民族特色,显示着撒尼人的民族精神。古朴大方的麻布褂从古传承至今,成为撒尼男性特有的标志性服饰。用于纺织麻布的麻线的制成也与石头有关。麻树开花后便可用作纺麻的原料,撒尼妇女把砍下的麻株捆在一起,吊在树上晒干,然后放到清水中,并压上石头浸泡,三天后拿出,开始剥皮抽成丝状,再用冷水洗净麻丝,将其晒干,最后把麻丝搓连成线,即搓麻。K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头还与彝族撒尼文字的起源和神话传说有关。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撒尼人用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他们拥有自己古老、神奇、秀丽的民族文字,保留着撒尼祖先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的古彝文字。关于撒尼文字的起源,流传着两个古老的传说。其一是说在远古时代,撒尼人中有一个勇敢机智的猎手名叫鲁突支那尔(意为高大如石),他为了记下人间的不平之事,就射杀飞雁,割头做砚,取胆代墨,拔嘴成笔,铺翅为纸,一字一字地画,一句一句地写,写满了120对大雁的翅膀,如此便创造出撒尼文字。其二是说很久以前,有一位撒尼放羊小伙名叫鲁波样阿乃(意为石头的儿子),他天天赶着羊群去放羊,置身于那奇山异石、花草树木和飞禽走兽之中,遂觉得大自然很美妙,于是他开始用小石子作笔,把自然之美刻画在石板上。他坚持每天在一块石板上刻画一个符号,经过三年零三个月再加三天的努力,一共在1200块石板上刻画出1200个字符,这些字符后来成为流传至今的1200个撒尼文字。这些民间传说虽然并不能完全等同于事实,但是能说明撒尼文字的起源和创制与石头不无联系。K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居住在石林地区的彝族撒尼人使用撒尼文字记事,著名的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就是用撒尼文记载并由毕摩世代传唱而保存下来的。《阿诗玛》塑造了美丽、勤劳、勇敢、智慧的彝族撒尼姑娘阿诗玛的艺术形象,叙述了阿诗玛从出生到变成岩石的过程,最后她变成女神石像,屹立于石林,她的声音永远回响在撒尼人居住的石岭之中。根据撒尼民间传说,阿诗玛居住于石板房中,而石林地区仅有大糯黑村的民居一直是石板房,因此该村撒尼人普遍认为阿诗玛的故乡应该是大糯黑村。K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头与彝族撒尼人的精神信仰紧密相关。历史上,万物有灵的观念曾广泛留存于撒尼人的精神世界中。他们认为,天、地、日、月、山、石、火、林皆有神灵,皆与某种神秘的精灵联系在一起,因此他们对天、地、山、石等自然物顶礼膜拜。撒尼村寨都建有山神庙,撒尼人在山神庙里摆放一块石头,用以代表山神而虔诚供奉。K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密枝节(又称祭密枝)是石林彝族撒尼人一年一度的传统宗教节日。在密枝节祭神的前一天,密枝翁和全体神职人员要前往村中的密枝林,把祭祀地点打扫干净,请毕摩念经以驱赶不吉之物,然后在一棵高大的神树下布置神坛。神坛顶上要插放一块拴有彩绸的鹅卵石、一个小石虎、一束松枝、一束栗叶,用以象征祖灵、地神和林神。密枝林里有一块专用的石板,密枝节当天,撒尼男子们就在这块石板上宰杀绵羊,用于祭祀密枝神。K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撒尼人传说其祖先是由石头变成的,因此他们非常崇敬石头,视石头为自己祖先的化身、民族精神的支柱,这体现了撒尼人的石文化心理。撒尼人特别崇拜石神,认为石神可以保佑孩子不受病魔的侵扰。父母常带孩子祭石以防病,并常用代表石头的撒尼语来给孩子取名。撒尼人的一些民俗活动,如祭密枝神(象征男女生殖器的自然石)、送祖宗神灵“娜斯”进石洞、求子祭石头、给孩子取名祭石头、结婚拜石头和大年初一人畜绕石头等,无不体现出撒尼人对石头的崇敬之情。彝族自古以龙、虎为图腾,他们对虎的崇拜表现在许多方面。大糯黑村的撒尼人历来崇拜石老虎,一些撒尼人家的屋檐下安放着石雕小老虎,小石虎通常面朝石山的方向,撒尼人认为这样可以为自家镇邪。K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文化赋予了彝族撒尼人坚如磐石的性格,使撒尼男子成为英勇善战而又忠贞不贰的勇士。因此,参加北伐的军人中有石林的撒尼健儿,浴血抗日、奋战台儿庄战役的滇军官兵中也有石林的撒尼健儿,民国时期云南省府的警卫部队常到石林撒尼地区征召士兵。K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就是彝族撒尼人独具特色的石文化。在大糯黑村,撒尼人头枕着石头,脚踏着石板,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都是石头。在撒尼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中,石头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石文化已经深深地融入撒尼人的生命和民族性格之中,融入他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之中。K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糯黑村彝族撒尼社会文化中恒定的是独特的石文化部分,但是任何民族的社会文化都会发展变化,伴随着与外界文化交流的增多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彝族撒尼社会文化中的变迁部分也值得关注和研究。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调查研究是以“参与式发展”为核心的综合性研究工作,立足于学术创新与实践应用,既有助于推动民族学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理论创新、学术合作和人才培养,又可促进少数民族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保护和文化建设,以期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制、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K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玲K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记于云南大学东陆园K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9年8月Kh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