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节庆与民间娱乐

七月半:丘北彝族人魂归故里的祭祖节

作者:​管鹏(彝族) 发布时间:2024-08-19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一些节日,它们不以繁华喧嚣为衣,却以深邃的情感和悠远的传说为魂,静静地流淌在人们的记忆深处。七月半,便是这样一个承载着无尽哀思与温情的特殊日子,它如同夜空中最温柔的月光,照亮了彼岸与此岸之间的路,让逝者的灵魂得以归家,也让生者的心灵得以慰藉。人们以一种独有的方式,连接着生者与逝者的情感纽带,让人们在秋初感受到一丝清凉与慰藉。
Sp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2.jpgSp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月半又称“中元节”或“鬼节”,它不仅仅是一个祭祀亡魂的日子,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情感的释放。在这一天,人们放下平日的忙碌与喧嚣,静下心来,与那些已经远去的亲人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子孙、后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养;无主孤魂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至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举行投食祭祀、诵经作法等“普渡”“施孤”布施活动,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Sp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3.jpgSp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我的故乡丘北县那苴村,彝族群众在遵循传统节日精髓的同时,还注入了新的活力元素和新的节日解读,是当地一个非常隆重和特殊的节日。节日除了祭祖之外,还搭建了一个个彝族与外族人交流的平台。“七月半”的热闹程度,似乎是评判一个家庭与外界交流沟通能力的风向标。人缘好的,农历七月十二、十三、十四三天,车来人往,高朋满座,划拳声、欢笑声一浪高过一浪。人缘差的,门可罗雀,无人问津,烘托出了一阵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悲凉气氛。节日告诉人们,这世上任何一个人都不是一座独立存在的孤岛。需要亲情、友情、同学群、战友情、弟兄情、姐妹情等人间烟火,才能够支撑起一个和睦幸福、欣欣向荣的家庭。Sp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4.jpgSp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苴彝族的七月半,独具特色,竟然把一个悲切感恩的祭祖节过的那么有声有色和富有内涵。农历七月十二宰牛、十三宴请宾客、十四送祖。那苴的七月半,不类似婚丧嫁娶的规模。一般就是有3-5桌人,但那些人都是至亲至友,都是些户主和户主儿子的铁杆哥们或铁杆姐妹,这些人之间已经不在乎利益关系了,亲密到该夸就夸,该骂就骂,该打就打的地步,之间的情谊没有参假的水分。节日3天,至亲至友轮流坐庄,哪家都要热闹一番。那苴彝族人的解释是,“七月半”是祖宗回家探亲的日子,我们要让先辈看到我们有吃有穿,看到我们高朋满座,看到我们其乐融融,这样他们在天之灵才不会牵挂我们,因为老人希望看到我们快乐和幸福的样子,哭鼻子抹眼泪的老人回来会心寒的。这两年现实得很,没必要假装给老人看。我粗略估计一下 ,老家一个家庭的七月半开销至少是2000元以上。Sp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5.jpgSp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苴彝族的“七月半”,是一个彰显实力,隐现人脉关系的重要节日和重要平台,杀鸡宰牛,满桌美味佳肴,能拿出来的招牌菜琳琅满目的统统到位。客主相聚一堂,大声说话,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开怀笑谈,回顾着一些充满正能量的朝夕往事,展现着一些比较具有可操作性的未来。席间,该来的一定来,不论路途有多遥远。不该来的一定不来,哪怕是近在咫尺。这一节日,是度量衡一个家庭社会关系的重要标尺,现实哲学是那么的浪漫和那么残酷。要想在家乡的七月半不丢人,好几方面的工作都需做的相当扎实。Sp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6.jpgSp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苴彝族人,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民族性,他们拼命的苦,拼命的吃,拼命的喝,一个500余户的彝族村落,村容村貌和村民幸福指数远超其他村寨。在那苴村,你有三几百万块钱,千万不要盲目的嘚瑟和自信,自己为自己贴上有钱人或成功人士的标签,最科学的做法是低调点,因为还有其他高人在。老家人最值得点赞的优势就是低调,还擅长于哼穷叫苦,貌似是债台高筑的建档立卡户,可人家的存款足以惊掉你的下巴。Sp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7.jpgSp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月半,是一个感恩老人的节日。席间,大家都会交流老人赡养问题,剖析家庭矛盾,共商解决办法。家乡人一直崇尚厚养薄葬,老人活着时要孝敬和关爱老人。懂孝道,守孝礼,知孝义,履孝责。如果老人活着时,不孝不敬,老人死时哭的天昏地暗,没意思,你是什么型号的人物,傍边人比你更清楚,不要装了。一个充满敬祖意识和感恩意识的七月半,就可以把一个人的“三观”用工笔手法的形式勾勒和体现的淋漓尽致。Sp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月十四那天晚,连醉几天的男人醒了,要送祖了。一个个家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虔诚地焚香、烧纸钱、烧祖宗的包、磕头祭送,这些仪式或许能让逝去的亲人感受到来自人间的温暖与关怀。家乡没有河,也没放河灯的传统习俗。但家乡的七月半,还是具有浓厚的敬祖意识和家乡味道,尤其是送祖仪式显得格外的庄重和肃穆。刚失去亲人不就的人会泪流满面,嚎啕大哭。在这一刻,香火纸钱味道弥漫,生者与逝者的界限仿佛变得模糊,爱与思念穿越时空的阻隔,紧紧相连。十四的晚上,重中之重就是是送祖,禁忌走亲访友或走夜路,因为害怕不小心撞上四处游荡的孤魂野鬼。Sp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月半的习俗,不仅仅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祭祀习俗,更是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它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对生死轮回的超然态度以及对亲情的格外珍视。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通过一系列仪式,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与尊重,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这些习俗历经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它们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生者与逝者的心灵桥梁。Sp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作者:管鹏,彝族,云南省丘北县文化和旅游局。
特别声明:本文图片由文章作者搜集提供,其目的为公益宣传民族文化,图片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及版权事宜,请与我们联系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