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论云南彝族医药
我国彝族共有657万人,总人口居全国少数民族第6位,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其中以云南彝族人口居多,达400万,约占彝族总人口的61%(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彝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哲学、音乐、医药、舞蹈、天文、历法、蚕业、农业、绘画艺术等灿烂的文明。其中最突出的是名扬世界的“彝族十月太阳历”,这部优良的历法,是彝族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运用时空知识的巨大成果,它是彝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彝族也因为这部闻名于世的历法而被称为“太阳民族”。彝族医药历史源远流长。据李耕冬、贺廷超编写的《彝族医药史》记载:彝族医药萌芽于原始社会。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彝族先哲就利用土生土长的彝族药内服、外敷治疗疾病。古彝文最早记录的药物疗法是:“毒物咬伤的,麝香拿来敷;蜂子蛰伤的,尔吾拿来敷”,这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阿莫彝药留传下来的疗法。
古代彝医理论,是以清浊二气来阐明生命的生成与活动,以哎哺(阴阳)来说明生命活动变化的物质基础,用五行学说的生克关系来体现人与自然以及人体脏腑之间的关系。《宇宙人文论》云:“万事万物的总跟都是清浊二气,天地由它产生,哎哺且舍由它产生”。这就说明了清浊二气是万物形成的根据,同时也是人体的总纲。《西南彝志》说:“哎哺为根本,清浊气变化,金木水土火,五行产生了”。彝族先辈指出金、木、水、火、土为五行,这五种元素的产生,奠定了万物的物质基础。
在长期的医疗活动中,彝医对一些疾病作了归类,例如:“咪西豪”意为风邪染疾,如抽风,荨麻疹等;“纠豪”意为受寒染疾,如风湿胃肠型感冒,以及肠风下泄之类的病症;“牛泽”意为病从口入,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肠胃炎、泄泻、胃肠、痉挛绞痛等。“庇诺”意为热疾,如感冒发热,各种无名发热等;“咪席期”意为河谷病,即疟疾;“诺别”意为传染病;“布都诺都”意为诸疮、疔、痈、疽、疠等;“豪庇布都”意为瘰疬、肛瘘、肿瘤等;“阿们革毛松”意为妇科诸症。
近25年来,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的彝医学者和医疗科技人员对彝族医药的整理研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其主要成果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翻译和整理古彝文医书中的彝药:如楚雄彝族自治州翻译和整理的《明代彝文医书》,彝药共计231味。昆明关祥祖、方文才教授翻译整理的《医病好药书》,彝药共计370味;《医病书》,彝药共计97味;《献药经》,彝药共计76种;《造药治病书》,彝药共计201味。贵州王荣辉翻译整理的《启谷署》,共有内、妇、儿、外、五官科医药方剂263个,这些彝药和方剂治疗各种疾病都是行之有效的。
二是整理编写彝药专著。如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药检所李耕冬、贺廷超编写的《彝医动物药》、《彝医植物药》。楚雄彝族自治州卫生局、州药检所编写的《彝药志》。玉溪地区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聂鲁、赵永康、马光发、徐金富整理出版的《聂苏诺期》。楚雄州中医院杨本雷主编的《彝族医药荟萃》;玉溪地区王正坤编写的《彝医揽要》等。
三是重视开展对彝药的资源普查工作。二十多年来,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区先后两次开展了大规模的民药医药资源普查工作。以楚雄彝族自治州为例,1978年楚雄州人民政府曾组织了100多人的专业队伍,开展了对楚雄州境内的民族药普查,共发掘彝文医书28本,整理和鉴定彝药标本1013种。1984年至1988年又开展了第二次全州民族药的普查,共查出中草药1381种,其中彝药560种。
四是从彝族医药中开发有价值的新药。如云南生物制药厂生产的灯盏花注射液;盘龙云海药业生产的排毒养颜胶囊;著名彝医张之道研发的彝心康胶囊、绿芨咳喘颗粒;楚雄州中医院研发的养胃解毒胶囊、利胆解毒胶囊、饿求齐胶囊、紫灯胶囊;姚安县人民医院研发的彝止血胶囊、彝止痛胶囊;大姚县金碧药业生产的咽舒欣胶囊;双柏县张运功研发的复方蜂毒擦剂等。
为了进一步推进云南彝族医药的发展和“彝药”品牌的树立,2004年3月在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下,云南省彝医医院和省彝族彝药研究所在楚雄彝族自治州中医院挂牌成立。近三年来,云南省彝医医院和省彝族彝药研究所以发展彝族医药为己任,克难奋进,取得了引人注目的骄人业绩。我们相信,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在广大民族医药研究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云南彝族医药这个“山野妙龄女郎”一定会漂漂亮亮走出彝山、走出云南,引起世人的瞩目和喜爱。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彝家干香椿
- 2 十月太阳历:彝族文化的明珠
- 3 彝族医药史(二)
- 4 彝族医药
- 5 彝族在节日庆典和祭祀中的食俗
- 6 彝族民居建筑
- 7 彝家传统名吃精粹(一)
- 8 彝族土掌房
- 9 彝区各地食俗
- 10 彝家传统名吃精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