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物质文化与自然科学

彝药:根汶诗(夏枯草)

作者:老拨云堂彝医馆 发布时间:2020-02-28 原出处:​老拨云堂彝医馆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编者按:彝药是在彝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有彝族文献记载,用于防病治病和保健强身的药物;或在彝族地区有悠久使用历史,以口碑、图形等方式世代传承而用于防治疾病的药物。我们从各种文献上选取部分彝药作介绍,供爱好者学习。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汉药名:夏枯草。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别名:麦穗夏枯草,夏枯花,铁线夏枯,顶头盘花。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全草。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L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产地: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江苏、河南等省区。生长于海拔1400~2800米的荒地、草地、田埂、山坡、溪旁及路边等潮湿地上。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采集加工:夏季穗棕红时采收全草,除去杂质,晒干备用。或采鲜品入药。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性味归路:味苦、微辣,性寒。归肝、胆路。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功能:清肝阴目,消肿散结,解毒止痛。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医传统应用: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肝区痛:夏枯草30克,水煎服,兑入适量蜂蜜。(《彝医植物药》)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眼翳:夏枯草27克,杨柳虫27克,煎水服或煎水洗。(《聂苏诺期》)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淋巴结核:夏枯草15克,海带、海浮石、昆布、海螵蛸、广木香、桔梗、海藻、赤芍、元参、柴胡、煅牡蛎、象贝母适量,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早晚服1丸。(《启谷署》)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淋巴结肿大:夏枯草30克,水煎服;或用鲜夏枯草捣烂,敷于患处。(《彝医植物药》)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稻田性皮炎:夏枯草18克,臭灵丹18克,白花细辛18克,枸杞菜27克,水煎服。(《老五斗彝医书》)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伤风:夏枯草20克,水煎服。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用法用量:内服15~30克,水煎服,或干品适量泡开水当荼饮。外用鲜品捣烂局部外包。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药理: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实验证明,夏枯草提取物有降压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并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经动物实验表明,夏枯草提取物对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抗炎效应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合成、分泌的加强相关。能使动物胸腺、脾脏明显萎缩、肾上腺明显增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可能是一种抑制剂。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抗菌、抗病毒作用:实验证明,夏枯草提取物对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及人型结核杆菌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黄癣菌、奥杜盎小芽孢黄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还有明显抗艾滋病毒作用。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抗细胞毒作用:夏枯草提取物中对细胞P388,L1210和人体肺肿瘤细胞A-549均具有显著的细胞毒作用。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附:彝族民间在5~6月间采收本品,阴干(不宜暴晒),备用。彝医多用鲜品适量煎水外洗,或坐浴10~15分钟,治疗阴道炎和子宫内膜炎,汉医本草则无此记载,此为彝医用药的独到之处。Hn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所属专题:

彝族传统医药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