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200年前彝文墓碑 藏在贵州深山
专家在深山中查看彝族墓碑
墓碑上的图案 墓碑上的彝文
核心提示:
在六枝、水城及纳雍三县交界处的牛场乡平寨村罗基组境内,藏着一块当地鲜为人知的彝文墓碑。当地从村民到干部,几乎无人知晓它的来龙去脉,其存在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日前,省内相关专家前去探访时发现,墓碑上刻有“罗基”二字,经考证系唐朝时的“南昭国”彝音。
据悉,南诏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彝族建立的带有国家性质的政权,专家称,当地或是南诏国的后裔。
村民反映:三县交界处 有块奇怪碑
58岁的龙尚江,住牛场乡平寨村罗基组。打小起,他就知道村庄后方的山上有一座坟,坟前立着一块奇怪的墓碑。
“碑上的文字弯弯拐拐,当地没人能认识。”龙尚江说,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也不知道坟和碑的来龙去脉。
30多年前,一位苗族干部带着一些外地人,请龙尚江当向导寻找墓碑。后来,每隔数年偶有人前来考察。每一次上山,龙尚江都必须带上镰刀,在荆棘中砍出一条通往墓碑的毛路,还会背上水清洗碑面,让字迹变得清晰。
峡谷深深,崖壁高耸。碑坟所在的箐鸡山,一鸡鸣三县——山上,抬脚跨过一条与之为界的小溪,就进入了水城县化乐镇的村庄;山下,纳雍河已成为碧波荡漾的黔中水利工程库区;山对岸,就是纳雍县百兴镇辖区,直线距离约一公里。
如今,龙尚江已经当了爷爷。从父辈到祖辈,时间跨越了约140年6代人,始终没人了解这块墓碑的“所以然”。
“几年前,我终于听说碑上的文字是彝文,但写了些啥仍然不知道。”龙尚江说,由于时间跨度长,加之附近好几公里范围内几乎没有彝族村民,这让彝文墓碑在村民心中始终是一个谜团。
专家考证:断碑罗基二字 是南昭国彝音
这块沉寂的彝文墓碑,日前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日前,有媒体报道,六枝特区拦龙桥2000多年的彝文摩崖石刻即将沉入水底。见到上述报道,5月4日,有村民“报料”称,在六枝牛场乡罗基山上,还藏着一块无人知晓的彝文墓碑。
5月5日,记者与六盘水师院宣传部副部长龙尚国、六盘水市非遗办主任周友武、六盘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熊定才及乡政府有关人员一行,前往寻访村民描述的彝文墓碑。
当一行人再次找到这块墓碑时,只见墓碑左上角已经断裂,碑身一分为二,碑面铺满落叶。龙尚江已认不出当初坟墓所在的位置,只凭着墓碑后方略为凸起的一个镶嵌着几块石头的土堆,判断那就是坟墓。而这个土堆,已被挖了一个坑,坑内尚留有锄头的印痕。从痕迹判断,被开挖已有些年头。
“原来碑是立在一座坟前的,不知何时碑就倒了、断了,与坟分开了,坟也几乎看不见了。”龙尚江说,不排除土坑是有人故意挖坟留下的。
对此,同行的相关人士表示,从风化程度和墓碑材质推测,墓碑之用石为就地取材,时间约为200年。虽然现在周边村庄彝族村民不多,但很久以前,牛场一带曾是彝族中“贵族”的居住地,所以出现彝文墓碑很正常。
六盘水市少数民族古籍办主任柳远胜表示,彝文墓碑所在地“罗基”二字,就是“南昭国”的彝音。
据考证,南诏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彝族建立的带有国家性质的政权。南诏是中国唐朝时包括现时云南全部、贵州、四川、西藏、越南、缅甸一部分的国家。
墓碑文字:这块彝文墓碑 记述彝族分支
连日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村民心中充满谜团的墓碑,其实早已有记载。
来自贵州师范大学和长江师范学院的3名学者,分别在2004年和2013年发表的著作中,提到过“六枝罗基彝文墓碑”,但除了这几个字,均没有详细的记录。而3名学者,引用出处则来自2003年出版的《贵州省志·文物志》。
5月8日,记者先后走访六盘水市文物局、市志办、古籍办等部门,最终在2007年出版的《六盘水市志·文化志》一书中找到了该碑的记载。
该记载称:碑立于清康熙年间(1662年至1772年),为双人墓,碑高94厘米、宽44厘米、厚17厘米;碑首呈圆弧形,并有藤蔓花草图案围绕;碑文及图案均为浅阴刻,字迹较模糊。
该记载还附了墓碑译文:“彝族,先产生的是白彝族,祖师的子孙是其枝叶。布播勒祖先之墓在阿坡洞的坝子后面,从远处调来的龙脉就葬在龙口,照荫子孙发达长寿添丁。寿终于康熙鼠年,牛年猪月初七男女孝敬祖先立碑。”并特别注明,清康熙年间有5个鼠年和牛年。
而在六枝文物部门的资料中,有了关于碑墓更详细的记载——“土封石圆,呈圆丘形,高1.6米、底径2米;碑上方刻太极图,两边刻圈草纹,文字均为彝文,共6行,满行10—11字,共计65字。记录彝族播勒家支历史,墓主生平及建墓时间。”
另据了解,该块彝文墓碑及坟墓,早在10多年前就已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但当地村民没人知晓,更别说有人知道写的是啥内容了。
“墓碑断了,坟茔消失了,现场也没有文物保护的标志与警示,这实在是遗憾。”作家龙尚国表示,“文物保护的目的,是保护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但该彝文墓碑及其坟墓的保护现状,说明了长期以来没有受到重视甚至是直接忽视了它的存在,这实在是让人心痛的现象。”
对此,六盘水一位彝文学者表示,目前,在文物保护方面,许多地方都面临着缺乏相关专业人才、无人可用的窘境,加上用人体制上存在的一些缺陷,使得文物保护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目前,六枝牛场乡政府已采取措施,加强对这通至少已有246年历史的彝文墓碑的保护,确保其安全。
(记者 高松)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彝族文化的瑰宝彝文
- 2 彝族汉姓来源
- 3 彝族文苑中的奇葩:彝文碑刻
- 4 三官寨及其彝文古籍
- 5 毕摩经书:洞开彝族先民“记忆库”...
- 6 十三代内子孙有称谓
- 7 彝族名词解说之“阿加”
- 8 彝族尔比以及类别
- 9 “克智”:口头论辩
- 10 “勒俄”:史诗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