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服饰文化

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彝族服饰

作者:刘一民 发布时间:2020-01-09 原出处:个旧市文联 点赞+(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个旧市有彝族人口10万余人,有尼苏、仆拉、姆基、三道红等自称或他称组成,分布于全市乡镇区。由于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的差异,其服饰也多种多样,异彩纷呈。下面就个旧常见的彝族服饰作一个简要介绍。
g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jpgg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个旧尼苏支系服饰g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个旧尼苏支系约70000余人,占个旧彝族人口70%,但虽然同属一支,服饰却差异很大,目前保留完整和常见的服饰主要有三种:g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2.jpgg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种是“三道红”。着这一服饰的尼苏人主要居住在个旧市的贾沙陡岩、水塘地区,约有5000余人。服饰由头饰、上衣、衣褂、胸花、大档裤组成。该服饰以黑、红、绿为主,全身服饰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图腾突出,花纹精细、鲜艳协调,是全省乃至全国少有的彝族服饰之一。特别是背肩短褂衣,用1.2米的青於卡基布做成,沿四周用七道彩色镶成圆花图,图纹一般为波浪状,如同水中荷花。短褂前胸用24对白、蓝两色做成纽扣,对称镶嵌。左边还有24颗银泡或纽扣或银币镶嵌,银扣为阳、布纽为阴。衣角四周用丝线刺绣山水图案,用七色丝线匝成三道红色盘髻和用数百颗白色电光片串连,镶饰于衣服边缘,穿起来鲜艳耀眼,美观秀丽。g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3.jpgg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种是“全身红”。着这一服饰的尼苏人主要居住在我市的保和乡下半山地区,约有8000余人,服饰由头饰、上衣、衣褂、围腰、腰带、裤子组成。该地区服饰由古至今都以自种原料、自纺、自制为主,是传统的自制土布服饰。该服饰以红、黑色为基调,部分上红下黑,全身上下刺民族特色图腾图案和崇拜花纹,是彝族的古老服饰之一。g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4.jpgg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种是“大包头,花围腰”。着这一服饰的彝族尼苏人主要分布在我市卡房镇、保和乡、锡城镇、大屯镇、贾沙乡等乡镇,约6万余人,其服饰主要以头饰、上衣、衣褂、围腰、耳环、裤子、挎包组成。该服饰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进化从简,现保持古代妆饰的只有头饰、围腰和衣褂,其余主要特点在围腰,图案刺有本民族所喜爱的景物、房屋、山河、花朵等,表现出彝家人民想往山川秀丽之所,幸福美满之道。g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5.jpgg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个旧仆拉支系服饰g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个旧彝族当中的仆拉支系,主要居住在我市的蔓耗镇阿竜古一带,约2000余人。服饰由头饰、上长衣、短衣褂、围腰、腰带、裤子组成,该服饰属自纺、自制的传统土布服饰,多以黄、黑为祥,花案为鲜,妆饰为美,服饰上有本民族特色的图腾崇拜的图案,各种花纹繁多,以鲜艳、和谐,象征本民族勤劳智慧精神,是彝族古老的服饰之一。特别是其腰带独具特色,此腰带是用一块长约3米自纺土布做成,腰带属空心,可装15千克米或储藏钱物,前窄后宽,尾部成三角形,三角尾部绣有8道花纹,并用数千颗银泡装订梅花图案和波浪图案,表示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想往,也是男女相爱互赠的最好信物。g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6.jpgg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个旧姆基支系服饰g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姆基支系的服饰基本相似于蒙自地区的彝族服饰,相比于尼苏和仆拉的服饰较为简单,主要由包头、围巾、围腰、白上衣、蓝裤子构成,呈现出上白下蓝的基调,是姆基族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及节庆日中的着妆服饰。g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简介:刘一民,个旧市政协退休干部,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从事摄影十余年,多次在省州市各级赛事获奖,并参展。间或也写有小作发表于省州市报刋。对农村及民族民间文化尤为关注。g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来源于“个旧市文联”   作者:刘一民gR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