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音乐舞蹈

赫章《彝族铃铛舞》:韭菜坪下的生命礼赞

作者:唐方立 发布时间:2015-10-23 原出处:新华网贵州频道 点赞+(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彝族铃铛舞(章迅 摄)
 
  新华网贵州频道10月15日电 彝族,是我国大西南的世居民族,是我国具有悠久文明的民族之一。彝族具有独特的文化体系,经历了天火、地水、人文三个重要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发展成为今天的彝族文明。
 
  贵州赫章是我国大西南彝族古代发展中的中央皇国腹地,被赞誉为夜郎青铜文化殷墟的可乐曾是它的都城,之后曾先后是夜郎和俄索部的治所。彝族及其古代先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发和建设了赫章。滇、夜郎、巴、蜀、黑、白六大侯国,皆为彝族古代先民第三十一世君主笃米所分封。六大侯国又自封有诸多君长列国。因此,彝族先民经历着频繁的战争。彝族先民在护送阵亡将士时,为了抒发悲痛之情,在途中跳一种战状舞。然后,这种战状舞演变为祭祀告别的舞蹈。
 
  这就是今天的赫章彝族铃铛舞。
 
  赫章彝族铃铛舞,俗称跳脚,彝语称作“恳合贝”,意为灵体告别之舞。这是彝族人民在祭祀场中演跳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此舞在赫章保留着完好形态,特别是珠市乡为典型。
 
  赫章彝族铃铛舞具有连歌载舞的显著特色,舞蹈者先歌后舞,歌舞相间。此舞无音乐伴奏,仅以鼓点及舞者摇响手中的铜铃声来统一动作,唢呐只作间隙的吹奏。通过祭祀活动,跳恳合贝,唱祭祀礼仪之歌,以尽子孙之孝,祭奠逝者,安慰生者。
 
  赫章彝族铃铛舞所表现的内容,是彝族人民传统的生产生活场景,经过艺术化处理,内容健康,风格朴实。由于彝族有婚嫁、丧葬皆歌舞的习俗,铃铛舞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因而得以世代相传,并保存着完好的原生状态。
 
  原始彝族铃铛舞仅限男性演跳,现在由于观念更新,女子也加入其中,而且场景不限,节日、喜庆、农闲时都可以演跳。
 
  赫章彝族铃铛舞蕴含着厚重的彝族文化,既具有独特的舞蹈艺术价值,又具有历史、伦理、哲学等多方面的认识价值。铃铛舞作为彝族人民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它能起到振奋民族精神、提升心灵境界的积极作用,值得传承和发展。
 
  赫章彝族铃铛舞,舞者以腰部为轴心,腰腹前后左右来回旋动,双手左右上下转腕摇铃挥舞彩绸,时而抬首后仰,时而弓步前倾,时而下蹲,时而靠地翻滚,一走一停,缓急有序。男子刚健豪放,女子柔媚舒缓。男女精妙的组合,使原始粗犷的恳合贝更加绚丽多姿。
 
  赫章彝族铃铛舞以珠市乡彝族村寨保存最为完好,他们居住在贵州屋脊韭菜坪山麓。这里海拔二千九百多米,山峦起伏,流传着许多古老的神话传说。韭菜坪下,有千亩石林、万亩草场,景色壮观。石林四周,散布着一些彝族村寨。由于这里山势高峻,历史上长期交通闭塞,因此彝族传统文化得以在这里被活化石般保存下来。珠市乡的彝族同胞,以千亩石林、万亩草场为舞台,幕天席地,演绎着古老的铃铛舞,完全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2005年,赫章彝族铃铛舞喜获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随后,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赫章彝族铃铛舞——韭菜坪下的生命礼赞,在今天,正以其独特的彝族传统文化魅力,焕发出振奋人心的强大生命力。(唐方立)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