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音乐舞蹈

彝族口弦——渐远的天籁乐器

作者:俄木尔坡 发布时间:2014-07-05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彝族口弦,彝语叫“红火”,是一种彝族特有的民间乐器。旧时,相互爱慕的彝族青年男女对弹口弦传情,以口弦相赠为定情信物。
 
 
   隐约还记得,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外婆的上衣挂着两根有简单修饰的小竹筒,两根小竹筒里面均有两片铜片,每当暮色降临时分,外婆总是靠坐在老屋的墙脚,从两根小竹筒里拉出那两片口弦,轻轻的拨动起铜片,一时间,低沉,深厚,简单而让人听了忧伤的旋律,使整个夜空变得更加的宁静,致远,弹着弹着,外婆的眼神慢慢变得有些呆滞,有时眼角也会开始变得湿润起来。
 
  外婆去世后,这两付口弦便挂在妈妈不常穿的彝族服饰上,妈妈也会偶尔用外婆用过的口弦弹起外婆弹奏的旋律,弹着弹着,妈妈也开始沉思起了命运多舛的外婆和自己的过去……
 
  彝族谚语道:“口弦是治疗思念母亲的良药,笛子是医治怀念父亲的良方。”无论男女老少,听起口弦美妙的音律,她会把人们的思绪带向久远的时空,令人如丝如雨,如梦如烟,如诗如画。
 
  而今,这样一个能弹奏出如此天籁之音的乐器——彝族口弦,在彝家山寨里,会弹奏的人越来越少,会制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千里难寻口弦传承人
 
  几经探寻,终于打听到,美姑县拉木阿觉乡美女峰下有一个口弦村——拉达村,据说,20年前,美女锋下的村民每家每户、男女老少都会“叮叮当当”打造口弦,并且每个人都多少会弹奏多首传统口弦乐曲。记者一行抱着去口弦村看个究竟,于3月初驱车前往了口弦村。
 
  从美姑县城沿着美姑河而下,一个半小时后我们来到了拉木阿觉乡,在乡政府工作人员的带路下,我们来到了拉达村。
 
  拉达村村庄错乱有致,居民大多居住着土墙房,零星有几户砖瓦房参差其间,房前屋后果树成林,整个村庄依偎在美姑峰断层山脚下,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彝族传统民居村落。
 
  在村口,记者一行遇到了好几个人,问起他们有没有在制作口弦时,他们都说以前会做,现地不再做了。当问起他们为什么现地不作了时,村民们很快说出了答案,他们说打出来的口弦没人买,现在的中青年更多的选择了外出务工。
 
  同行的乡政府工作人员介绍,拉达村有4个村民小组120户560人,十几年前,打造口弦是村里一项特产,是村民们的的一个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全村几乎每个10岁以上的男孩就学会了制作口弦,如今,因为会弹口弦的人少了,就很少有人买口弦了,所以没有人愿意制作口弦了。
 
  在村里打转了近一个小时,问了十多个村民都说自己现在已经不再制作口弦了。在乡干部的联系下,找到了拉达村的村委会主任的的石初。
 
  现年46岁的的石初,是拉达村的连续四届村委会主任。他向我记者一行介绍说,十五年前,他自己也是一名口弦制作人,他说当时,一天可以制作10-15付口弦,按一付口弦1元-1.5元的价出售,一天可以收入15-20元的收入,一个月下来就是500-600元的收入,对当时来说,还算是一个不错的收入,所以全村都出现了制作口弦的积极性,一般女性负责劳动,男性在家里制作口弦挣钱的“女耕男打”的现象。说起现在自己是否还会制作口弦时,村主任说做是会做的,只是好久没做了手生了,不太灵活了,而且所有工具也都散落了,都不知道丢哪里去了。
 
 
  村里唯一的口弦制作人
 
  石初主任告诉我们,目前村里唯一常年坚持制作口弦的就只有他的一个堂兄了。石初拿出电话给他的堂兄打了个电话,走了十几分钟的路后,我们来到了石初的堂兄的的阿哈家。
 
  阿哈得知记者一行要来采访,把房屋打扫的干干净净的,自己还穿上了一身的民族盛装,还准备好了所有的口弦制作工具。
 
  见到记者一行前来,阿哈跑到门口迎接,很客气地向我们问好并向我们一一握了手,到家后,阿哈给我们满上了平日里很少舍得喝的好酒。
 
             的的阿哈用于制作口弦的所有工具和材料
 
  阿哈一边介绍口弦制作工具和制作程序,一边现场制作起了口弦。
 
  的的阿哈今年45岁了,生有二子二女,一家6口人居住在一间80平方左右的土坯房里,家里一般日常劳动都由老婆和孩子们来完成,因为口弦销路不好,自己平时也经常丢下制作口弦的工作,去田地里干活。
 
              口弦制作传承人的的阿哈一家人
 
  阿哈从7岁左右时就跟父学艺制作口弦,一开始是看过程,帮忙父亲整理一些工具,做一些简况的最后抛光什么的,到了10岁时,阿哈就完成了个人独立完成的第一付口弦。
 
            阿哈和父亲的的单莫在交流口弦制作经验 
 
  阿哈的父亲的的单莫今年70岁了,谈起口弦制作还是很兴奋,但由于眼力不好,如今不能再制作口弦了。
 
  阿哈从10岁开始独自制作口弦到今年45岁,35年间,阿哈平均每个月制作400付口弦,到目前总共制作了14000多付口弦。口弦从一开始的0.5元钱一付,到后来的1元、1.5元、2元、5元,再到目前的10元一付,阿哈的口弦卖的最贵的一付也就50元,但在阿哈看来,口弦卖贵了自己心里不好受,好像自己欠了买家什么似的。
 
  阿哈说,打口弦挣的都是辛苦钱,平日里家里买油盐、衣物、农具农资和家具大都靠阿哈出售口弦换取。
 
  2012年12月,的的阿哈受邀参加了首届中国美姑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的的阿哈很高兴代表全乡把拉达村的口弦文化传播了出去。
 
  目前,的的阿哈已加入了美姑民间艺术团,平日里除了制作口弦外,经常跟随民间艺术团到处去表演口弦演奏。2013年11月,彝族年刚刚过完,的的阿哈和美姑民间艺术团受邀,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向车内外观众进行了自己制作的口弦演奏,因为彝族口弦的音色美妙而独特,加之阿哈熟练的弹奏技巧,深受中外观众欢迎,阿哈一进大剧院就是三个月,在这里,阿哈结识了很多中外民间音乐爱好者,同时也拿到了每个月5000元的高薪,因此,的的阿哈对口弦传承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
 
 
  枯燥的制作程序
 
  一付口弦从收集材料到抛光成型,制作过程是一个很枯燥的。
 
  现在制作和会弹奏竹口弦的人寥寥可数,的的阿哈制作的口弦以黄铜口弦为主。
 
                熔炼铜丝来做铜板或铜片
 
  黄筒口弦的制作流程中第一要收集材料,材料包括废旧铜片、铜丝和锌片,阿哈说以前没有现成的黄铜,材料都是用现成的口弦换来废旧铜丝、铜线、铜片和电池皮(锌片)来熔铸而成,一般铜锌占有比例为八二(即铜占80%,锌占20%的比例),这个比例的熔铸出来的黄铜板硬度和韧性适中,制作出来口弦音色会更好。
 
                    加热原材料
 
  熔铸好了黄铜后就可以开始制作口弦了。制作口弦的工具和工序都比较简单,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几乎不需要火炉,只需一块小枕墩,小铁锤和一些尖锥、小刀片、自制固定量板和剪刀、抛光砂等工具,通过锯或切、敲、打、剪、钩、刻、刮、画和抛光就可以完成,但在打造过程中发出的声音特别刺耳,听久了使人有些烦躁。
 
            成型后如需打薄的话只能用刀片进行刮削
 
  阿哈熟练地从熔铸好的黄铜板上切下一小片后,放在小枕墩上,左手拿住黄铜片的一端,右手轮起小铁锤,轻轻敲打几分钟中,铜片被打成了适度的厚薄,阿哈拿起剪刀箭出了口弦的形状,再把铜片进行打平后把口弦柄圈好,放在自制固定量板上进行勾画出了口弦的音舌,勾画音舌很关键,音舌的大小、长短、厚薄将直接影响到口弦音色的高低、深浅和泛音。
 
               勾出音舌后通过试音来调整音色
 
  当勾画出音舌后,为了不让簧片变形,一般不能再进行敲打,如果要调整音色高低,只能用刀片来刮削,或者用砂布来打磨控制簧片的厚薄。
 
  十五分钟左右时,阿哈的一片口弦已经成型,因为一付口弦一般都是由三片簧片组成,而且这三个簧版分别由高、中、低三个音组成,所以定音也很关键,阿哈在刮削簧片的厚度同时,不时地把簧片放在口唇间进行试音。
 
  的的阿哈说,如果专心下来制作口弦,他一天能制作10-15付,制作口弦大多以两弦和三弦为主,单片的和四五弦和竹制的一般只接受订制。
 
 
  独具一格的彝族口弦
 
  通过百度知道,介绍口弦的文章还是不少,原来口弦不只是凉山彝族独有的乐器,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口弦。通过对比记者发现,凉山彝族口弦与其他民族的口弦,无论是制作工序,形成,弹奏,单色还是外观,凉山彝族的口弦独具一格,与众不同。
 
        从左至右分别是的的阿哈制作的一弦、两弦、三弦和四弦口弦
 
  记者在美姑县民间口弦制作和弹奏传承人的的阿哈处了解到,凉山彝族口弦由最少一片到最多五片薄簧片组成,有竹片和铜片两种,簧片长约5-8厘米的,其中单片和两片的相对更长更宽一些,三片以上就会相对短小一些。弹奏时,竹制的和单片的音色更低沉、厚重一些,听起来特别宁静、致远,时常会使人从心底荡漾起一股浓浓的乡愁感或忧伤感,铜制的和多片的音色相对清脆、圆润、秀丽,听起来会使人欢快、悦动起来。
 
             单弦(一弦)的口弦相对比多弦的宽大一些
 
  的的阿哈会10多首彝族民间传统口弦演奏,同时也会用口弦演奏一些现代流行乐和革命歌曲,弹奏口弦一般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夹住弦柄(底部),多片弦则使其打开呈扇形,将簧舌部分置于两唇间,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来回拨动口弦头端,引起簧片中间的簧舌振动,再利用口腔共鸣,加之用口唇呼吸来变化音色和泛音。
 
  由于口弦难学,现代彝族青年男女很少有学弹口弦的了。而且,把口弦佩戴在衣襟上作为装饰的习俗也少有可见了,乡村偏壤,大街小巷,难觅凉山彝族口弦踪影。无疑,凉山彝族口弦这一彝族民间乐器的瑰宝,正在悄然离我们渐渐远去。
 
  
            弹头口弦
 
               弹头口弦
 
  
            弹头口弦
 
 
                     弹头口弦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