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的“阿细跳月”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在蒙河铁路开工仪式上,在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在93年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在历届昆明旅游节上,在大型运动会上,……在喜气洋洋的会场,在张灯结彩的庆典仪式上,“阿细跳月”以其欢快的节奏、恢宏的气势、热烈的场面而成为会场、仪式中当仁不让的助兴剂,观众无不为之欣喜,无不为之欢呼,无不为之振奋。
“阿细跳月”是云南省弥勒地区彝族支系阿细人原创的音乐和舞蹈,据考证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其走出彝族阿细人地区并被外人所熟悉是上世纪四十年代。1945年2月,西南联大费孝通、闻一多等老师带领学生到现弥勒县可邑村、凤凰村采风时,与当地村民举行“跳乐”的娱乐过程中意外发现了这种音乐及舞蹈。闻一多当时很激动,当即要求组织一场节目到昆明演出。经过一年的准备,次年在昆明国民党党部礼堂得以成功演出。据记载,当时演出效果非常好,戏票难求,报纸连篇报道,成为当时昆明街头巷尾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演出结束后,闻一多根据人们常爱在月光下跳起这一个舞蹈的特点,就建议将原名“阿细跳乐”更名为“阿细跳月”,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了如今通用的名词。
解放以后,弥勒“阿细跳月”获得了新生,走出了云岭大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1950年10月,“阿细跳月”演出队在中南海演出,毛泽东主席看了说:“你们的民族歌舞跳得很好!”周恩来总理看了情不自禁地跟着跳起来。接着,这支演出队伍开赴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前线慰问,得到金日成将军的接见。1954年10月,在波兰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会上,“阿细跳月”获得金奖载誉而归。改革开放以后,“阿细跳月”频频走出国门,先后到美国、日本、英国、瑞士、奥地利及东南亚国家和香港地区等地演出,逐渐被世界所认知和接受。以“阿细跳月”原生态音乐为基础改编的交响音乐,曾在美国乐坛被列为世界最受欢迎的十大乐曲之一,成为当时白宫“午休”时常常播放的音乐。新千年第一个春天,在“全世界迎新春音乐会”上,“阿细跳月”交响乐以欢快、悠扬的旋律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奏响了音乐会的开篇曲。
在蒙河铁路开工仪式上,在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在93年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在历届昆明旅游节上,在大型运动会上,……在喜气洋洋的会场,在张灯结彩的庆典仪式上,“阿细跳月”以其欢快的节奏、恢宏的气势、热烈的场面而成为会场、仪式中当仁不让的助兴剂,观众无不为之欣喜,无不为之欢呼,无不为之振奋。
树木为何得以枝繁叶茂?因为它的根深深地扎在土壤里,“阿细跳月”之所以能够一次次地登上“大雅之堂”并享誉海内外,是因为她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阿细跳月”的故乡——弥勒县,无论是繁华的市区里,还是在偏僻的山村,有许多人深爱着她,期盼着她,演绎着她。“人生不跳乐,白来世上走”;“三天不跳乐,脚底板发痒”是人们对她的痴情与挚爱的写照。在美轮美奂的庆来公园里,在依山傍水的湖泉公园边,在山青水秀的阿欲布山上,君不见竹笛是那么清脆,大三弦是那么雄浑,跳月的舞步是那么铿锵有力,姑娘小伙的欢呼是那么欢快而热烈。
朋友,假如你到弥勒,品尝完弥勒的美食,享受过弥勒温泉之余,何不去感受一番“阿细跳月“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欢快、奔放与豪迈呢?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朴喇鼓舞
- 2 玉溪彝剧简介
- 3 彝族月琴
- 4 神秘的哀牢山彝族三笙
- 5 鹤庆吹吹腔
- 6 彝族传统民间乐器 之一 “ 克西菊...
- 7 左脚舞
- 8 彝族四弦弹唱
- 9 情趣盎然的烟盒舞
- 10 彝族妇女(花腰)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