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音乐舞蹈

罗婺情歌——马缨花绽放的情歌

作者:李绍德 发布时间:2017-04-27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罗婺情歌,口口相传。它就像彝家山寨盛开的马缨花,姹紫嫣红,分外艳丽,他更像一部长诗,记录着罗婺故地的时代变迁,抒发着各个时代人们的内心情感,倾诉着人们各个时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和爱憎。

  一头扎进如诗如画般的武定罗婺怀抱里,那醉人的罗婺情歌从悠悠的白云间飘来了,从翠绿的松涛林海里乘着山风走来了,是淳朴的彝人情歌从罗婺大地深处响起:“年年三月马樱红,马樱花开满山箐,罗婺马樱红似火,我们这里花世界,花山花树花成海,阿哥阿妹来相会,哥是树呀妹是花。”唱着祖辈们传唱的情歌,是彝家儿女们的神圣使命,唱着这支永远不落的情歌,是罗婺彝家儿女的骄傲,所以带着汗水和智慧味儿的情歌,是罗婺大地上一幅永不更改的浓浓乡音乡情,是罗婺彝家儿女们世代传唱的一支主题歌谣。那声音时高时低,飘渺、悠扬、单调,时有嘶哑,如叹息,如吟唱,如诉说,听着这样美妙的情歌韵律,让人陶醉。

  武定曾经是盛唐时期西南三十七部之首的罗婺故郡,“凤氏土司”300余年的统治为武定留下了厚重而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素有“舞的故乡,歌的海洋”之美名。在这样的地方居住,无论从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无比的惬意和舒适。罗婺故地——武定县城就坐落于有“中国八小佛教名山”、“西南第一山”之美誉的狮子山畔,有着闻名遐迩的秀美景色,曾被徐霞客、孙髯翁等很多文人墨客赞扬吟诵。南来北往的马帮不仅给这里驮来了商业的繁荣,也给这里捎来了夜深人静时思亲的吟唱,于是用歌声释放赶马人的怀乡之情,用歌舞驱散漂流他乡的孤独,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也引起了常常经受着生离死别心痛的当地人的共鸣。从那时起,这里的人们便慢慢养成了用歌声倾诉喜怒哀乐的性格。

  “一送小郎箱子边,箱子底下两吊钱,钱文装在郎身上,拈花惹草你莫干”《送郎调》细腻地描绘出了赶马哥上路时小两口辞别的动人情景,淋漓尽致地唱出了情侣惜别的依恋之情。流传至今的罗婺《赶马调》,民间流传着五、六个版本的唱法,没有人说得清它起源何时,但一听到这歌声,就知道那是从千里迢迢的驿道上传来的山歌小调。脍炙人口的《送妹调》、《放羊调》、《赌钱郎》、《祝英台与梁山伯十二月》、《十二属歌》、《十二种花开》等山歌小调,旋律优美、委婉缠绵。一旦歌声悠然地飘起来,赶马人的生活,赶马人离别亲人的情形,被古道分离了的亲情,仿佛就会活生生地再现出来。

  一首歌是一个故事。听曲山歌小调,就是听一个完整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旋律,表现着激扬、高亢、平静的心情,描绘出一个个时刻、一个个季节的真实的情景。

  “一更阳雀叫啾啾,妹在房中巧梳妆”唱到“三更阳雀叫兮兮,妹在房中巧穿衣……”铺展开的是女子等待男方来订亲的难耐心情;唱到四更、五更“前穿五龙征北斗……双双媒人过礼来”,听完这曲《阳雀调》,一个磨磨蹭蹭梳头、戴花、穿衣,满怀期盼的姑娘,熬过一阵难耐的时光,便喜形于色地站在了你的面前。

  《放羊调》从正月放羊唱到腊月放羊,《采茶调》唱的是正月采茶到腊月,《大采花》唱出了正月到腊月媳妇回娘家采花戴头上的情形,《鲁班调》从一月唱到十二月,唱的是一间房子如何盖了起来。许多山歌小调,唱“一”必然唱到“十”,有“一送”就有“十送”;从“一更”起唱,就要唱到“五更”。

  “抬头明月光,低头思故乡。”罗婺“望月思情,以月寄情”的山歌小调比比皆是。“一更里,月出头,情郎不来妹焦愁,不脱花鞋连着睡,小手弯弯做枕头……”这首《贪花闹更》从月亮出山唱到月儿落西,唱出了“露水夫妻不长久”的黑色幽默;下面这支歌情调完全不同,歌声中,皎洁的月光里蕴涵着的是心心相印的纯朴之情。

  男:
  小小弦子龙头弯
  三颗弦线两头拴
  有心弹个成双对
  无心唱调打老腔

  女:
  嗓子不好打老腔
  鸡蛋无盐打淡汤
  只要郎心合妹意
  无盐蛋汤也会香

  男:
  小小三弦一块长
  高山下坎砍下来
  三弦本是木瓜树
  酸呢弹出甜呢来

  女:
  三弦没得月琴脆
  妹嘴没得哥嘴甜
  解放那年亲个嘴
  直到如今还在甜
  小小三弦两尺三 
  弹起弦子想心肝 
  想你想得肝肠断 
  望妹望得眼发酸 

  男:
  郎弹弦子手不酸 
  妹唱小调口不干 
  唱到鸡叫不觉累 
  唱到日出不觉亮 

  罗婺从遥远的古代中走来,经历了古驿站带来的喧嚣、兵家长期征战以及明代以后的屯兵、开疆移民活动。在深邃的历史隧道中滞留了人民的丰富情感,也沉淀着罗婺数不清的山歌小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文化部门和很多民间文化音乐人士曾经进行很多次的收集记录,现存的印刷集册中,人们能看到的就有1000余首山歌、400多首花灯小调。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休闲文化。山歌小调进入了罗婺民间文化观光旅游的视线。收集罗婺山歌的原始形态,让山歌小调艺术惠及群众文化生活,催醒罗婺的旅游业已经为今人所认识。罗婺土司遗址、传承近300年的“六有六”、唱山歌对小调的民俗,不但吸引着人们了解民族历史文化的眼球,并且丰富着群众的精神食粮,也为旅游团队送上了大饱眼福、耳福的民俗文化大餐。

  在神奇美丽的罗婺故土——武定这片大地上,彝族最多,分布甚广,支系繁杂,因而彝族民间情歌流传较广,内容丰富,意味深长,男女彝族青年,包括傈僳族青年都能用彝族情歌男女相对。有的在歌场上唱成终身伴侣,有的虽不能成为连理枝,但难舍难分。这种情歌一般只在山上唱,有的称为山调,家里是不能唱的,他的内容主要是谈情说爱,交流感情。

  彝族情歌是彝族青年男女所唱的,以爱情为题材的民间歌谣,主要表现彝族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抒发他们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感情,反映他们衡量爱情的标准,有的反映了他们对外人干涉婚姻的抗争精神等等。

  唱情歌是彝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过去的彝族地区,有些还设有谈情说爱的歌场,绝大多数是在野外约定某个地点,到时青年男女汇聚在一起,点燃一堆篝火,喝些水酒,吃些食品,后以歌传情,互相表达爱慕之情或互吐衷情。由于唱情歌是旧时彝族青年男女社交所必备的知识和才能,因此不会唱情歌也就算不上彝族青年男女在社交场所的合格成员。事实上很多民间彝族歌手是从唱情歌中练出歌唱才能的。

  对歌中所唱的歌词大多只有三句话,也可以称为“三句诗”歌词。所谓“三句诗”就是用三句话组合为一首歌词,如:

  “一回生来二回熟,前次见面不相识,这次见面心相应”,

  “一棵树有一石陪,一棵草有一滴露,只是我呀没有伴”等等。

  在“三句诗”中可以同时采用赋、比、兴以及对仗排偶等手法,只要相谐一致,遵守传统格律就可以了。“三句诗”一般第一句为物,第二句为身,第三句凸现主题,但三句之间需互相映衬。“三句诗”加起来仅一二十个字,但既可以以古喻今,以物喻人、喻事,也可以事喻人。由于“三句诗”主要流传于民间,在格律和韵律上近代多不墨守古韵,只要音调和谐,琅琅上口,言有尽而意未尽即是好诗。“三句诗”在彝族诗歌中自成一体,以五言、七言体居多,亦有九言体或少量多言体。凡是在山上唱的情歌,无论是腔调和歌词都一律不能在家里面和婚丧嫁娶等大庭广众和长辈及家人面前唱,否则就会被视为伤风败俗,唱者也会被指责为不懂礼貌,没有伦理道德。在家中唱的“三句诗”歌词,主要用于结婚、搬新居等喜庆节日互相祝福,歌颂美好生活,也有一些反映彝族历史文化,社会生活以及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的,也有一些是鞭挞假恶丑,歌颂真善美的,人们听后可以从中获得启迪和智慧,增长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为建立幸福和谐的家庭、社会努力。

  过去男女青年一到十八九岁就相互约定到山上唱调子,在密林深处、或是石房里,烧起大火,折些树枝垫坐,男女各坐一方,就开始对唱,小一点的、不会唱歌的就去检柴,凑火。一般来说是男方先唱:

    彝语     汉语86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男:我坦常来高期,我来到这里一场,
  我坦主潮赛老,我要唱一个调子,
  我坦主马潮弄,我不唱一个调子,
  我马缩缩都作。人家说我不高兴。

  女:摸维抄松赛秋来马扎远方的老表想不到这么亲热
  摸维抄松赛秋来扎弄,早知道远方的老表这样亲热
  康更抄松马东尼董刀。村子里的老表我不想也可以

  男:交夺吐的哦只要星星亮
  农马夺探除月不出也可
  抄坦么真心表妹若真心
  气马核尼夺不娶妻也罢

  女:农博按么烂农博,这个月亮亮汪汪,
  比歹夺来烂走私,专门出来照咱们,
  农博按么烂踩补。月亮差了青春债。

  男:那包尼机我海机,敢跟你坐我敢说,
  那弄静秋抄马抄,您只想夫来不想郎,
  我弄抄多亚来找。您的心中挂别人。

  女:席本错期道己海,树棚底下说实话,
  我那嘭来母我勺,我反悔来遭雷打,
  那我嘭来错那捞。您反悔来着火烧。

  男:那我秋来可赛秋,您想我来怎么想,
  我那秋来海那纠,我想您来跟你讲,
  约八透多夺来难。放下碗筷出来瞧。

  女:那我秋来可赛秋,您想我来怎么想,
  我那秋来海那纠,我想您来跟你讲,
  恩己都落么那秋。骨化成髓般想你

  男:烟秋烟秋脚朝秋,抽烟抽烟顺路抽,
  抄纠抄纠脚朝恩,想妹想妹朝路哭,
  哪偷期微里马夺。眼泪绊脚无法走。

  女:以号以号脚朝号,放水放水朝路走,
  抄纠抄纠脚朝恩,想哥想哥朝路哭,
  回回纠空来马夺总是想妹想不够。

  走进罗婺大地上,只要有星星点点地洒落着彝村彝寨的地方,四季的每一天都能分享到情歌的快乐韵律,似乎罗婺彝人青年们,每每钻进茂密的森林里,那脆亮的嗓音痒痒的,那醉人的情歌就会飞流出来,那高高的山头,那翠绿的山坡,那清凉的山泉旁,那绿荫如毯的山箐里……彝家青年们脚步能走到的地方,那优美而醉人的情歌也会一路铺洒,让有情人或陌生人都可以自由地分享快乐。还能听到青年男女们对唱,或隔着溪涧、幽谷、河底,情歌互答,只闻歌声不见人的情景。罗婺乐园里四季飘荡着情歌,勇敢而善良的彝家青年们,把汗水和智慧四季点缀着罗婺乐园,他们每天在罗婺乐园里尽情唱响着情歌,用情歌打动对方的心,他们白天唱,夜晚也唱,他们唱出心中的情,他们唱出心中的爱,在四季春夏秋冬的打歌中,那歌声搭成弯弯的鹊桥,让有情人长守相伴。

  不落的情歌是罗婺大地上一幅诗情画,当阳光在罗婺大地上跳起小步舞的时候,动情的情歌韵律染红了罗婺大地。夕阳西斜时,那美妙的炊烟在 情歌的声音里冉冉升起,云朵和雾霭在情歌声调里缓缓飘荡,使罗婺情歌如仙音,飘飘渺渺,亦真亦幻。这梦中的仙音是拨动彝家青年们心里的片片涟漪,是敲响姑娘房的神箭。那音符是温柔而多情的彝家姑娘拨弄的情感旋律,所以很圆润、飘逸和舒展;那歌声是在勇敢而坚强的彝家伙子酒碗中泡的,所以,很缠绵、酽醇和回味无穷。那不落的罗婺情歌,开在罗婺大地那火红的马樱花树架上,使火红的马樱花更艳香。那情歌在罗婺大地上天天不落、夜夜升起,似仙音样在美丽的罗婺大地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里回荡。

  每当罗婺乐园里的月亮圆又明,悬在神奇美丽的罗婺大地,把罗婺大地照如白昼,在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静夜中,听醉人的罗婺情歌又在翠绿的大山里回荡:“圆圆月亮挂树梢,阿哥阿妹来相会,妹是月亮哥是是树,月亮照树哥心甜,阿哥阿妹情意深……”86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