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中的舞蹈文化构建——以云南彝族“虎神节”为个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统节日是最具活力、内涵丰富的文化类型,以仪式过程和特定的表演构成完整的文化符号,展现各民族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思想情感、宗教信仰等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门类,舞蹈以其直观的动态形象和丰富的表意功能,成为许多民族传统节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仪式、音乐、服饰、道具、场地、人员等因素相呼应,在叙事表情中沟通人神、凝聚群体、以舞达欢。
就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外在形态而言,可将传统节日文化可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层面。精神文化,指传统节日特定的文化内涵与价值;物质文化,指饮食、装饰等传统节日中有形的物质载体;行为文化,指传统节日举行的祭奠、礼仪、艺术、体育、游戏等丰富的活动。舞蹈即属于传统节日中的行为文化层面,以最具动态、最有活力、最富个性的形象成为精神文化的有形载体。流传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的传统节日“虎神节”及其舞蹈表演,可谓舞蹈作为传统节日行为文化的典型个案。舞蹈表演的人物形象、动作、队形、道具、服饰及表演的时间、人数、方位等,鲜明的表达出彝族古老的原始宗教、族源印迹、生活方式、宇宙观与生命观,使“虎神节”成为承载彝族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节日。
一、“虎神节”概况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歌舞艺术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虎神节”也叫“跳老虎笙”,是云南彝族“罗罗”支系享有盛名的传统节日,其主体活动是由人妆扮成虎进行驱邪求福。彝族“罗罗”支系的跳虎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清代乾隆年间的《南安州志》已有记载:“滇中楚雄的彝族支系罗罗每年正月过虎节,村民化装为虎,跳虎舞。”2008年,双柏县“老虎笙”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虎神节”活动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期间,活动分为“接虎神”、“跳虎舞”、“虎驱鬼扫邪”和“送虎神”四个部分。整个活动不但程序严格、组织有序、形式完整,而且角色分工明确、叙事情节清晰。扮演者均是由村中的毕摩(巫师)打卦占卜选出的本村成年男子。老虎队一般由十六人组成,其中有一名“道人”、两名“山神”、两只“猫”和八只“老虎”,其它为击锣或击鼓的伴奏者。
1、接虎神。正月初八凌晨,由毕摩带领全村成年男人在村后祭拜土主庙(山神庙),经过占卜问卦、杀鸡送祭后,选出八名青年男子化装成“老虎”,然后在毕摩带领下回到村中,象征接到了“虎祖”。
2、跳虎舞。虎队在村里选择一块场地开始跳“虎舞”。首先由“道人”拿着约两米长的竹竿,绕场奔跑并不断抖动着竹竿顶端装满火灰的葫芦,向四周群众洒下火灰。这时,有四只“老虎”从东、南、西、北四方路口上跳出,随着鼓师的羊皮鼓声在场中央跳起欢快的“虎舞”。“虎舞”的表演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开门、出山、找伴、找食”等模仿老虎生活的舞蹈;二是“送肥、犁田、平地、撒种、插秧、收割、打谷”等模仿农事的舞蹈;三是“亲脸、擦屁股、老虎抱蛋”等模仿生殖的舞蹈。舞蹈动作简单,纯朴的模拟性表演充满生活气息。
3、虎驱鬼扫邪。正月十五,毕摩带领“老虎”挨家挨户驱鬼扫邪,主人家要拿出腊肉、米、酒或草烟等酬谢物作为礼物交给“猫”。“山神”则骑在匍匐于门口的“老虎”背上摇着铃,念祈福除晦的祷词。当日晚,村里的男女老少们与虎队一起围篝火跳“虎舞”。
4、送虎神。正月十六清晨,毕摩带领“老虎”回到村后的山头,送“虎祖”回归祖居处。毕摩念祈祷词,众人齐叩首送“虎祖”魂,“跳虎节”到此全部结束。
二、“虎神节”舞蹈文化解析
(一)“虎舞”形态的族源意识与生命观
虎是彝族的图腾崇拜对象。彝族著名民间史诗《梅葛》记载:“古代,天地间什么都没有,是神把虎尸解开,以虎的左眼作太阳,右眼作月亮,牙齿作星星,油脂作彩云……五山四岳,人类万民,都是由虎变成的……”。现实生活中,虎图腾在彝族的文化生活中随处可见。彝人的聚居地有许多以虎称谓的山岗、水流和村寨,例如,“哀牢山”意为“大虎山”、楚雄的“罗摩”村意为“母虎”村。彝族人家中供奉虎祖灵、门挂虎头瓢、村寨路口设石虎神、彝族孩子穿戴虎头帽、虎头肚兜和虎头鞋等。这些现象都表明彝族人不仅把虎当作祖先,更因虎的威猛而祈求它保佑本族世代平安健康、五谷丰登。
从“虎神节”的仪式表演、舞蹈角色形象与道具使用上看,均透露出“虎”祖灵崇拜及彝族的生活习俗与生命观。首先,“虎神节”以虎为主角,活动仪式的头尾分别为“接虎神”和“送虎神”,表明了虎“祖”的身份。“虎舞”表演的内容以表现生存繁衍与祈福驱魔为主,兼有宗教意味与世俗生活,表达了彝族对“虎祖灵”的精神依托。其次,虎舞表演初始,由“道人”手持挂着葫芦的竹杖,将葫芦中的火灰洒向群众的仪式,道具“葫芦”同样有着特殊的意义。彝族中流传着“破壶成亲,魂归壶天”的原始宗教习俗。传说在洪荒年代,只剩兄妹二人躲在木桶内得以生存。后来,二人成婚生了一个葫芦胎,兄妹用刀辟开葫芦,葫芦内有人种、五谷种、动物种和植物种,从此万物得生。在彝族的传说中,常常以葫芦作为人生死轮回的起始与终结。“虎舞”表演中对葫芦的使用,寓意着彝族对葫芦的祖灵崇拜。可以说,虎舞形象与葫芦道具共同传递着彝族先民“虎祖创世”与“破壶成亲,魂归壶天”的生命观。
(二)舞蹈的数字方位与哲学观念
“虎神节”在时间、方位、数量上有一个吻合现象——正月初八开始活动;表演时间共为八天;“老虎”的数量为八个;正月十五被称为“八虎拜年”日;“虎舞”是从东、南、西、北四方路口上跳出四只老虎作为开场。“四”与“八”的数字恰恰蕴含着彝族特有的“四方八卦”哲学观。
彝族“四方八卦”中的“四方”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八卦”指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的卦象。“四方八卦”在彝族的思想观念中极为牢固。例如,彝族日占术有一种“拉法”(也叫虎星占法)是以八方纪日。彝族著名的“十月太阳历”也是以四年一润为“八方年”。还有的彝区忌日的排列以八年为一个循环周期等。“四、八”的图案与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普遍。例如,彝族妇女或孩童服饰上纹有四方八虎图,传统图样为外四方套内四方,内四方的每一方内绣有一树二虎,共四树八虎;彝族的台型“向天坟”圆面上刻有八角图案;彝族月琴有的制成八角边形等。“虎神节”在时间、数字和方位上设定的“四”与“八”,可谓是彝族“四方八卦”宇宙观的具体表现,与“虎祖”观共同构成了“虎神节”的文化精髓。
如果说彝族远古先民尚在“巫”中感应神秘的力量,将个体、祖先和图腾合而为一,把自身的生存、繁衍交付于神灵的主宰,那么,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逐渐认知自然,意识到粮食耕、播、收、藏的时令模式与天地结构和节奏的关系。他们因此颖悟了“天人合一”的玄奥,营造出一个秩序井然的世界图景。彝族“虎神节”正是以形象鲜明的舞蹈表演奔逸在这个世界图景上,浓缩了以“虎”为图腾的彝族在原始生活中的智慧,祈愿收获、庆祝丰收。在“虎神节”这一文化空间里,“虎舞”以鲜明的符号意义强化了祈福驱魔与生存繁衍的目的。各民族传统舞蹈也往往在传统节日的文化空间中,方得以历久弥新,传承不衰。(文字直接来源:新华视线,作者:刘丽 云南艺术学院)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朴喇鼓舞
- 2 玉溪彝剧简介
- 3 彝族月琴
- 4 神秘的哀牢山彝族三笙
- 5 鹤庆吹吹腔
- 6 彝族传统民间乐器 之一 “ 克西菊...
- 7 左脚舞
- 8 彝族四弦弹唱
- 9 情趣盎然的烟盒舞
- 10 彝族妇女(花腰)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