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音乐舞蹈

攀枝花仁和非遗:鼓点上的民族文化——羊皮鼓舞

作者:阳佳朋 孔令琪 杨勇 发布时间:2022-07-15 原出处:仁和观察 点赞+(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节奏明快的鼓点、敏捷矫健的舞姿、充满民族特色的服饰……在平地镇白拉古村的阿腊么社,至今还流传着具有原生态的毕摩祭祀舞——羊皮鼓舞。羊皮鼓舞不仅是当地民俗文化的特色体现,更是传承着俚濮彝族人世世代代的历史变迁。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这份民族传承该如何延续?
2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李永忠/摄

东临金沙江,西邻云南省的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居住在这里的彝族属于彝族中的“俚濮”支系,羊皮鼓舞便是由俚濮文化中的祭祀文化演变出来的一种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舞蹈,又称俚濮毕摩仪式舞。2020年7月15日,记者来到平地镇白拉古村阿腊么社,在这里见到了羊皮鼓舞传承人杨兴荣老人和他的学生们。2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2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羊皮鼓点响起的那一刻,只见领头人“毕摩”手执铜铃叮当作响,口中用彝语念念有词,大意为祈求大山、大神、龙王等至高无上的天神,保佑当地百姓生产富足、生活幸福 。其他六位手执羊皮鼓、身披羊皮褂的“巫师”敲打着鼓面,跟随着鼓点节奏蹦跳而来,他们踏着鼓点跳着舞,高声吟唱着歌曲,有的婀娜多姿,有的激情狂放,动作灵活轻巧,转体自如。其中有着斑鸠吃水、苍蝇跳脚、乌鸦跳井等动作,生动地展现出劳作时的情景,把原生态的歌舞表现得淋漓尽致。2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2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的羊皮鼓舞是什么呢,对于我们来说,是祭祀、求雨,更是欢乐、丰收。”杨兴荣老人今年六十五岁,从他6、7岁时便开始看祖辈、父辈跳羊皮鼓舞,深受其感染,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踩着鼓点长大的”。2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2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杨兴荣老人告诉记者,羊皮鼓舞起初是在劳动之余,或是节日,人们便拿起羊皮鼓,由毕摩铃聚在一起,随着鼓点节奏跳起来,祭祀山神、龙王,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久而久之,这种独具风格的舞蹈在这个村庄流传开来,并世代相传。2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梁建伟/摄

长辈日渐衰老,这份传承需要得到延续。于是杨兴荣便义不容辞的担起了这份重责,成年后的他一直注重保护羊皮鼓舞,并带动村里的村民。但随着会羊皮鼓舞的老人不断衰老、故去,年轻男子外出务工居多,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跳起羊皮鼓舞了,村里的年轻人基本都不会。因此,杨兴荣老人还经常前往平地中心校,将他对羊皮鼓舞的热爱散发给这里的孩子们,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将这一份民族瑰宝传承、延续下去。2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王东/摄

平地镇中心学校一直将突出民族特色、培育学生的民族自信作为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学校从05年开始便一直关注着民俗文化,将民俗文化与教育科研融合贯通,将民歌、民舞、民乐与音体美相结合,推出了属于自己的校本课程——俚濮之韵、俚濮之彩、俚濮之趣。2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2017年的暑假,学校组织到白拉古村阿腊么社采风并录制羊皮鼓舞视频,回来后便改编了舞蹈并获得了全区舞蹈比赛第一名,并在次年重新编制歌舞——《火红的彝家寨》,展现了俚濮彝族生动的生活、庆典场面,并荣获全市舞蹈比赛1等奖,送选省级舞蹈比赛2等奖。2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2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羊皮鼓舞是具有我们当民族文化特色的舞蹈形式,我们平地镇中心校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用更多方式将羊皮鼓舞融入学校日常学习中,让羊皮鼓舞走进每个学生、老师的心中。”平地镇中心校的张茂丽老师在非遗文化及民俗特色文化的传承上做了很多工作,她衷心的希望属于自己民族的风采能够得到更加长久、渊远的流传。2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外,学校为了让更多学生能够了解、学习、热爱这项民族传统舞蹈,于今年4月和音协、舞协沟通研发了大课间操版本的羊皮鼓舞,目前已经进入到音乐制作、动作编排阶段,预计将在今年冬季学期开学后便推广至全校师生。2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记者:阳佳朋 孔令琪,通讯员:杨勇)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