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子舞:丘北彝族的精神文化符号
彝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的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人口800多万,云南省是彝族人口最多最为集中的地方,人口400多万,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峨山、宁蒗、石林、文山州丘北、砚山等县较为集中。说起弦子舞影响面最广,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内容最丰富,受众人数最的县市,非文山州的丘北县莫属。丘北的彝族弦子舞,在省内外都具有广泛影响,是丘北县文化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丘北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3°34′~104°45′、北纬23°45′~24°28′。距省会昆明280千米,距文山州府114千米。境内的普者黑,是令人向往的地方,一个融合了自然美景与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胜地普者黑,她的名字在云南的旅游地图上熠熠生辉。它不仅是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湿地公园,还是云南省唯一的旅游循环经济试点和云南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在这里,文化与旅游碰撞出了诗意美景,为弦子舞的传承和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丘北彝族分黒彝、白彝、撒尼、仆拉、阿细等支系,共计8万余人,主要分布在树皮、八道哨、腻脚、舍得、新店、双龙营、天星、官寨、曰者、平寨等乡镇的彝族村寨。丘北有5个彝族乡,弦子舞是丘北各支系彝族民族认同的精神文化符号,这里每年的7月18日至8月18日都要举办规模盘大的彝族花脸节,活动的文化核心就是跳弦子舞,抹花脸。 2009年8月15日,云南文山州丘北县举行的“千人跳弦子,万人抹花脸”活动,场面十分热烈壮观,成功开创了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据史料记载,唐代,丘北为东爨乌蛮地。南诏和宋大理政权时期,丘北属于东三十七部之一的惠摩部。县境内的彝族是境内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彝族各支系,习俗、语言和服饰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跳弦子舞这一文化现象在个彝族支系中都是广泛传承,是彝族群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
弦子舞无明确的史籍记载,据民间口传资料,已有500余年历史。民间有:“彝人不跳弦,白活几十年。” “小小弦子一块柴,爱在心中抱在怀。衣裳磨烂好几件,生死不离这块柴”等生动形象的俚语,描述了彝族群众对弦子舞的钟爱和弦子舞在彝族群众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如今,它不仅仅是彝族民间的舞蹈,同时还得到周边各族群众的喜爱和广泛参与。弦子舞的由来,和彝族人多数居于高寒山区、半山区有关。跳弦子舞即可增加热烈欢腾的气氛,又有御寒作用。通过弦子舞我们能看到彝族远古时代的生活情态,看到反映人们劳动生活的原始古拙却又震撼人心的舞姿。 彝族弦子舞与彝族古代的多神崇拜和动物图腾崇拜有密切关系。
弦子舞是一种由弦子弹奏者引领的群体性歌舞,步伐和动作套路分为180余种,每一种步伐和动作套路都有固定的弦子曲调。基本步法和套路有:一步弦、两步弦、三步弦、两跺脚、慢三步、快三步、小四步、抖抖弦、十字穿花(大穿花、小穿花)、跳乐、勾脚舞、斗脚、拖拖脚、蹲蹲调等。动作多为模仿动物形态,如:青龙摆尾、蜜蜂采花、小鸡掏食、蜻蜓点水、老牛擦痒、跑马弦、狗舂碓、猴子扳包谷、田鸡跳水、癞蛤蟆跳簸箕、老鹰展翅、苍蝇搓脚、喜鹊走路等。舞蹈动律特点是:蹉、跺、跳、踮、耸、颤、拍。队形包括有圆形、直排、横排、内八字、串花等。弦子舞曲以2/4、4/4拍居多,曲调一般短小精悍,节奏整齐,旋律优美,同一动作和套路适于该舞曲的反复弹奏,变换动作的信号是反复弹奏两组空弦。弦子舞一般是一男一女对跳,俗称“搭子”,“搭子”数量不限,人越多场面越热闹壮观。
弦子舞反映了丘北地区彝族人民当时的生活环境以及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展现出彝族古朴的民风民俗,反映了生产生活中的彝族人民粗犷、豪放、能干,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丘北彝族的传统文化,对研究彝族历史文化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弦子舞体现了古老的音乐舞蹈文化,承载着彝族许多生产生活的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彝族弦子舞使大量原始农耕礼仪、节日习俗、民族服饰得以保持和延续。
丘北彝族弦子舞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普及性、原真性、传承性和民族性。其包涵的曲调之多,动作之多,传承人之多实属罕见。跳弦子舞即可增加热烈欢腾气氛,又有御寒作用。研究丘北彝族文化,如果忽视了弦子舞,那将就下很大的空白。
丘北弦子舞的曲调灵活多样,固定的动作套路有固定的曲调,曲调婉转动听,极富节奏、力度和速度的变化。弦子舞来源于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与农耕生活密切相关,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非常浓郁。基本舞步形态来源于农作劳动和对动物的观察,连套路称谓都直接的表现生产、生活和动物形态;弦子舞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群众的广泛参与,易于普及;弦子与弦子舞相依相伴,有丰富的表现力;弦子舞的表演不拘形式,三、五人有兴即舞也可,成百上千人同欢共舞也可。
弦子舞体现了彝族古老的音乐舞蹈文化,承载着彝族许多生产生活的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丘北地区有长期的农耕历史和相对稳定的文化环境,彝族弦子舞使大量原始农耕礼仪、节日习俗、民族服饰、民间器乐、民间舞蹈得以一脉相承的保持和延续。弦子舞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即源于生活,又有艺术的模拟、提炼,充满生活的情趣,又有浓郁的艺术感染力,是创造性地处理生活与艺术关系的典范,具有很高的民间艺术价值。丘北弦子舞不仅在彝族村寨普及,而且已普及到各乡镇以及城区、社区、大街小巷,此舞已成为丘北县的全民性民间舞蹈。弘扬与发展彝族弦子舞,对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丘北彝族弦子舞群众基础深厚,流传广泛,加之政府注重推广,因而存续状况良好。丘北县先后投资在城区建立了音乐广场、椒莲广场、文化宣传中心广场、财富广场,在各乡镇的行政村等建立了文化活动广场。结合丘北彝族的“二月二”“火把节”“花脸节”等特色节日,县委政府积每年都投入数十万元积极开展彝族弦子舞的展示、培训、比赛活动,为彝族弦子舞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丘北彝族弦子舞,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和情感的载体,是丘北彝族的精神文化符号。它承载着这个民族的记忆与情感,传递着这个民族的精神与力量。“月亮升起篝火燃,弦子声声绕山梁。舞步翩翩随风起,彩裙飘飘映月光。歌声嘹亮传千里,舞姿曼妙动四方。民族风情浓如酒,弦子舞中话沧桑。”在弦子舞悠扬的旋律中,各族群众手挽手,肩并肩,笑声爽朗,激情飞扬,绘就了一幅幅精彩的时代民族大家庭画卷。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文:管鹏;图片:纪军 朱佩云。作者通联:管鹏,云南省丘北县文化和旅游局 663200。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朴喇鼓舞
- 2 玉溪彝剧简介
- 3 彝族月琴
- 4 神秘的哀牢山彝族三笙
- 5 鹤庆吹吹腔
- 6 彝族传统民间乐器 之一 “ 克西菊...
- 7 左脚舞
- 8 彝族四弦弹唱
- 9 情趣盎然的烟盒舞
- 10 彝族妇女(花腰)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