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细跳月,跳出彝家人的艺术神韵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2008年,彝族三弦舞·阿细跳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红河州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项目属地为红河州弥勒市。阿细跳月是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阿细语称“嘎斯比”,即“欢乐跳”之意,因多在月下篝火旁起舞,故名“阿细跳月”。
阿细跳月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群众性自娱舞蹈,舞时男舞者弹大三弦吹笛子,随着乐曲节奏的缓急,同女舞者交换着摆步对舞。记者获悉,彝族三弦舞·阿细跳月舞蹈主要分为老人舞和青年舞。老人舞即是早期的“阿细跳月”,曲调清幽悦耳,节奏舒缓热情。男持小三弦、三胡、笛子、月琴、等乐器边奏边跳,女拍掌相对而舞。动作有踹脚 、拍掌、跳转、鹤步单腿等,舞步稳重,柔中有刚。
青年舞的主要舞步为跳步和三步乐,男子弹弦引笛,女子甩手转身拍掌迎男子而跳,所有动作皆来自双脚踏火似的弹力,基本动作有弹跳步、跑步跳、踹脚跳、转身跳、拍掌跳等。队形有纵横多排、大圆圈等。常见伴奏有大三弦、大中小竹笛、唢呐、哨子等。现青年舞还分为广场式和舞台式“跳月”。
值得一提的是彝族三弦舞·阿细跳月的伴奏。阿细跳月的伴奏是由特定的阿细民间自制乐器组成,即大三弦、大中小竹笛、小三弦、三胡、月琴、唢呐、哨子等,构成了特殊音乐节奏和舞蹈形式。伴奏一起,便开始跳起舞来,整个场面热烈欢快,动作豪放粗犷。几人时舞姿矫健飘洒,韵律强劲;几十人、几百人、上千人共舞时,则气势恢宏,撼人心弦。
阿细跳月是最具艺术神韵与民族精神的民间舞蹈,群众参与性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强烈的感召力,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瑰宝,也是云南省享誉世界的民族文化品牌之一,对于增强民族团结、进行民族文化的交流、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现在,阿细跳月已走入百姓家中,发展成一门既可以登台演出的民族舞蹈,也能在街头巷尾广为传跳的广场性民间舞蹈。
来源:文旅头条;作者: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孙思漫/文;弥勒文旅/图。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朴喇鼓舞
- 2 玉溪彝剧简介
- 3 彝族月琴
- 4 神秘的哀牢山彝族三笙
- 5 鹤庆吹吹腔
- 6 彝族传统民间乐器 之一 “ 克西菊...
- 7 左脚舞
- 8 彝族四弦弹唱
- 9 情趣盎然的烟盒舞
- 10 彝族妇女(花腰)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