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兴发:彝山走出的文化学者
从广袤的彝山深处,走出了一位文化学者,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视角,为彝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研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就是白兴发,多年来一直以他的才华和执着的信念,书写着彝族文化的辉煌篇章。
白兴发,云南丘北人,彝族,1965年生,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1985年7月至今在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从事民族史、民族学研究;1981年至1985年就读于云南民族大学(原云南民族学院),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8年至2001年就读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2007年于云南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结题成果《二十世纪前半期的云南民族学》;2011年3月至5月,两度应邀赴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任访问学者;2011年6月始,兼任上海师范大学专门史专业博士生导师。2002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2006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白兴发对彝族文化的热爱,使他在学术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他不仅在云南民族大学从事民族史、民族学研究,还先后就读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云南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获得了历史学博士学位,并完成了博士后科研工作。这些学术经历使他对彝族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也使他成为彝族文化研究领域的佼佼者。
学术成果,出版的学术著作有《彝族文化史》、《彝族传统禁忌文化研究》、《二十世纪前半期的云南民族学》、《彝族古代文化史稿》、《彝文古籍与彝族古代历史》、《探求者足迹》、《彝族志:基于滇川黔桂四省区的调查研究》等。主编《滇池东岸古彝村》《云南彝学研究》《昆明子君彝族语言汇集》《火的盛宴--景东彝族自治县成立三十周年葬学研究论文集》等。参与编撰《中国彝族通史》《彝族大百科全书》《彝文古籍与西南边疆万史》《百部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研究》等。为有关彝学研究、地方文化研究十余部著作作序。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为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完成了《中国彝族通史·彝族文化史》、《中国节日志·彝族密支节》、《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经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昆明市民族乡乡情》(昆明市官渡区子君彝族乡、禄劝县汤郎箐苗族乡)、《曲靖地区民族志》(瑶族)等研究课题和项目。
先后在《民族研究》、《宗教学研究》、《世界民族》、《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世界宗教研究》、《贵州民族研究》、《学术探索》、《云南民族大学学报》、《民族问题研究》、《民族艺术研究》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除了学术研究,白兴发还积极参与彝族文化的推广和传承工作。他关注彝族地区的文化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为彝族文化的传播搭建了平台。同时,他还致力于培养年轻一代对彝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举办讲座、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彝族文化。
社会兼职有:云南省民族学会彝族专业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云南蒲公英民族扶贫助学基金会理事长并任法人和党支部书记;他组织和发起于2016年成立了云南省民族企业发展促进会。同时,有关市县彝学会、音乐艺人创作公司团队、自由搏击协会及民族研究会等民间社会组织,均聘请他为顾问指导。
白兴发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方面,他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坚持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家乡建设,特别是文化旅游发展。同时,他还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文化价值的挖掘和传播,为云南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白兴发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化学者,更是一位践行初心的共产党员。他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以身作则,为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他收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深受张桂梅等先进人物的感染,将他们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白兴发,这位从彝山深处走出的文化学者,以其深厚的学识、独特的视角和执着的追求,为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的学术成果丰硕,文化传承工作扎实有效,社会责任履行得当,为彝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白兴发将继续书写彝族文化的辉煌篇章,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
附:白兴发教授的部分著作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作者:管鹏,云南省丘北县文化和旅游局,663200。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前进中的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
- 2 学者档案:胡素华
- 3 学者档案:侯远高
- 4 《彝山情》销售款无偿捐献教育事业...
- 5 学者档案:李绍明
- 6 学者档案:周德才
- 7 学者档案:陈永祥
- 8 学者档案:卢央
- 9 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所通过省人文...
- 10 学者档案:木乃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