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动态与资讯

毕节市档案局(馆)对彝文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

作者:郑传富 发布时间:2012-02-15 原出处:中国档案 点赞+(16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贵州省毕节市档案局(馆)2011年以来,按照“抢救优先”的原则,对局(馆)藏珍贵彝文档案开展全文数字化扫描工作。
bF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些珍贵档案因年代久远,有的页面破损,字迹模糊,有的纸质较差,酸度较高,亟待抢救保护。在全文数字化过程中严格工作流程,按照《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要求,在扫描仪、扫描方式和扫描色彩模式的选择上,均根据档案幅面的大小、纸张的状况、原件的清晰度来确定。特别是扫描质量的校对检查,不仅对照原件逐页查,而且还以10%的比例抽查。质量检查包括数字化前的档案整理检查、数字化后的数据及图像质量检查以及数据联接检查。经过努力,市档案局(馆)完成了22卷彝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和打印装盒,有序推进珍贵档案的数字化处理,保证珍贵档案的有效保护。bF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地处乌蒙山区的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相传是古羌人的分支,人口约707,400余人,贵州的彝族主要分布在毕节市的威宁、赫章、七星关、大方、黔西、纳雍、织金、金沙等县区及及六盘水等地。bF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彝族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彝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文集中反映了彝族人民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反映了彝族的整个精神世界。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已经形成了浩如烟海的彝族文字非常古老。新中国成立以后,彝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之一,但是历史上的彝文有两个缺陷,一个是它大多数是手抄本,非常容易散失,非常容易湮灭,二是由于毕节的彝族多住在较为平缓的山坡上或山间的小盆地中,村落较分散,大量散存民间的彝文古籍因年代久远,保管条件恶劣,发霉、受潮、粘连、虫蛀和结砖破碎现象普遍。这些珍贵的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如不进行及时地保护与抢救,随时都有毁坏丧失的危险。近年来,市档案局(馆)对散存在民间的彝文古籍展开了全面的征集工作。局(馆)领导多次深入到相关县、区边远的彝族乡村,将散存在村民手中珍贵的彝文古籍征集到档案局(馆)进行分类、保管和管理。目前,已征集了171卷(册)珍贵的古籍资料。bF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来源:中国档案;作者单位:贵州省黔西县档案局。

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