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社会记忆构建视域下的彝族特色档案数字化建设——以云南楚雄州彝族特色档案为例

作者:李燕 段华梅 于雯青 发布时间:2024-04-23 原出处:​《云南档案》2019年4期 点赞+(

摘要:论文以构建社会记忆为目的,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特色档案为例,首先探讨了彝族特色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其次针对彝族特色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提出为了构建社会记忆,并对民族特色档案进行数字化建设,需档案部门带领宣传与征集,带动彝族特色档案资源的整合和规范性建设,并运用新型模式实现档案资源充分利用,从而构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数字记忆”。
关键词:社会记忆;彝族特色;档案数字化建设
资助基金:此论文为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抢救保护工作操作指南”阶段性成果 ( 2018-B-014 )。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gujiss1.jpg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并开展实施了“世纪记忆工程”,呼吁人们保护文献遗产,重点关注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各种介质文件。“记忆”成为档案界伴随着“信息”和“知识”之后的又一重要概念[1]。1988年,云南省人民政府秘书长统曾在中国档案学会少数民族档案史料评述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说:“少数民族的档案史料, 不仅是各少数民族社会实践的真实记录,是少数民族劳动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档案史料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民族资源、文化资源和知识信息资源,是开发云南、振兴云南、发展云南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2]少数民族档案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记录,充分地反映地区的社会发展和历史变革,对这些档案的保护和数字化建设可以将地区的社会记忆延续并长久利用。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对楚雄州彝族特色档案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彝族特色档案的抢救与保护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近1/3,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为例,全州常住人口274.40 万人,彝族人口77.01 万人,占总人口的29.1%。彝族拥有自己的文字、历法,其档案有多种特有的形式,如树木彝文、骨头、皮书、帛书、金石等,特有的档案有彝族占卜图、十月太阳历、查姆等。据统计,民间散存的纸质彝文档案有3000多册,其中,仅武定县就有1100 册,双柏县240册。而彝文碑刻仅武定县遗存有500 多块。就收集数量而言,保存最多的是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共收集到纸质彝文档案1000 余册,拓印彝文碑刻60 余幅[3]。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纸质档案、碑刻档案、实物档案以及口述档案等,在保存和利用上需要很大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其保存状况也受环境的影响,且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磨损,很多档案年份较长,纸张、帛书等的材料已经老化、脆化,所以对这些档案进行数字化建设,不仅延长档案保存年限,节省空间、便于保管和转移,更利于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 有利于楚雄州彝族非遗的传承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截止2018年,楚雄彝族自治州已申报成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11 项,其中与彝族相关的就有8 项,约占72.7%。楚雄已申报成功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20 项,与彝族相关的有16 项,占80%。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方面,楚雄建立了包括楚雄紫溪山、南华五街咪黑们、大姚三台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等12个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非遗中,较为突出的是2008年6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彝族梅葛。彝族梅葛是长期以来彝族民间的歌舞和重大历史事件、民间传说等组成的彝族口头文学,是一种具有历史和文学艺术价值的口述档案。楚雄彝族自治州所记载的彝族梅葛长达5770 余行,共有四个部分,分别为“创世”“造物”“婚事和恋歌”“丧葬”。彝族梅葛经世代口碑相传,成为流传千古的原生态民族民间口头创世文学遗产,是彝族的“百科全书”,被彝族人民视为本民族的“根谱”[4]。由于彝族梅葛多为年长的毕摩演绎,口耳相传,很难完整地保存下来,其数字化后的档案可以永久保存,发挥其价值。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另一项彝族特色非遗彝医彝药(彝医水膏药疗法),以“一元二气六路”的医学理论和“简便灵验”的组方用药,并配合多种治疗手段为特色。彝医水膏药疗法具体方法为加药水或水(常用的有冰雪水、井中凉水、地表长流水、温水、烟筒水、草药水、水酒、醋等)调拌成膏糊状,摊于棉布或油纸上,外敷于病患部位[5]。对彝族医药档案进行数字化建设,让彝族的医药文化不仅仅保存于书籍文献中,而是让优秀的彝族医学信息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让彝医药为更多的人带来康复。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3 有利于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构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记忆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由于彝族又分为黑彝、红彝和白彝、干彝等分支,其生产生活和语言都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带来了民族歌舞多样性。彝族有“梅葛”“啊唾调”“峨衣”“道嘎”“命熬”“哑膜”等叙事歌,有“喃嘎”“四句长腔”“邹可苏调”等山歌小调,有“酒歌”“留客调”“哭嫁调”等风俗歌[6]。彝族舞蹈有打歌舞、葫芦笙舞、烟盒舞、花鼓舞、铜鼓舞、大锣舞、羊皮鼓舞、跳弦舞、跳伞舞、左脚舞等多种多样的形式[7]。彝族的歌舞不仅是彝族人民情感的表达,更代表着楚雄地区浓郁彝族特色的人文记忆。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女性做出的彝族刺绣制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部分彝族女性的收入来源,比如楚雄永仁直苴一件精美别致的彝绣手工艺品可卖到数千元。随着机器刺绣品渐渐垄断绣品市场,掌握传统彝绣手艺的彝族妇人渐渐离世,刺绣手工艺工序繁杂,耗时太长,服装穿戴较为麻烦,且偏饱和的色彩与现代审美较为不符,彝族刺绣服饰失去市场,从业者流失,手工失传,彝族刺绣面临传承危机。将彝族刺绣档案数字化,可以防止传统的刺绣图样和刺绣工艺技巧流失。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楚雄州彝族特色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现有政策条例体系的欠缺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有关于民族档案收集与资源建设的政策条例较少,最先提出要进行民族档案收集工作的是国家档案局。1961年8月,云南省档案局在将收集范围做了一个划分,其中包括:“反映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等方面的历史档案资料;反映民族起源、历史沿革、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历史档案资料”[8]。2007年《云南省档案条例》第二十条,提出了“有关单位应加强对记述和反映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护和开发利用。[9]”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就目前来看,尚未形成对于民族特色档案的分类管理、数字化保护与建设的条例和规范。再者,彝族特色档案常散存于彝族部落、组织或个人手中,涉及到产权和物权的问题,对其征购或征用和补偿办法有待健全。仅有的政策条例还不足以满足民族特色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需求,极大地制约了民族特色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 现有彝族特色档案的存量不足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档案主要分为纸质档案和实物档案,现由楚雄彝族自治州各单位保存的彝族文献古籍约2180 册,其中原文仅1100余册;对于实物档案,楚雄彝族自治州档案馆存有少许彝文碑刻、彝文瓦当和彝族服饰,州博物馆保存有部分彝文经书、碑刻、服饰、工具等实物档案。彝族特色档案存量有限,档案缺失严重,导致系统整理困难,难以保护档案间的内在统一。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楚雄地区的彝族档案大多散存于民间,特别是一些珍贵的彝文典籍、经书、彝医药方等很难征集;碑刻档案也多留存于偏远山区,拓印和拍摄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受到档案馆的经费限制,很多碑刻档案无法及时地进行数字化采集;口述档案在民间艺人和群众中口耳相传,要收录建档并系统管理难度较大。再则,1980年前后,州内能通识彝文的毕摩已不到50 人,能完全掌握彝文古籍翻译和释义的毕摩数量减少,彝族文献内容难以分辨,价值难以鉴定,想要系统地进行整理并进行数字化建设较为困难。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3 管理主体对彝族特色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的滞后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特色档案资源数字化建设工作滞后,关键因素为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其一,在档案保管工作上,由于楚雄气候冬春干燥、夏秋潮湿,有些档案保管场所不具备档案保管的条件,档案难以杜绝受潮、光照、虫蛀和风化等损坏,档案馆室工作人员缺乏相应对档案价值鉴定、保管的经验,破坏了彝族特色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其二,转换设备和器材难以满足数字化建设的需求,数字化转换的专业人员稀缺;其三,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也涉及到档案信息安全和保密问题,不仅数字化建设的硬件和软件要符合国家信息安全标准,人员的培训也需要诸多的规范和准则,目前彝族档案管理主体尚未形成对数字化建设信息安全和保密问题的相关实施办法和条例。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对于楚雄州彝族特色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3.1 普查与宣传带动彝族特色档案的资源征集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政府部门应该带头走进彝族村落,广泛开展彝族散存古籍和文物普查,以便了解散存民间的彝族特色档案情况。私人所有的彝族特色档案,将其有偿征收或借用,再进行数字化保存。如楚雄彝族自治州图书馆,将彝族毕摩请来把他们私有的经书和家谱抄录下来,每本给予相应的报酬,征集到了彝族文献古籍近千册。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档案局和档案馆可通过不同的平台,如楚雄州电视台、日报、广播电台等传播媒体,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到彝族特色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工作中,积极提供彝族档案信息。比如2014年8月楚雄州文化馆拍摄了专题纪录片《彝族梅葛》,在网络上获得十万余的点击率,对彝族非遗档案的征集工作具有宣传和促进作用。每年四月十二号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庆、农历六月二十四的彝族火把节、十二月底的彝族年等这些特有的彝族节日,档案部门可通过节日的关注度和热度,组织开展彝族档案宣传科普活动,向社会大众普及彝族特色档案知识,带动资源征集。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2 档案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资源整合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杨毅、张会超在对民族档案资源整合的研究中提出:“要整合民族档案资源,从而达到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10]楚雄州的彝族档案主要由州档案馆、州图书馆、州彝族文化研究所、州彝族博物馆和州民委古籍办等机构保管,彝族档案的管理主体较多且保管条件参差不齐,有些档案处于非专业管理状态,且重复建设的问题明显,使得彝族档案的数字化和利用较为困难。档案局应该积极与相关机构联系,建立好档案资源流通共享的关系;图书馆、博物馆、古籍办等机构也应该按时向州档案局移交彝族档案,通过相互配合与合作的方式,实现彝族档案资源互补,档案资源的融合和合理化分配。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次,省档案局从2010年开始启动15 个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采取省统一规划,省、州(市)、县级档案馆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方式开展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工作。[11]楚雄州档案局应联合相关机构,建立专门的彝族特色档案专题数据库,以便为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提供更好的检索与利用。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3 档案资源的规范性建设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档案数字化基本环节包括:档案整理、数字化转换、数据处理存储和备份等。档案资源的规范性建设及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其一,档案部门应该建立健全少数民族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依据地区和档案的特殊性,进行档案工作制度和标准的制定,新制度和条例根据试行情况进行修订和推广。其二,在数字化工作开始之前制定档案数字化的总体方案、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确保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和规范化。其三,针对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如数字化档案真实性、档案安全等重要的问题,制定详细的标准和规范,并对各个环节进行详细记录,及时整理汇总,防止档案的失真和机密泄露。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设施方面,购置专业设备和器材;运用新型的档案管理平台,如使用沙马拉毅的彝文输入法进行彝族文献古籍的录入;使用VCDOS 汉彝文双语平台进行彝族特色档案的浏览与转换、操作系统可以选择SPDOS 汉彝文版文字操作系统,以适配双语言环境。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工作流程上,层次性地对彝族特色档案进行数字化建设。对存量极少、处境危险的彝族档案进行优先的数字化保护和建设。同时可对现有的彝族档案进行筛查鉴定,移除和销毁无价值的档案,整理和统计保证数字化档案的完整与统一。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4 传统型与智力型服务模式相结合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档案馆的传统型服务模式是指档案的查阅、外借、管内陈列和展览等服务;档案馆的智力型服务模式是指档案的检索、编研、情报、专题和咨询等多种灵活性服务。传统的档案服务无法满足建设楚雄记忆的需求,所以档案部门可将两种模式相结合,将档案数字化资源在不影响信息安全和保密的前提下选择性公开,提供网上检索、专题研究和信息咨询等服务,为楚雄经济建设、文化传播、旅游资源开发等事业提供民族素材和数据支撑。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同时,楚雄州档案馆可联合州图书馆、州博物馆等,构建彝族档案信息化平台,实现对彝族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国家档案法第十四条说明了只要档案同时也是文物或图书资料,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相关单位可以互为合作关系,可以互换复制件,可以合作进行研究、出版书籍刊物、举办展览等[12]。楚雄州图书馆有丰富的彝族古籍和文献;博物馆有丰富的实物档案馆藏资源;楚雄州彝族文化研究所和州民委古籍办保存有彝文经书、家谱、账簿、医典等纸质彝文档案。可以进行多馆合作,联合举办彝族特色档案展览、讲座等活动;共同对彝族史料文献进行专题研究,出版彝族特色档案汇编,开发彝族特色文化产品等;共同建立“楚雄记忆”的彝族特色文化网站,并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实现对彝族特色档案的共建共享。rm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参考文献:
[1]沙呷俊楠.浅谈彝族舞蹈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戏剧之家.2018,(1).
[2]杨健生.“十二五”规划解读:构建云南民族特色档案资源体系[J].云南档案.2011,(12).6-7.
[3]华林,石敏,杨娜,等.基于民族记忆构建的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馆藏资源建设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7,(3).DOI: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17.03.012 .
[4]杨毅,张会超.旅游开发背景下民族档案资源的整合--以云南民族档案资源整合为例[J].档案学通讯.2008,(6).
[5]罗桂森.楚雄州彝族民间音乐的特点及分类[J].民族艺术研究.1994,(4).48-55.
[6]佚名.云南省人民政府秘书长王统曾在中国档案学会少数民族档案史料评述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J].档案学研究.1988,(1).12.
[7]丁华东, 著. 档案与社会记忆研究 [M].人民出版社,2016.

原载:《云南档案》2019年4期;文字来源:参考网;图片来源:孔夫子旧书网。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