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县彝族支白氏家族颁谱书大会在新街镇举行
2025年1月24-25日,元阳县彝族支白氏家族在老县城新街镇茶树广场酒店欢腾、隆重举行《元阳支白氏族谱》颁谱书大会。会议除来自元阳县彝族18个自然村支白氏家族代表120余人外,建水、石屏两县彝族支氏家族派代表及云南支氏宗亲分会副会长支应才等前来赴会祝贺,红河州彝族学会会长李跃生、副会长龙倮贵(教授)及元阳县彝族学会会长余锦鸿莅临颁谱书大会。
大会由《元阳支白氏族谱》编委副主任、副主编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支里文主持。首先,大会主席台上就坐的编委领导、莅临颁谱书大会的相关领导和嘉宾向元阳县彝族支白氏家族代表颁发《元阳支白氏族谱》一书。接着《元阳支白氏族谱》编委会主任、主编(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正厅级巡视员)白光福介绍和说明《元阳支白氏族谱》编写指导思想、原则、理论、方法及其整个编写工作过程。白光福主编在介绍中强调,《谱书》承载着姓氏源流和血缘传承脉络,展现氏族、家族繁衍发展历史与文化,是一个宗族、家族的生命史、奋斗史、发展史且家族文化史,是增进家族成员彼此了解和往来的桥梁,编修族谱、宗谱、家谱,能够凝聚宗亲、族亲的向心力,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宗族家族和睦团结。
紧接着红河州彝族学会会长李跃生代表红河州彝族学会热烈祝贺《元阳支白氏族谱》内部印制发行。李跃生在讲话中说:《元阳支白氏族谱》编写、印制、发行,给红河州彝族120万人上百个姓氏家族编写编纂自家《族谱》《家谱》开了一个好头,它是红河州彝族的第一部《族谱》《谱志》,是元阳县彝族支白氏家族乃至红河州彝族120万人的一件大喜事和大盛事,也是元阳县乃至红河州彝学研究的一部力作巨著,在心底里值得庆贺和喜悦。同时红河州彝族学会在今后的彝学研究工作中,以此为理论和方法及其蓝本,倡导、帮助、指导各县市彝族学会、文化人士编写自家《族谱》《家谱》,让更多更好的红河州各县市各姓氏《族谱》《家谱》传世,自我做好“前无古人”的践行者,真正做到“前人不修谱,后人不知祖”实践者和见证者。红河州彝族学会副会长、红河学院教授龙倮贵从《元阳支白氏族谱》学术意义和价值及实际应用价值作恰如其分地进行评说,龙倮贵教授认为,《元阳支白氏族谱》是红河州集体型编纂《红河州彝族志系列丛书》出版发行后的又一大部集体型编写编纂的彝族文化大作——《族谱》《家谱》。就《元阳支白氏族谱》形式和内容而言,在中华民族《族谱》《家谱》中算不上高、大、上的一部《族谱》《家谱》,既不能同贵州水西彝族土司(彝汉双文合璧)《水西安氏族谱》相媲美,也不能同滇西巍山南诏王室及其后裔左氏土司汉文《族谱》同日而语,更不能同中原汉族《孔氏族谱》《钱氏族谱》《宋氏族谱》与相提并论,但也从无到有、创造性地、创新性地、圆满地且全、新、准、优地编写印制完成《元阳支白氏族谱》,既贴近生活,反映实际,大接地气,也体现了人情世故,留住了乡音,体现了乡韵,记住了乡愁;仅就谋篇布局、层次逻辑、结构形式,彻底打破了以往《族谱》《家族》只记载家族男子且已故男子大名的传统,不论男女、或妻婿、或入赘还宗且过世或健在,一律入谱,记写大名,并以图表的形式反映,一家一个表格,不拘一格,一目了然。真可谓“修谱之为,乃‘寻根’之举,根之所系,在于‘传统’薪火相传,并在于存史、教化、传承、育人之重要目的和重大意义!”
最后《元阳支白氏族谱》编委副主任、副主编支华代表族亲领读《元阳支白氏族族规》,紧接着《元阳支白氏族谱》编委副主任、副主编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支里文作简单的大会会议总结。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