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资料与文献

《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简介

作者:刘正发 发布时间:2008-08-19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作  者: 刘正发 著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出 版 社: 中央民族大学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出版时间: 2007-11-1 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字  数: 15.25 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 S B N : 9787811084474 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定价:¥32.00 
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家支文化内容包括家支观念、家支意识、父子连名谱系、亲属称谓、组织形态、婚姻缔结、祭祀祖先、神灵信仰、冤家战争、团结互助、立身处世、人伦道德教育以及传递神话故事、格言家训和科技人文知识等等,涉及凉山彝族的社会组织、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婚姻模式、战争缘起等各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本书就是以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来系统分析、研究和探索凉山彝族家支文化及其传承和教育选择的问题。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内容简介: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社会发展到今天,能够留下博大深厚而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内容;凉山彝族人能够形成与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文化心理、文化性格和言行模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几千年来的凉山彝族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家支制度及其文化和等级制度的长期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的缘故。凉山彝族家支文化内容包括家支观念、家支意识、父子连名谱系、亲属称谓、组织形态、婚姻缔结、祭祀祖先、神灵信仰、冤家战争、团结互助、立身处世、人伦道德教育以及传递神话故事、格言家训和科技人文知识等等,涉及凉山彝族的社会组织、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婚姻模式、战争缘起等各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本书就是以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来系统分析、研究和探索凉山彝族家支文化及其传承和教育选择的问题。本书共分六章进行论述。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书在绪论部分阐释选题的缘起、理由和研究的意义,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综述和分析,阐明本书主要采用的一些文化人类学和教育人类学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本书研究实施的步骤和一些术语概念。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章,凉山彝族及其社会分层结构。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彝族的分布、起源、族称、语言和文字的基本内容,探讨凉山彝族和民主改革前的凉山彝族社会结构分层情况。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章,凉山彝族家支文化的源流。释读了一些凉山彝族家支的概念及其与家族、宗族、氏族等概念的异同并界定了凉山彝族家支和凉山彝族家支文化的概念;系统分析了凉山彝族家支文化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以及凉山彝族家支的繁衍图示、亲属称谓、父子连名谱系、各个不同家支之间的关系和凉山彝族家支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及其文化。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章,凉山彝族家支文化的内容、特性和功能分析。详细论述了凉山彝族家支文化十二个方面的内容,即凉山彝族家支的组织形态、军事战争、宗教信仰、婚姻模式、团结互助、集会议事、伦理道德、人生礼仪、头人、习惯法、禁忌和尔普的内容;具体分析了凉山彝族家支文化八个方面的文化特征,即自然性、包容性、非性(婚)性、权威性、延续性、广泛性、封闭性、复杂性;系统阐释了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五个方面的文化功能,即明确家支成员维护家支利益、调解家支内外各种矛盾、调节家支内外人伦关系、传递传统文化知识、教育家支成员。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章,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及其对人的影响。简要探讨文化传承的概念、传承机制、传承对象和传承模式,探索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过程中对人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以及获得科学知识、人文知识、生活知识和技能的影响。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五章,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田野调查和分析。采取发放问卷、个案深度访谈、深入田野参与观察、人户访问等方式,以云南省宁蒗县彝族自治县金古忍石家支为个案,以凉山彝族地区和彝族人为考察对象,对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提出凉山彝族家支文化是凉山彝族人和凉山彝族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之一,是凉山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之一;指出应当理性认识和看待凉山彝族家支文化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即发扬精华,舍弃糟粕。并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凉山彝族家支文化进行调适、整合和发展,使其发挥更重要的作用。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六章,文化传承与教育选择――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与现代学校教育的取舍。简要分析文化传承中进行的教育,认为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至今依然在凉山彝族人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成为“活着”的文化抑或还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就是文化传承和文化教育的结果。阐释凉山彝族家支文化教育及其模式和评价;分析现代凉山彝族地区多元文化并存和交融的状况以及凉山彝族学生文化信息获得和交流的内容,阐释一些凉山彝族学生文化适应与文化迷惘的现实,反思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学校教育情况,指出现代学校教育与凉山彝族传统文化教育有些相互脱节和现代学校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和盲点,提出在现代凉山彝族地区的现代学校教育中应该考虑凉山彝族学生的传统文化背景,实施和实践凉山彝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探索凉山彝族家支文化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调适整合的发展思路。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书的结束语部分简述本书写作的思路脉络和几点再次强调的内容。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键词: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现代学校教育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简介: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刘正发(彝名:阿里瓦萨),1970年生,彝族,法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天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研究和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已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试论文化传播论对教育的初探》、《试谈学分制》、《日本大学生打工现象的调查研究》、《简述发述国家和地区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当代我国大学生打工现象研究》等10多篇文化。参与编写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王军教授主编的《教育民族学》和《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的有关章节。 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录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绪论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章 凉山彝族及其社会分层结构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 凉山彝族概况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彝族简况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凉山彝族概况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 凉山彝族社会分层结构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民主改革前的凉山彝族社会分层结构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凉山彝族社会分层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变化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章 凉山彝族家支文化的源流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 凉山彝族家支的概念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对前人学者凉山彝族家支概念的释读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凉山彝族家支与家族、宗族、氏族概念的分析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凉山彝族家支概念界定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 凉山彝族家支的起源和发展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凉山彝族家支的产生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凉山彝族家支的形成和发展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节 凉山彝族家支的结构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凉山彝族家支的繁衍图例――根与支的解读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凉山彝族家支的父子连名谱系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凉山彝族家支的亲属称谓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凉山彝族家支之间的关系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节 凉山彝族家支存在的物质基础及文化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在服饰文化方面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在饮食文化方面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在居住文化方面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在交通文化方面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在劳作文化方面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章 凉山彝族家支文化内容、特性和功能分析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节 凉山彝族家支文化内容分析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凉山彝族家支的组织形态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凉山彝族家支的军事战争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凉山彝族家支的宗教信仰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凉山彝族家支的婚姻模式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凉山彝族家支的团结互助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凉山彝族家支的集会议事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凉山彝族家支的伦理道德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八、凉山彝族家支的人生礼仪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九、凉山彝族家支的头人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凉山彝族家支的习惯法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一、凉山彝族家支的禁忌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二、凉山彝族家支的尔普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节 凉山彝族家支文化特征分析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自然性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包容性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非性(婚)性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权威性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延续性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广泛性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封闭性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八、复杂性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节 凉山彝族家支文化功能分析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明确家支成员维护家支利益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调解家支内外各种矛盾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调节家支内外人伦关系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传递传统文化知识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教育家支成员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章 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及其对人的影响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五章 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田野调查和分析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六章 文化传承与教育选择――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与现代学校教育的取舍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结束语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文献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附录一 问卷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附录二 访谈题目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附录三 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金古忍石家支个案访谈提纲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附录四 拟定的问卷调查者和访谈对象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附录五 2006年暑期云南省和四川省田野调查路线示意图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附录六 田野调查中收集到的几则现代凉山彝族家支成文规矩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附录七 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地区的习惯法选登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附录八 金古忍石家支会议的一些文书和文件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附录九 笔者的父子连名谱系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后记
gF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