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人火把节,思乡情正浓——来自江西高安的彝族火把节报道
上千名彝族同胞齐聚康铭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欢庆彝族火把节
正值盛夏,高温难耐,中国四大火炉城之一南昌再往南百余里,就是每天发布高温黄色预警的高安市。昨(19)日,全球最大的电筒制造商康铭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内喜气洋洋,上千名工人齐聚厂区,载歌载舞欢度彝族火把节。熊熊燃烧的火把和火堆无疑给“火炉”高安再添“一把火”。彝人火把、彝族歌星、彝族打工仔、友好的高安居民,共同缘于一个节日,徜徉于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河流里。
身在家乡千里之外,达体舞依然亲切而动情
欢庆活动从凌晨六时铺陈在高安人的面前,出于躲避灼热阳光的考虑,与节日相关的穿彝装、跳达体、点火把、吃彝餐、彝人歌星演唱会等等,间断穿插进行到深夜。尽管活动时间节点躲过了烈日当空,但对在那里做工的彝人而言,内在的激情依旧高温燃烧,让他们梦归故里,度过了有着浓烈乡愁的一个节日。
家乡来人了,一起合个影
在异乡举办火把节,对打工的彝人而言,是怀念故土与文化记忆的释放;对当地的高安人而言,是民族多元文化的精彩展示,是新奇特的一场文化体验。于前者,忐忑来到高安之后,对共同文化记忆的一次集体重拾和温习,能够排解积压胸中的浓情乡愁,好让自己重振精神,成为遵纪守法、勤勤恳恳的一名打工仔;于后者,见微知著,从某个细节探视到一个民族的民风民俗,进而相识相知,两种不同背景的文化杂糅,让交流与交往得以更加通畅,增进友谊事小,往大了说,就是民族团结的先锋。
此次火把节活动的组织者罗太伟和沙马五合
文化传播与文化共享,必须依附特定的文化载体。高安一隅的狂欢,组织者是深圳康铭盛总部副总裁兼江西康铭盛公司总经理罗太伟和锦煌源劳务派遣公司董事长沙马五合。也许,组织者最初的立意并不高远,仅仅出于在他乡找根的一次文化自觉,但在我们看来,他们终极实现了一次文化的有效传播和文化的精神分享。
彝族同胞在江西康铭盛公司内踏实工作,兢兢业业
就文化而言,少数民族文化承载的载体是小众的。当下,随着打工潮的潮起潮落,彝人的脚迹已遍及大江南北,问题是,民族文化怎么跟着人群的流动而活泛起来?让民俗文化成为交流的一张名片,使其它兄弟民族认识到彝族的文化以及精神特质?
这个命题可能过大,但无需拷问,除党委政府的扶植和推广之外,还需要有一批批像高安火把节的汉彝热心组织者。
在江西康铭盛公司工作的彝族同胞
继彝人打工的大本营深州、东莞、惠州年年举办火把节以及其它民俗活动以来,其它省份的打工之地也在星火燎原。一个火把节,涌动人的血脉,燃烧人的激情,唱响火的赞歌,融入火的狂欢,让那些远离家乡的彝人呼吸着故土的文化芬芳,同时也能融入到任何一座城市的现代文明中去。
在江西康铭盛公司生产线上的工作人员
像昨天的高安,因为人的流动,火把之光如此炫酷。早晚温差10℃的一个城市惊讶啊,原来大山里的民族哪怕“背井离乡”了,依然生龙活虎,穿着他们的盛装,唱着他们的歌谣,举着他们的火把,把一个民俗的节日文化演绎得如此酣畅淋漓。身置其中的人不觉被这样一个民族洋溢的热情和欢乐所感染,自发地想去了解彝族特有的文化。
踏实工作的彝族同胞已经融入现代化科技公司的企业氛围
眼见过,耳听过,余音还在缭绕,在异乡的彝人伴着四川大凉山“百灵鸟”吉木喜儿和来自云南的八九和音乐团的美妙歌声,渐入梦境,灵魂可能回到了各自的老家,说不准,他们正忙着祭祀各自的祖先呢。
依次逻辑,乡愁记忆和文化传承,远比那些彝族青年男女打工挣到的钱更有时代意义。
身在他乡,依然有一样的火把一样的火把节之夜
著名彝族歌手吉木喜儿献歌祝福
精彩的彝族舞蹈
彝族歌手演唱
彝族乐队带来家乡的彝族歌曲
穿上彝族盛装的女孩最漂亮
歌手的祝福
漂亮的贝斯手
歌手献唱
(文:加拉 吉哈 阿鸿 罗江 图:墨水)
(特别感谢:远赴江西高安的凉山广播电视台报道团队,相关报道视频节目将在一周后的彝语频道播出,欢迎届时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