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艺 Culture and Art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彝族音乐

罗麦朔《嗡喽咪》山城首演 彝族童真童韵打动人心

作者:赵欣 胡杰 发布时间:2018-11-27 原出处:重庆晨报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月亮从山那头升起来了,孩子们围坐在坝子上,手拉手舞蹈歌唱,月色渐深,游兴正浓,山间泉水淙淙,布谷声声,孩子们困了,月亮也要睡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青年作曲家罗麦朔民族管弦乐新作《嗡喽咪》勾勒出的这个画面,带给山城观众一个美妙夜晚。cK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K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9C508762247CD378BBC43A7D9B8D23D.pngcK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青年作曲家罗麦朔cK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K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8年11月25日晚,在重庆民族乐团“秋来秋去”民族管弦乐音乐会上,罗麦朔与《嗡喽咪》首度在渝亮相。清新、纯真、远离喧嚣,干净剔透的彝族山区儿童生活场景,在音乐的叙述中变得立体形象,观众席上不少孩子和家长被打动,热烈鼓掌。cK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K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6009d73c5854cb89a9e2e428fa24845.pngcK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K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年轻的罗麦朔现在执教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曾在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留学多年,并以全优成绩获得副博士学位。这部《嗡喽咪》正是他学成回国后,在家乡贵州采风所得。cK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K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品包括《月亮》《撒麻》《咕咕嘀》《阿西里西》四个乐章,聊起创作缘由,罗麦朔这样解释,“2014年,我在世界合唱大会上听到一个日本童声合唱团的演出,深受打动,甚至有些曲目连成年人都唱不了,我开始思考,中国的音乐教育需要好作品,需要花心血创作,再由优秀的人演奏,这样才能达到世界水平。”cK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K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d0f1528bc241d9a03e94cd430387f53.pngcK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K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于是,2016年他去到贵州山区采风,当地小朋友清澈的歌声十分动人,当时他就想,应该把这个声音带出来。“因为交通不便,彝族儿童基本只能在偏远山区生活,他们所接触的劳动生产,喂鸡、养羊、看鸟,看到的高山、花木、飞鸟,以及对大人们劳动成果、家乡美景的赞叹,与小伙伴的游戏等,成了他们的歌唱内容,非常纯粹,于是我写了出来。”cK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K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5ccd6297324509485ababc897c550a3.pngcK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K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秋来秋去”民族管弦乐音乐会指挥、重庆民族乐团团长何建国对这位年轻作曲家赞不绝口,“中国民乐本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着国家富强,民乐正越发震撼欧美音乐界,罗麦朔这样的年轻人善于发掘祖国音乐宝藏并发扬光大,这种努力令人敬佩。”cK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K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晚的音乐会上,重庆民族乐团还演绎了赵季平作曲、改编自古曲《梅花三弄》的民族管弦乐《国风》;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展示了千年乐器连珠迸发的惊人炫技;乐团首席王亚利与大提琴首席王凝演绎的二胡、大提琴与乐队《相望》也情意绵长,感人至深。cK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K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赵欣 胡杰)cK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