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8百家“推优工程”:《彝族传世民歌》:再展彝族民间文化魅力
吉则利布
百家“推优工程”民间文艺类凉山获奖者吉则利布:编审,凉山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凉山州学科带头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彝语术标准委委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凉山州非遗专家组成员。现任《中国彝族民间文学总目提要》副主编。先后出版9部作品,其中作品《彝族克智译注》在2013年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15年度荣获四川第八届巴蜀文艺奖特殊荣誉奖。
吉则利布获奖作品《彝族传世民歌》
2018年10月,由吉则利布、克惹丹夫、阿牛木支共同整理译注的《彝族传世民歌》问世。同年,这部作品入选2018年度百家“推优工程”。
这是继《彝族克智译注》之后,吉则利布参与完成的又一部优秀文化作品。1月9日,吉则利布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颁奖典礼。
《彝族传世民歌》汇集了万千彝人的智慧,沉淀了一个民族数千年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是一部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精品力作。彝族人喜欢唱歌、传歌、会歌,岁月中他们创造和传承了无以计数的古歌、婚礼歌、情歌、叙事歌、节庆歌、儿歌、丧歌等,并通过这些歌谣表达真实的情感,营造了五彩的精神家园。
“彝族民歌是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传承彝族文化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它记录了彝族的历史、生产生活、传统习俗、哲理等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传世民歌》入选百家‘推优工程’,我们都很开心,也很自豪。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民间口头文化,正在慢慢消失,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把更多经典的彝族民间文化保存下来,传承下去。”
说起吉则利布,就不得不提起5年前他与阿牛木支花了十多年时间搜集整理的《彝族克智译注》,400多页、50余万字的书,囊括了凉山历史知识、天文地理、社会生活、民风民俗、道德法律、农学医学、神话传说等多种凉山民间口头文学。2013年底,《彝族克智译注》获“山花奖”民间文学作品奖。
很多人对“山花奖”不太了解,这个奖相当于电影“百花奖”、书法“兰亭奖”、戏曲“梅花奖”、音乐“金钟奖”,同属中国文艺界的最高奖项,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民间文艺大奖。
吉则利布长期从事搜集整理工作,这项工作听起来简单,其实不然。这中间往往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去各个地方收集,回来后还要翻译、注解。因为凉山各县的彝族方言有所区别,同一个词语,翻译起来需要多方求证核实,有的名词不理解,还要反反复复去查证求实。没有足够的耐心,是坚持不下来的。
当然,也正是有了吉则利布等前辈们的努力付出,彝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工作才有了今天这样的成就,使后辈们获得了持续不断的精神力量,而不至于因为精神力量的疲软或坍塌失去生存与发展的动力。
(文/记者 李晓超 图/由受访者提供)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